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凱輪在賽后的發言讓我們對于輪胎的重要性再一次相看,不過,我們并不太相信丹尼斯的解釋。這個老狐貍,顯然是個把“不得已”化為策略的好手。
伊斯坦布爾當地時間5月11日下午,F1土耳其大獎賽正式比賽結束。馬薩雖然非常丟臉地被漢密爾頓在賽道上直接超越,但還是有驚無險地連續第三年取得分站冠軍。漢密爾頓拿到了亞軍,萊科寧以半秒之差屈居季軍。本站之后,萊科寧以35分繼續領先車手積分榜,漢密爾頓和馬薩落后7分同居次席。法拉利積63分在車隊積分榜上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漢密爾頓獨特的三停策略成為本站比賽一大看點。邁凱輪車隊解釋這樣做是聽從了來自普利司通的建議,因為擔心爆胎。不久,普利司通也承認,出于安全考慮,他們介入了邁凱輪的輪胎策略。
“去年的比賽中路易斯已經遇到了問題。”普利司通的一位發言人說到,“這是來自于8號彎,一個非常特別的三頂點逆時針彎道,那里的G力非常高。”
雖然邁凱輪一直解釋,3停是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我們依舊想知道,這究竟是真不得已,還是車隊希望通過策略來沖擊冠軍?或者說,是車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制定的沖擊冠軍策略。
按照丹尼斯的說法:從練習賽開始,他們已經感覺到了銀箭戰車在這條賽道上的力不從心,困擾邁凱輪的賽車平衡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而普利司通輪胎和賽車配合發生的問題,更是逼得邁凱輪不得不制定了一套盡可能減少車手搭載軟胎駕駛行程的比賽戰術。
也許對于MP4-23來說,軟胎和賽車的配合確實有些問題,不過我們依舊很難理解,為什么會是3次停站,難道輪胎真得就撐不住么?頻繁的進站顯然會浪費很多時間,除非邁凱輪有把握漢密爾頓可以在賽道上把時間追回來。如果是那樣的話,3次進站也就有了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采用輕油戰略,讓漢密爾頓沖擊冠軍。
我們看到,搭載硬質輪胎,漢密爾頓也跑得那么快。他能在第一次進站前追近馬薩,還在第一次出站后超越了馬薩,這讓我們對于“邁凱輪擅長硬胎、法拉利適合軟胎”的結論深信不疑。也讓我們看到,輕油的MP4-23面對著重油的F2008,還是有優勢的。所以,丹尼斯的“不得已”結論,顯然有點大放煙霧的味道。
我認為,邁凱輪的賽車確實在輪胎方面遭遇了一些麻煩,不過老到的丹尼斯明顯在劣勢下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采用多次進站,輕油出擊的方式來拉開與法拉利的差距。如果MP4-23和漢密爾頓都表現出色的話,沒準就可以在賽道上甩開法拉利。不過,F2008還是要比MP4-23優秀那么一點,這讓漢密爾頓在賽道上的優勢并不那么明顯,無法把馬薩遠遠甩開的他,只能接受亞軍的結局。
而對于丹尼斯來說,策略的失敗顯然無法公之于眾,因此,輪胎問題和“不得已”的計劃才成為了邁凱輪官方的解釋。如果這一站是漢密爾頓奪冠的話,我想最后的解釋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