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來,雙休日的張選和他的寶馬已經成為北京周邊敬老院和福利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選的寶馬車后又有了奧迪、別克、比亞迪等更多的跟隨者……當前不久那場聲勢浩大的“溫暖中華——雪在手中溶化 愛在心中傳遞”募捐活動開始時,這群企業家集體亮相,紛紛向受災地區的人民伸出了自己溫暖的雙手。
張選是北京國昊樂達經貿公司董事長,這名資產過億的企業老板生活簡樸,行事低調,正如他自己所認為的那樣,他熱愛公益事業,卻很少出席眼下熱鬧的各種慈善晚宴、慈善拍賣,每個周末只要有時間,他一定會開著他的寶馬去福利院或敬老院,像一個虔誠的信徒般為孤寡老人和孩子們做一些事情。
在做義工這條路上,張選還有很多伙伴:郭志強(北京火盾公司總經理)、朱玉存(北京法高陽光科技公司董事長)、林楓(北京楓紅裝飾工程公司董事長)、石玉根(北京鑫星西單商場總經理)幾個是他最好的搭檔。
有力量幫助別人是一種福氣
前不久,郭志強告訴記者,他公司的利潤不僅較前年翻了一番,而且又投資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由他投資的另外一家評估事務所正在申辦中。“這都是做義工的意外收獲。”郭志強告訴記者。
眼前滔滔不絕、神采奕奕的郭志強的確讓記者大吃一驚:認識幾年來,他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真誠、沉默還帶有些許靦腆。比如他喜歡玩電子游戲,酷愛吸煙,就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很多次我很想把玩電子游戲的時間用到工作上,但是管不住自己;我也知道抽煙不好,但是我忍不住……”毛病雖小,多多少少也影響了他賺錢。
郭志強與張選一同參加過一個企業家培訓,有一門鍛煉企業家影響力的課程要求學員自發組織一次義工活動,到社會去做募捐。募捐經費還不能太多,主要是向人們傳遞愛心,感召更多的人。于是大街上出現了這樣一群怪人:開著寶馬、奔馳,向朋友或陌生人募捐,大筆的錢卻又不要,1元、2元、10元,最終籌足幾萬元活動經費。
“第一次做義工我就上了癮,從來沒有那么開心過,總想再去做。”由張選牽頭,郭志強、朱玉存、林楓、石玉根只要有時間,就去福利院和敬老院為老人和孩子們做點事情。在他們的影響下,周圍的親人朋友也紛紛加入其中,捐錢出力,忙得不亦樂乎。
沒想到這次偶然的活動讓不少人感觸頗深。張選說,在充滿功利的商場拼搏,人也有想歇一歇的時候。“做義工的時候,我們就是普通人,通過對別人傳遞愛心,能深深體會到一種幸福感和溫馨感,更能激發我們作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郭志強說他很感動,一次次公益活動不僅讓他和朋友之間互相敞開了層層包裹的心,還激勵了他不斷完善自己,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樣才能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
最“牛”的是石玉根,“我對他們承諾一年經營業績提高到125個億,結果我做到了。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讓我感覺到了一種幸福,這種幸福感不斷激勵我去奮斗。”
回饋社會是張選們很重要的原動力。2007年,張選個人出資20萬辦了一所山西希望子弟學校。郭志強的妻子告訴記者,幾次義工活動使她受益頗豐,在與老人和孩子們共同分享一些美好事物的同時讓她感覺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如果心里沒有幸福,一個人是不會幸福的。”最近,她準備出資10萬捐贈給希望工程辦學;而在2008年,在張選的影響下,郭志強、朱玉存、林楓和石玉根準備共同出資捐贈希望小學。
安徽企業家朱玉存常說的一句話是“挑戰愛心,回饋社會”,除了自發組織員工、朋友、親人做義工以外,當家鄉岳西發生雪災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人不管擁有多少財富,最終都是要回饋社會的。”
財富之外的目標是什么
張選們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他們的經歷只是國內投身公益的企業家們的一個縮影。簡單的說,可以套用“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有了錢以后,老板們自然會有更高層次上的需求,于是會通過捐資辦學,慈善福利等方式回報社會。從這一點來說,也符合古語所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張選們把公益活動做到了學校里。2007年9月22日從早上九點到下午5點,北京47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十幾位身著紅色馬甲的企業家與47中200多名師生共同出席了這場名為“愛心手拉手”的大型公益活動。這次活動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叛逆、早熟、攀比等一系列社會現象,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體驗環節,引發家長、老師、學生三者之間互相學習、體驗、用心交流,重新建立起更有效、密切的溝通橋梁。讓學生們學會如何接納和關心別人,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信任、寬容、體諒、支持、欣賞、愛和付出,把愛心、責任、和諧的精神傳到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林楓介紹,為了籌集這場活動的經費,十幾位企業家義工手捧募捐箱奔走在各個街頭、飯店、公園和工廠,為了區區萬元的經費,林楓發動了他們商會的企業家出錢出力,石玉根和朱玉存紛紛發動單位員工進行募捐。而這些錢全部用在了此次公益活動中。做這些事情占用了這些企業家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們為什么愿意這么做呢?“從我做起,讓愛的種子點燃,讓愛的火炬傳遞,我們認為能幫助別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張選告訴記者。
“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定會有非營利組織,一定會有志愿者。”從個人角度,郭志強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家能夠站出來對社會有所回饋,更多的企業家也應該鼓勵員工對社會回饋。如果說他們對社會有所貢獻,他希望他們能夠播下志愿精神的種子。目前,這幾個企業家公司的員工有的成了志愿者,他們認為這對公司對員工都是好事,“員工對公司形象以及認同感會更好。”談及此,石玉根若有所思。
以前一直行事低調的郭志強做起義工后變得張揚起來,因為需要吸引更多的人獻出他們的愛心。從開始接觸公益到今天剛剛一年有余,郭志強遭遇了不少尷尬,但是也感受到了很多樂趣。一個是“老實說,做這個(義工)以后心情好了,意志力增強了,口才也好了不少,以前的我,花七個小時打游戲,花一個小時工作;現在的我則相反,七個小時工作,一個小時打游戲,所以我的公司去年一年翻了一番。我已經徹底戒煙了!”另一個是,“我已經能把公益和企業經營融會貫通,這是在MBA課上也學不到的財富。”
記者問他是否認為自己是理想主義者,郭志強否認了,但是他說自己“還是有使命感的”。他的理想是想通過做公益活動最后成立一個基金會,這樣一個有組織的機構就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商而優則善。從自助到他助,從救災到成立基金會,從單一捐贈者到實際參與者,從一次性到長期性持續性捐贈,有細分,有競爭,有差異化,張選們在實際參與過程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
由此記者想到曾經在《福布斯》雜志上看到過一期由“財富”話題引發的探討,它總結了兩句箴言 “墳墓之外是不是沒有終點”;“財富之外是不是沒有目標”。?如你所知,這兩句話都是質疑,它基本囊括了張選們公益生涯的大部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