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血管性頭痛;復方羊角膠囊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64-01中圖分類號:R 747.205 文獻標識碼:B
頭痛是內科常見癥狀之一,以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為多見。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發病的機理復雜,治療較困難,以往治療多針對頭痛發病的某一因素選用藥物,雖然獲暫時緩解,但復發率高,近年來我科用復方羊角膠囊治療血管性頭痛50例,獲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80例根據1998年國際頭痛協會的偏頭痛診斷標準均符合原發性血管性頭痛臨床診斷,并經過頭顱CT 或MRI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腦出血、腦梗死或其他器官性病變等。病程3個月~30年,發生頻率不少于1次/月,按照治療用藥不同,將病例隨機分組為兩組,觀察組50例,男20例,女30例,其中20~30歲18例,31~40歲13例,41~50歲8例,51~60歲6例,61~70歲3例,71~75歲2例。按誘因分:精神緊張、疲勞25例,與飲食有關10例。氣候影響8例,女性與月經有關7例。家族史有陽性者15例。既往曾用苯噻啶、麥角胺咖啡因治療10例,7例有效,3例不佳,40例未用上藥,但曾用去痛片,消炎痛等止痛藥。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其中20~30歲10例,31~40歲8例,41~50歲5例,51~60歲4例,61~70歲2例,71~75歲1例。痛時均口服苯噻啶及麥角胺咖啡因止痛。
2.治療方法 觀察組用復方羊角膠囊 5粒(1.25 g),口服,每天3次,連服15天。對照組用苯噻定片0.5 mg口服每天3次,連服15天。觀察對照兩組臨床療效,評估復方羊角膠囊治療效果。
3.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頭痛發作頻率,發作程度和持續時間變化判斷療效,①顯效:發作頻率減少75%以上,程度明顯減輕,時間明顯縮短;②有效:發作頻率減少50%~75%以上,程度減輕,持續時間縮短;③差效:發作頻率減少25%~50%,程度和持續時間稍微有改善;④無效:發作頻率減少25%以下,程度和持續時間無變化。顯效+有效為總有效。
4.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χ2=8.33,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性,觀察組療效較對照組優。見表1。
2.不良反應 近期隨訪中,觀察組50例中有2例在服藥初期有胃部不適,略感惡心,未經任何處理癥狀自行消失,無一例因藥物副作用而停藥。對照組30例中常見副作用嗜睡15例,食欲增進,體重增加4例,口干8例。不良反應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21.04,P<0.0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
討論
血管性頭痛病因復雜,發病機理眾說不一。血管學說認為與顱內血管的收縮有關,神經學說則認為與神經元功能障礙繼發血管改變有關[1]。還有人認為偏頭痛與鎂、鈉、鈣通道有關,但目前主導地位的學說是三叉神經血管假說[3]。近年來研究表明,其發作由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及某些遞質物質改變[2]引起,觀察發現頭痛發作前驅期血中5羥色胺(5HT)增加,發作時血中5HT含量下降,認為神經遞質物質紊亂導致血管舒縮功能失調,誘發血管性頭痛。復方羊角膠囊是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研制一種新的治療頭痛中藥方劑,方藥組成為川芎、川烏、白芷等,具有活血、祛風、止痛之功效,可改善軟腦膜和外周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栓素A和增加前列環素的濃度,減輕腦外水腫和微循環管內纖維蛋白的沉淀[4],改善腦功能,從而緩解頭痛。通過臨床觀察表明,復方羊角膠囊能減少血管性頭痛的發作頻率、頭痛持續時間和程度,總有效率達到90.0%,療效與相關報道一致,而且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謝國民,陳 勇.復方羊角膠囊與尼莫地平片治療偏頭痛療效的對照觀察[J].西北藥學雜志,2004,19(4):177.
[2]袁作芬,中醫治療小兒偏頭痛87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6):727.
[3]劉 偉,來華安.復方羊角膠囊治療頭痛100例臨床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25(4):21-23.
[4]劉 勇,許彥鋼.川芎秦對腦血管內皮細胞ICAM1表達的影響[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8,(2):148-150.
(收稿日期:2008-06-23
編輯:崔群飛)
作者簡介:黃日材(1968-),男(壯族),廣西田陽縣人,主治醫師,醫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