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農村建設一直是我國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內學者對新農村經濟建設的見解也不盡相同。基于此,利用湖南省2002年投入產出表對湖南省農業與其他產業部門進行了關聯性分析,得出湖南省各產業部門中與農業有直接或完全關聯的產業部門數量少,一些重要的部門,如金融保險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與農業的關聯性較弱,同時,在關聯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湖南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關聯性效應;新農村;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320.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6-0036-02
如何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一直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從已有文獻研究來看,對新農村建設的研究主要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管理等方面。國內很多學者對于新農村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林毅夫認為,要啟動一場“以工哺農,以工建農”模式的鄉村建設運動,大規模投資于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建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1];溫鐵軍認為,新農村應突出三方面:一是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二是農村社會制度的完善和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三是農村人文傳統和自然環境的全面恢復[2]。以上可見,對于如何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內學者的見解不一。當然,對新農村建設的論述還遠不止這些。
筆者認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是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和農民增收,關鍵是如何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經濟應從農業及其產業關聯效應出發,通過認清湖南農業及其產業關聯效應的作用強弱,發展與農業關聯較大的產業來帶動湖南新農村經濟增長。
一、湖南省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分析
產業關聯,指的是在國民經濟中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即一個產業的發展對其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的不同程度的連鎖反應,從而影響國民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產業間的關聯主要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前向關聯;二是后向關聯。
(一)湖南省農業與其他產業的直接關聯分析
直接關聯是度量某產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與其他產業的直接技術經濟聯系程度的指標,反映該產業因直接消耗而對其他產業產生影響作用。產業間的直接關聯度可由直接消耗系數表示。直接消耗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對其他產業的直接需求越大,直接關聯效應越明顯。
依據2002年湖南投入產出表中42個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表進行量化分析,結果顯示(見下頁表):在42個部門中,與農業有直接前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2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6個產業部門,分別是農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等產業部門;在與農業有較大直接前向關聯的產業中,農業與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的聯系最大,與自身的聯系次之,住宿和餐飲業最小。與農業有直接后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5個產業部門。
(二)湖南省農業與其他產業的完全關聯分析
完全消耗系數是從投人角度分析產業之間的直接和間接技術經濟聯系的指標。一個產業或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消耗和全部的間接消耗之和構成了該產業的完全消耗,完全消耗系數的經濟含義是,某產業或部門單位產值的最終產品對另一個產業或部門產品的完全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數越大,說明產業之間的完全關聯度越大。
依據2002年湖南投入產出表中42個部門的完全消耗系數表進行量化分析,結果顯示,在42個部門中,與農業有完全向前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9個產業部門,分別是農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等產業部門。在與農業有較大完全向前關聯的產業中,農業與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的聯系最大,與自身的聯系次之,金屬制品業最小。與農業有完全后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2個,其中聯系較大的5個產業部門,分別是農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等產業部門。在與農業有較大完全后向關聯的產業中,農業與自身的聯系最大,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次之,交通運輸及倉儲業最小。
二、結論及其政策建議
(一)結論
從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分析可以看出:
(1)與農業有較大直接或完全關聯的產業部門數量少。在42個部門中,與農業有直接前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2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6個產業部門;同時,在42個部門中,與農業有完全向前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9個產業部門;與農業有直接后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5個產業部門。與農業有直接后向關聯的產業部門有41個,其中聯系較大的5個產業部門。說明農業的產業鏈短,對農業有較大拉動作用的產業部門少,從而顯得農業是重要的推動部門。
(2)從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分析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的部門,如金融保險業、綜合技術服務業、其他社會服務業、科學研究事業等與農業的關聯性較弱,說明這些部門未能很好地推動農業的發展,缺乏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
(3)比較直接關聯和完全關聯,可以發現:有些產業與農業沒有直接關聯關系,但卻有完全關聯關系,如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金屬制品業、旅游業等,且與農業完全關聯度較大的產業類型多于直接關聯密切的產業類型;有些產業與農業直接關聯并不密切,但卻是完全關聯密切產業,如化學工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
(二)政策建議
(1)發展和健全與農業有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從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可以看出,農業與綜合技術服務業、其他社會服務業的前向和后向聯系都不大,說明與農業有關的各種服務業產業部門沒有較好地發揮促進農業增長的作用。如從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上看,農民受傳統思想束縛,一般自產自銷。除大宗農產品,如煙葉、種子等外,農業產業化經營少見;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各類農業專業經濟組織數量少、實力弱,農民參與度低;多數農民仍處在單家獨戶闖市場的狀態。可見,與農業有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缺乏或不足,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與農業有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因此,只有用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取代“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使農業逐步實現科技服務、農業機械服務和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從而全面搞活、繁榮農村經濟。
(2)拓展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從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可以看出,農業的產業鏈較短,與農業有緊密聯系的產業部門不多。農產品總量雖大,但質量優勢不明顯,農民增收的主要困難是農產品價格低,附加值不高;農業產業大,但龍頭企業不大,產業鏈條不長。只有通過利用現代產業體系拓展農業,才能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轉化增值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如通過發展與農業有較大關聯的食品工業,帶動運輸、銷售、包裝等相關行業發展。大力創新現代農業模式,如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3]。同時,抓住湖南在我國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機遇,廣泛參與“泛珠三角”、“長三角”、東盟等區域經濟協作,積極拓展農業發展的空間。
(3)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的力度。
從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可以看出,農業與金融保險業的關聯性較弱,說明金融保險業沒有更好地促進農業的發展。由于農業是弱質部門,自身的積累能力低,無法對農業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直接導致農村基礎設施的供給不足。對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建設特別是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服務手段不能適應市場農業的要求;農村金融信貸體系不健全,加上招商引資、吸納社會投入的能力不強,制約了農業發展。因此,只有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的力度,如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建立與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相適應的農村金融體制,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新農村運動與啟動內需[J].中國物資流通,1999,(10):8-12.
[2]溫鐵軍.如何建設新農村[J].北方經濟,2005,(12):13-15.
[3]何靜.農業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改造[J].經濟問題,1999,(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