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力資本投資與開發是影響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建立經濟模型對物質資本、勞動力和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以及全要素生產率(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發現,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對不明顯。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同時,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就業觀念,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6-0005-02
影響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導致人力資源素質低下、科學技術落后,使新疆經濟增長方式長期處于“高投入、高消費、低產出、低效益”的狀況。本文試用實證分析方法,結合統計資料考察其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狀況(基于人力資本的投資主要來源于教育),通過建立經濟計量模型,對新疆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行實證分析。
一、經濟模型的設定
本文借鑒C—D生產函數,以新疆1985年以來的經濟數據為依托,建立如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模型,以分析物質資本、勞動力、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以及全要素生產率(TFP)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其中:Y代表產出,K、L和H分別代表物質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投入量,A(t)主要包括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資源配置、體制變革、政策法規、管理決策以及隨機因素,本文將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綜合在全要素生產率中反映。?琢、?茁、?酌為3個正參數,并且滿足0
二、數據處理和指標測算
1.產出指標(Y)。選用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國民經濟總產出水平,1985—2005年新疆GDP基礎數據取自《新疆統計年鑒》(2006),并換算為1985年價格。
2.物質資本投入指標(K)。本文采用許多學者在研究中慣用的方法,用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兩部分,數據來自于《新疆統計年鑒》(2006),并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調整得到歷年以1985年不變價計算的資本形成總額。
3.勞動投入指標(L)。勞動力投人選取的是新疆自治區就業人員數,來自于《新疆統計年鑒》(2006)。
4.人力資本存量指標(H)。人力資本存量的測量是測量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重點。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受數據取得的限制,本文通過歷年15歲以上新疆人口受教育情況及歷年就業人口數估算出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狀況。缺失年份的數值通過擬合得出。
由(2)式可知:lnPGDP=lnGDP-lnL,lnPK=lnK-lnL,lnPH=lnH-lnL,變形后的模型只有兩個解釋變量,進一步判斷,解釋變量之間已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三、模型的計量處理
(一)平穩性檢驗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在建立計量模型前我們先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使用ADF法來檢驗序列平穩性,結果如下表。
由表1可知:除了lnGDP只能通過在5%的水平檢驗,其他各變量經過差分后,都可以通過5%和1%水平的檢驗。可以認為,各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
(二)協整性檢驗
由于上述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根據協整理論,它們可能存在某種穩定的線性組合。本文采用Johansen法來檢驗各變量間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見表2所示。
檢驗表明在5%的水平上有一個協整向量,在Eviews5中,給出了標準化的長期靜態模型:
可知該模型是協整的,根據以上系數,可以計算出影響新疆經濟增長各要素的貢獻份額,具體結果如下:
四、實證分析結果
1.1985—2005年新疆自治區人力資本存量對GDP年平均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26.84%。雖然從數據上看,人力資本存量對GDP的貢獻率也占到了近1/5,但比起同年的其他省份還是有一段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疆自治區高等教育的規模偏低,同時,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人力資本積累速度使得人均受教育年限減少,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明顯,隨著經濟增長方式從外延式到內涵式的轉變,人力資本將對經濟增長起到更明顯的作用。
2.全要素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為13.49%。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反映了新疆自治區經濟增長中的制度、政策、對外貿易環境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該值較低,說明新疆自治區的經濟制度、政策、勞動力的素質及生產手段的技術水平存在一定問題,亟待提高。
五、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1.新疆經濟增長是粗放型增長方式。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美國有一組統計資料表明:在過去長達57年的時間里,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利潤增加3.6倍;而人力資源增加3.6倍,利潤卻增加了17.6倍。這說明,對人力資源投資的回報率比對物質資源的投資回報率高很多。因為物質資源實際上是保值資源,它只能依靠自身的消耗來轉移價值;而人力資源是升值資源,它可以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創造價值。
2.新疆人口增長過快。控制人口盲目增長是新疆勞動力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和前提。新疆必須把控制人口增長的重點放在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落實和改進農村以及少數民族的人口政策,控制其增長速度。
3.新疆教育投入的效率有待提高。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徑,應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2005年,新疆人均教育經費為857.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8.7元,但教育投入的產出效率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得多。
4.相關市場機制有待健全。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或發展的實際作用,不僅取決于其質量的高低,還取決于其實際利用效率的大小。應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就業觀念,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1985—2005年間,新疆城鎮失業率由2.14%上升到4.67%,農村剩余勞動力也大量存在。實現合理的充分就業,是新疆人力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目標。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第三產業和中小企業,是解決社會就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