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子宮肌瘤;動脈栓塞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4-0499-02中圖分類號:R 737.330.47 文獻標識碼:B
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TUAE)治療子宮肌瘤是近年來國內外興起的新的治療技術,不僅避免開腹之苦,同時完整保留了女性器官,并以其療效確切、創傷性小、愈合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正在逐步推廣[1]。我科于2001年2月~2006年5月采用TUAE術治療子宮肌瘤病例共25例,經精心周密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25例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8歲,未婚4人,已婚21例。經婦科檢查和B超、MRI確診為子宮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18例,肌壁間肌瘤7例,肌瘤大小3~12 cm,數量1~4個不等,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經,月經期延長、月經量多,伴有貧血等癥狀。
2.手術方法 在C型臂、DSA設備導向下,采用Seldinger技術行股動脈穿刺插管,用Cobra導管于腹主動脈行盆腔血管造影,顯示髂內動脈全貌,了解子宮動脈開口位置,觀察肌瘤染色體情況。作雙側子宮動脈超選擇插管,行子宮造影確認后,經導管注入平陽霉素16 mg+超液化碘油乳化劑或PVA顆粒進行栓塞治療。
3.治療結果 本組25例患者術后隨訪1年(每隔3個月復查一次B超),病人的月經量明顯減少或恢復正常、腹痛減輕或消失。部分病例經過了2年追蹤觀察肌瘤大小穩定,月經正常。
護理措施
1.術前準備 對患者術前心理作出正確評估是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計劃的前提。患者大多具有焦慮、恐懼心理,主要原因是對手術本身不了解,尤其是手術后的效果、生育能力、性生活的影響,部分患者對手術期望值過高,故要耐心詳細向患者介紹該手術的特點,其具有微創性、安全及不破壞其生理功能的優點。鼓勵支持,積極引導,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其更好的配合手術。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特別是體位、正確翻身姿勢及術后較常出現的疼痛、發熱的原因,讓患者對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有充分的認識。
常規術前備皮,特別注意雙側腹股溝區穿刺部位的皮膚清潔。為防止造影劑過敏,術前做碘過敏試驗。
術前禁食4小時、禁水2小時,術前30 min肌注安定10 mg,術前排空膀胱,建立靜脈通路。
2.術中配合 當患者進入介入室后,面對龐大的介入設備,環境陌生,難免產生害怕、緊張心理,導致心率快,血管收縮,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故做好術中心理支持,除協助患者平臥手術床上外,主動采用安慰性語言和眼光與患者交流溝通,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穩定病人情緒。在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熟悉手術步驟及過程,及時提供各種導管及手術器械,配合醫師完成手術。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協助處理術中病人可能出現的腹痛及其他不良反應。
3.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1小時測血壓、脈博、呼吸,4小時平穩后改為6小時一次。介入治療中常見的并發癥為穿刺部位血腫和血栓的形成。應定時觀察穿刺部位局部有無血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下肢皮膚色澤溫度及未梢循環情況變化。術后穿刺部位加壓包扎、術側下肢關節制動8小時。本組有1例患者術后3小時發現穿刺點出血、血腫,及時報告醫師并重新包扎處理后止血。
(2)疼痛的觀察及護理 病人的自訴仍是評估疼痛的存在及其強度唯一最為可靠的標準。子宮肌瘤栓塞患者術后均出現不同情況的下腹以及腰骶部墜痛或會陰部痛,常見因栓塞部位缺血、肌瘤變性水腫、壞死或包膜牽拉引起,亦可能與肌瘤的生長部位、栓塞材料、手術時間的長短及便秘有關[2]。疼痛尤其以術后24小時內最明顯,持續2~3天。疼痛一般可耐受,不需作藥物處理;對于疼痛明顯者,可口服消炎痛、芬必得等。對于疼痛劇烈患者可肌注哌替啶50~75 mg;亦可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本組有4例患者因疼痛較為劇烈且持久,故采用了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向患者及家屬詳細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出現疼痛感覺的初始即應該按鍵,增加鎮痛藥物的流量,保證鎮痛的效果,不必等到劇烈疼痛之時,避免了疼痛帶來的苦楚,患者普遍反映較好。
(3)發熱的護理 因栓塞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而子宮動脈栓塞后肌瘤缺血壞死可產生吸收熱,術后12小時
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與子宮肌瘤缺血、壞死吸收有關[3]。體溫一般波動在37.5℃~38.5℃之間,5天內降至正常。如超過38.5℃立即給藥物或物理降溫。同時補充液體、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子宮動脈栓塞術可能導致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敗血癥、尿路感染及卵巢囊腫繼發性感染等[4],本組2例患者術后出現尿路感染,經加強抗感染治愈。加強個人衛生宣教也是預防感染的一個有效途徑。
(4)胃腸道反應的護理 胃腸道反應是常見的毒副作用之一。本組有2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現象,經給西米替丁、胃復安止吐,補液等對癥外理,癥狀消失。同時護理人員指導病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當胃腸功能恢復后鼓勵病人進食無刺激性、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飲水、多食水果疏菜以促進腸蠕動。
(5)不規則陰道流血的護理 栓塞術后即可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栓塞后子宮壁充血、水腫、滲出有關,或栓塞后子宮供血不足以維持內膜生長,黏膜下肌瘤和較大子宮肌瘤也常伴有陰道出血。本組25例患者中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伴有間斷性排出黃白色非膿性分泌物,一般5~7天內停止。做好衛生宣教及心理護理,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會陰清潔,防止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
(6)出院指導 囑患者遵照出院醫囑,按時服藥,加強營養,注意休息。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注意個人衛生,定期回院復查B超及血常規等,讓主治醫師了解患者的癥狀及子宮肌瘤的大小等,同時強調子宮肌瘤的大小和癥狀的
改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討論
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栓塞術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它是選擇性的對子宮肌瘤的供血動脈注入栓塞劑,使瘤體失去營養而萎縮、壞死、吸收繼而縮小、消失,從而有效的控制月經過多等臨床癥狀。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創傷小、不留疤痕、康復快。最適于臨近絕經期、有明顯經血過多和小腹疼痛等臨床癥狀,藥物治療無效,復發及不愿手術治療而欲保留子宮的子宮肌瘤患者。它通過阻斷子宮肌瘤供血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首選治療方法之一。據文獻報道栓塞后有78%~94%患者疼痛和其它癥狀明顯或完全緩解,術后3個月復查肌瘤可平均縮小30%~50%,子宮整體大小縮小40%左右[5]。本組患者術后3個月復查子宮縮小10%~15%,一年后復查縮小20%~50%,痛經、月經期延長、月經量多、貧血等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子宮肌瘤栓塞治療的護理是介入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術前、術中、術后護理,確保了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精湛的手術與優質的護理結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本組護理過程中,采用周密的術前準備和術中及時有效心理護理,解除了患者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默契的術中配合確保了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嚴密的觀察及護理對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起到了關鍵作用,保證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樂 杰.婦產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89-293.
[2高莉莎,高海蓮,竇彩繪,等.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術后腹痛評估及原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2-704.
[3陳曉明,李 高,杜 娟,等.經導管子宮動脈動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副反應與并發癥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12):1087-1090.
[4]Nikolic B,Spies JB,Lundsten MJ,et al.Patient radiation dose associated with uterine artery embolixa-tion[J].Radiology,2000,214:121-125.
[5]姜 陵.子宮肌瘤介入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3):133.
(收稿日期:2008-02-20 修回日期:2008-07-2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