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名人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主要表現在古代、近現代等兩個方面。湖南名人輩出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的積淀與時代的召喚。利用湖南名人旅游資源來發展旅游業的對策是開發“祭祀與懷祖”、歷史文化、紅色、購物與休閑之旅。
關鍵詞:湖南名人;旅游資源;豐富性
中圖分類號:F59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6-0159-03
目前,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在抓住國務院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已將旅游產業確定為全省的支柱產業,因此,挖掘和利用名人旅游資源非常重要。
一、湖南人才輩出,名人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綜觀湖南歷史的發展,湖南名人旅游資源具體表現在古代、近現代等兩個方面:
1.古代的名人旅游資源:
(1)炎帝(炎帝陵)
相傳炎帝率部南遷, 因南方疾病流行,他教人采草藥治病,并親嘗百草,后不慎嘗了毒草而去世,人們把他安葬在今株洲炎陵縣,從此,湖南有了炎帝陵。炎帝深得民心,史書中描述他是一個治國有道、安民有方的杰出帝王。自宋代建陵廟以后,前往祭祀、進香的人絡繹不絕。明清兩代每逢即位、立儲、災荒、戰爭等國家大事,君王都要欽派特使到此朝拜。現炎帝陵為4A級景區。
(2)舜帝(君山、韶山、崀山)
相傳舜帝南巡時,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追蹤至洞庭湖,后聞舜帝去世,投湘水而死。后人為了不忘二妃思念舜帝這位君王,將洞庭湖上的山改名為“君山”。現岳陽洞庭湖為4A級景區。
韶山之名也源于舜帝南巡時的傳說,相傳舜帝南巡至此,見風景優美,雅興大發,遂奏韶樂,以助雅興,韶山故此得名。韶,美好之意。現韶山為4A級景區。
新寧崀山也有舜帝的傳說,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此地,見有這么一方良山秀水,說道:“山之良者,崀山也。”舜皇不僅為這塊風水寶地賜名,也為世人專造了一個崀字。現崀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區。
(3)禹帝(衡山)
傳說禹帝曾來湘治理水患,并在衡山頂上觀測水情,禹帝在南岳拜祭天地,得到治水的金簡玉書,改堵截為疏導,根治了水患。禹王當年屯駐之地就被稱為禹王城。現南岳區將其附近方圓數十里辟為禹王城景區。現南岳為5A級景區。
(4)屈原(汨羅江、端午節、龍舟節、屈子祠等)
屈原,戰國時楚國人,曾被流放于汨羅江一帶近十年,在憂思中,寫成了偉大的詩篇《離騷》、《天問》等。公元前278年,楚都被秦軍攻陷,農歷五月初五,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后,投汨羅江自盡。噩耗傳開以后,人們劃著船來搶救屈原,打撈尸體。他們把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尸體,這就是端午節包粽子的來歷。但尸體已隨水漂到洞庭湖,傳說龍王得知后,使湖水倒流,把屈原的尸體推回汨羅江,汨羅百姓為了感謝龍王,便把競渡船雕成龍形,稱之為龍舟,以示紀念。2200多年過去了,至今人們每到端午節,都在為紀念屈原而舉行龍舟競渡等龍舟節系列活動。后人為了紀念屈原,建屈子祠。
(5)賈誼(長沙賈誼故居)
賈誼,洛陽人,是漢代杰出的政論家、思想家、文學家,漢大中大夫。因朝中權貴排擠,被謫為長沙王吳芮的太傅,故世稱賈太傅。他的賦今存4篇,以在長沙所作《吊屈原賦》是為有名。散文成就在其辭賦之上,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等。名人集有《賈長沙集》,后人為紀念賈誼,建賈誼故居。
(6)杜甫(杜甫江閣、岳陽樓)
杜甫,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甫曾從蜀中遠赴湖南,在長沙度過了人生最后兩個年頭,并在長沙做詩50余首,留下了“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等名句和杜甫江閣(杜甫曾移居湘江租佃的樓房,杜自稱為“江閣”)等史跡。現有關部門已于杜甫江閣舊址重建杜甫江閣。
岳陽樓也留下了杜甫的名詩,杜甫曾于民不聊生之年登上了岳陽樓,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空有報國之心,就寫下了《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首千古絕唱的詩篇。該詩現可見于岳陽樓三樓。現岳陽樓為4A級景區。
(7)張栻與朱熹(岳麓書院)
張栻,南宋理學家,綿竹人。隨父張俊來長沙(當時稱為潭州),乾道元年(1165)劉珙知潭州,重建岳麓書院,聘張栻立書院,開創湖湘學派。張栻曾邀朱熹來長沙講學,使湖湘文化發展壯大。張栻在長沙度過十幾年,對長沙山水產生了濃厚感情,其詠橘洲詩云:“湘江歲晚水清淺,橘州霜后猶青蔥。歸舟著沙末渠進,且看漁火聽疏鐘。”
朱熹,江西婺源人,宋代理學大師。南宋以后,朱熹的理學一直是占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1167年,應張栻的邀請,朱熹專程來長沙岳麓書院講學,朱熹當年講學的地點是書院的講堂。朱熹和張栻都是中國理學史上的大學者,他們在岳麓書院講學,從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以千計。此時為書院最為興盛之期。現岳麓書院為4A級景區。
2.近現代的名人旅游資源:
(1)魏源(隆回魏源故居)
魏源,隆回人,晚清思想家,史學家,近代洋務思想和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的前驅。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輯成《海國圖志》。現隆回縣魏源故居為著名景點。
(2)曾國藩(曾國藩舊居)
曾國藩,清末大臣,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江總督等職。1853年為對抗太平天國,創建湘軍。他還創辦了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軍事工業。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舊居富厚堂,自曾國藩夫婦至其玄孫輩,曾氏共有四代人居住于此。
(3)黃興(岳麓山、長沙市黃興路商業步行街)
黃興(1874-1916),長沙縣人,1895年,黃興回長沙與陳天華、宋教仁等成立華興會并任會長。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他趕往武昌領導戰斗,被任命為總司令。二次革命失敗后,旅居美國,1916年黃興回上海繼續為革命事業與孫中山并肩奮斗,同年10月黃興病卒于上海,1917年被國葬于長沙,黃興墓位于長沙市岳麓山上。
(4)蔡鍔(岳麓山)
蔡鍔(1882-1916),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邵陽人。早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師事梁啟超、譚嗣同,后留日習軍事。回國后任過多年武教官。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成立云南軍政府,任都督。1915年在云南發動護國軍起義,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因積勞成疾,病逝后被國葬于長沙岳麓山。現岳麓山4A級景區。
(5)毛澤東(韶山、桔子洲、愛晚亭、湖南一師等)。
毛澤東(1893-1976),湘潭韶山人,字潤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人。
1893年12月26日誕生于韶山,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10年,毛主席赴外地求學,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先后任中國共產黨湘區委員會書記。20世紀10年代,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經常暢游湘江,并在桔子洲留下了他的光輝足跡,還常蹬上岳麓山,在愛晚亭和同學們一起探討革命真理,并于1925年寫下了著名詩詞——《沁園春·長沙》,抒發了他救國救民的革命豪情。
毛主席曾5次回到他的家鄉韶山。196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在滴水洞。韶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既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全國青少年傳統教育基地,國家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享譽中外的景色秀麗的旅游勝地。
(6)劉少奇(花明樓)
劉少奇(1898—1969),寧鄉花明樓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98年,劉少奇誕生于花明樓,并在此游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1961年5月,他回到闊別40多年的家鄉,在故居住了一周,在此多次召開座談會,到附近鄉村進行深入調查,詳細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
在“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于1969年去世。花明樓有劉少奇同志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等景點。現花明樓為4A級景區。
(7)彭德懷(彭德懷故居、紀念館)
彭德懷(1898-1974),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湘潭人。開辟了華北抗日根據地,指揮了“百團大戰”。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同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于1974年逝世。其故居、紀念館為著名景區。
(8)賀龍(長沙、張家界)
賀龍(1896-1969年),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他出生在張家界桑植縣,從兩把菜刀鬧革命起,經北伐、歷長征,抗擊日本侵略者,八路軍中樹威名。新中國成立后,任黨政軍重要職務,授元帥軍銜。于1969年6月9日逝世。人民為懷念他,在張家界天子山頂建賀龍公園;在長沙建賀龍體育館。現張家界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
(9)羅榮桓(羅榮桓故居、紀念館)
羅榮桓(1902-1963),衡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其故居、紀念館為著名景區。
(10)沈從文、熊希齡(鳳凰)
沈從文(1902-1988): 1902年12月,沈從文誕生在鳳凰古城,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19年,沈先生只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歲的魯迅先生齊名。
熊希齡(1870-1937),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1870年7月熊希齡出生在鳳凰古城。他成名后,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經創辦《湘報》,時務學堂,是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后因反對袁世凱獨裁,辭去了總理職務,于1937年病故于香港。
現鳳凰有以上2位名人的故居及陳列館、沈從文墓等景區,為我國著名景區。
二、湖南名人輩出的原因分析
1.文化的積淀
湖南的青銅文化——楚文化——楚漢文化——湖湘文化。
早在商周時代,湖南的青銅文化就十分發達,是我國南方青銅器出土最多的省份,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就是在湖南挖掘的。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大量楚人進入湖南,楚人與當地湖南先民(主要屬苗蠻、古越等集團)雜居交流,與青銅文化實行了融合,因而產了獨具特色的楚文化。正是在楚文化的影響下,才哺育出屈原等文化名人。
秦統一中國后,設立了長沙郡,部分中原人進入湖南,中原文化(漢文化)隨之進入湖南,并與楚文化融合,并發揚光大,發展到漢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楚漢文化。正是在楚漢文化的影響下,才哺育出賈誼等文化名人。
唐宋以來,由于中原戰亂,中原人民大規模進入湖南,他們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漢文化),中原文化(漢文化)與楚漢文化大規模融合,從而促進了湖南文化的昌盛,正是在此文化的影響下,杜甫、秦觀等名人在湖南大放異彩。
中原文化(漢文化)與楚漢文化大規模融合,發展到了兩宋終于形成了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以其獨具特色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求真務實,不屈不撓之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湖南人民,使湖南人才輩出,尤其是近現代以來更是大放異彩。
2.時代的召喚
(1)鴉片戰爭的慘敗,迫使中國近代有識之士去反思,去開眼看世界,去向西方學習。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魏源才著《海國圖志》,明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2)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加劇了清政府高層官員的危機感,他們在與西方先進國家聯合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感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先進,于是向西方學習,興辦“洋務運動”,也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曾國藩、左宗棠等著名洋務派人物。
(3)甲午戰爭慘敗,喚醒了中國的有識之士,維新運動應運而生;而湖南又是維新運動中最有朝氣的一省,也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出現了譚嗣同及熊希齡等著名維新派人物。
(4)辛亥革命前后,兩湖在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第一個響應的便是湖南。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出現了黃興、蔡鍔等革命派人物。
(5)“五四”運動后,湖南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著名人物。
三、利用湖南名人旅游資源來發展旅游業的對策
1.開發“祭祀與懷祖”之旅
(1)懷念炎帝:株洲炎帝陵之旅;
(2)懷念舜帝:韶山、岳陽君山、新寧崀山之旅;
(3)懷念禹帝:南岳之旅。
2.開發歷史文化之旅
(1)岳陽:利用屈原、杜甫等名人來開發屈子祠、屈原墓、屈原紀念館、淚羅江、端午節、龍舟節、岳陽樓之旅;
(2)長沙:利用賈誼、杜甫、張栻、朱熹、魏源、曾國藩、黃興、蔡鍔等名人來開發太平街賈誼故居、馬王堆漢墓、杜甫江閣、岳麓山、岳麓書院、麓山寺、黃興墓、蔡鍔墓之旅;
(3)隆回及雙峰:利用魏源、曾國藩等名人來開發魏源故居、曾國藩故居等清末歷史文化之旅;
(4)鳳凰:利用沈從文、熊希齡等名人來開發沈從文、熊希齡故居及紀念館等鳳凰歷史文化之旅。
3.開發紅色之旅
(1)長沙:利用毛澤東、劉少奇、賀龍等名人來開發岳麓山、愛晚亭、桔子洲、湖南一師、劉少奇故居及紀念館、賀龍體育館之旅;
(2)湘潭:利用毛澤東、彭德懷等名人來開發韶山毛澤東故居及紀念館、滴水洞、彭德懷故居及紀念館之旅;
(3)張家界:利用賀龍等名人開發賀龍公園、賀龍故居及紀念館之旅;
(4)衡陽:利用羅榮桓等名人開發羅榮桓故居及紀念館之旅。
4. 開發購物與休閑之旅
如長沙市黃興路商業步行街,現為全國十大商業步行街,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廈門的中山路齊名,商品琳瑯滿目,街道美麗繁華,晚上更是流光溢彩,完全可以利用黃興的名人資源來繼續做大做強, 進一步開發成為長沙市的購物與休閑之旅。
參考文獻:
[1]熊清泉.江山萬里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6).
[2]李向群,崔勇.華夏之旅從書·湖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9).
[3]湖南旅游學會:游碧竹,關華,何新波,肖自裕,鄭憲春.暢游湖南100景[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05,(3).
[4]湖南旅游局:袁新華,劉綿松,等.導游詞精選(第一二冊)[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8).
[5]陳先樞,金豫北.長沙地名古跡攬勝[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10).
[6]徐中玉,齊森華.大學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6).
[7]閻友兵.導游員速查手冊(湖南省旅游局編)[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3).
[8]《導游基礎》編書組:劉建平,曾獻南,董亦兵,等.導游基礎[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9]袁新華,劉綿,尚斌,曾獻南.湖南導游(湖南省旅游局策劃制作)[M].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