【摘要】 目的 觀察壯醫藥綜合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113例過敏性鼻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8例和對照組55例;治療組采用壯醫七星針、拔火罐、藥線、外用自制鼻桑靈滴鼻、內服鼻炎方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抗組胺藥物、激素等。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壯醫藥綜合療法比常規西藥治療對過敏性鼻炎療效好。
【關鍵詞】 壯醫藥綜合療法;過敏性鼻炎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37-02中圖分類號:R 765.21文獻標識碼:A
過敏性鼻炎,又稱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筆者自2003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壯醫藥綜合療法治療慢性過敏性鼻炎58例,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113例患者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治療前均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明顯而救助于壯族醫藥。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18~60歲,平均42.5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15年,平均年齡8.5年。對照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2.5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13年,平均7年。兩組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依據 按全國高等醫院教材《耳鼻咽喉科學》第5版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即具有典型的臨床特征(鼻癢、噴嚏、鼻塞、流涕、嗅覺減退),鼻鏡見鼻黏膜蒼白、充血、淺藍色或水腫明顯。
3.治療方法 治療組:①壯醫藥物鼻腔外用法:以藥棉蘸藥液(壯醫民間驗方制成)塞入鼻腔1~2小時,日3~4次。外用藥配方:鮮鵝不食草、蒼耳草、黃皮葉、大葉桉等量蒸制取液,加入冰片,混勻,低溫瓶儲。②壯藥內服方:十大功勞15克,虎杖10克,紅板蘭10克,梨果藤15克 ,紫背金牛10克,九里明15克,扶芳藤15克,穿心蓮3克,魚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③針刺加拔罐法:七星針針大椎、肺俞(雙)針后拔罐,背部多處拔罐,隔天一次。④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取穴印堂、鼻通、迎香、合谷、上星、足三里穴,每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
地塞米松片每次0.75 mg,每日3次,口服;特非那定片每次60 mg,每日2次,口服。10天為一療程。鼻塞嚴重時,短期應用麻黃素滴鼻液滴鼻。兩組病例均在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4.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顯效:癥狀明顯減輕或主要癥狀(打噴嚏、流鼻涕、鼻塞)有二種消失;有效:癥狀有所或部分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治愈+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5.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討論
過敏性鼻炎也叫變態反應性鼻炎,與祖國醫學中的鼽嚏相類似,主要病機是氣虛衛表不固,營衛不合,易受風寒邪侵襲[1]。本綜合療法外用藥鼻桑靈之鵝不食草具有抗炎、抗誘變和止咳祛痰平喘作用[2],蒼耳草有抑菌、消炎、通肺竅作用,兩者為治療鼻炎要藥;黃皮葉解穢惡、散風腫[3],大葉桉消炎、防腐、止癢,冰片有消炎、開竅、浸透作用,五藥共有消炎、收斂、消腫之功,且局部用藥,藥液直達病所,能增強療效;肺開竅于鼻,肺主一身之表,針刺、大椎、肺俞及背部多處拔罐有宣肺散寒解表、疏通經脈作用,故肺竅通,同時針刺大椎、肺俞還有增強抵抗力作用;督脈之上星、足三里穴有調節統攝全身陽氣作用和維系人身元氣功能,可益氣固表;印堂為經外奇穴,位于督脈循行線上,符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取經原則;手陽明大腸經合谷穴、迎香穴循行頭面,與肺經相表里,故能疏風邪,宣肺氣,通鼻竅[4]。內服方:十大功勞、虎杖、紅板蘭、穿心蓮、魚腥草、九里明有泄肺熱、解毒消炎作用;梨果藤,紫背金牛,扶芳藤活血補血,增強機體抵抗力作用,對局部炎癥的吸收和抗病能力起到關鍵作用。以上綜合療法集針灸、拔罐、藥線、內服、外用為一體,實是中醫壯醫多法結合、集各法之優之范例;有攻有收,有伐有補,符合該病的病因病機,法多而不亂,故許多病程長其他方法療效不明顯者也能收到很好的療效,因此,治療組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壯族群眾運用當地草藥治療慢性鼻炎由來已久,積累了很好的經驗,本綜合療法是在壯醫驗方的基礎上,經過十多年不斷總結發展而來,具有療效高,副作用少,成本低的特點。使用的藥物為當地草藥,即采即加工,質量保證,且藥源廣,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參考文獻
[1]趙海云,黃應祥.桂枝屏風湯配合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42例[J].陜西中醫,2005,26(3):229-230.
[2]趙 炎,劉孟安,劉志學,等,鼻炎清滴鼻液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08,40(2):60-61.
[3]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049.
[4]葉青青,羅 彤,夏 瑋.針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過敏性鼻炎4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4(2):115-116.
(收稿日期:2008-06-11 修回日期:2008-07-21)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