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地產業低迷時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案;6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兩只基金,傳出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出現虧損的消息;7月,標普和穆迪兩家信用評級機構分別下調了612種和399種抵押貸款債券的信用等級;8月,為了防止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引發嚴重的金融市場動蕩,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等向市場注入資金;9月,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諾森羅克銀行,因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出現融資困難,該銀行遭遇擠兌風潮;10月,美林證券財報稱,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貸相關領域遭受約80億美元損失,美林證券CEO斯坦#8226;奧尼爾隨后辭職;11月,阿聯酋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將投資75億美元購入花旗集團4.9%的股份,花旗因次貸事件受到重創;12月,美國財政部表示,美國政府已經與抵押貸款機構就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達成協議,超過200多萬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凍結5年;12月,美、歐、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將聯手向短期拆借市場注資,以緩解全球性信貸緊縮問題。
接二連三的事件勾勒出了美國次貸危機給全球帶來的影響,然而,這些大事件并不是次貸危機的全部。據報道,曾經只限于高風險抵押貸款借款人的信貸問題,正向個人消費者領域擴散。
經過對美國17家大型信用卡公司的調查,美聯社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發現,美國消費者的信用卡違約率正以兩位數的速度迅速攀升,其中拖欠還款90天以上的賬戶增幅最大,這部分信用卡賬戶金額比一年前增長了50%。次貸給美國信用卡業務帶來的影響直接影響個人消費,長期看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美國經濟的恢復。并且信用卡危機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過,例如,在韓國,消費者過度負債就曾引發嚴重的信用卡危機,由于當時很多消費者盲目透支,到2003年底韓國家庭負債率達80%。其中韓國最大信用卡公司LG信用卡公司經營虧損達1.4萬億韓元,累計信用卡壞帳近10萬億韓元。在臺灣地區,同樣因消費者無力償還信用卡欠債而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我國此時信用卡正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信用卡發卡量達9026萬張,較06年同期增長82%,其中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以2300萬張和2068萬張占據信用卡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他銀行信用卡數量也較同期增長顯著。縱觀其他國家和地區所經歷的信用卡發展歷史和他們所面對的種種危機,我們不得不思考信用卡的爆發性發展背后所隱藏的潛在問題。
一、目前我國信用卡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仍然屬于“非征信”國家
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常被分為兩類,即“征信國家”和“非征信國家”。征信國家具備較為完善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講信譽且客觀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務在全國普及,信用管理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在市場交易中可以快速取得資本市場、商業市場上的絕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個人的真實資信背景報告。而我國目前還屬于非征信國家,信用環境較差,國內信用秩序混亂將惡化我國信用市場,直接影響信用卡市場的健康發展。
2.大量睡眠卡存在
大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以便在信用卡市場占有有利地位,從而不斷增加硬性發卡量任務,而部分發卡機構為了完成任務而突擊發卡,如一人重復發卡,在持卡人不知情況下增發卡,或忙于發卡疏于服務,造成大量的睡眠卡,還容易造成客戶信息泄露,客戶對銀行信任度降低。據央行的統計,至2007年下半年,在已發的4千多萬張信用卡中已經有8成左右為“睡眠卡”。睡眠卡不僅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也不利于管理,不利于銀行卡的健康發展。
3.惡性競爭導致成本上升,抗風險能力降低。
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部分銀行不惜成本,采取免年費、辦卡送禮品、返現金等形式進行營銷,以業務虧損來換取市場份額。當持卡人已經習慣了信用卡免年費后,銀行若想對信用卡再次收取費用何其難也,待到那時,銀行面臨的將是大量持卡人銷戶局面。所以不僅給信用卡行業帶來負面效應,由于惡性競爭降低了準入門檻,甚至到了“呼吸就能辦卡”的地步,致使許多不良客戶持有信用卡,容易誘發道德風險,從而為發卡機構埋下風險隱患,而且對于以后信用卡市場規范和使其步入正軌增大難度。
4.客戶服務
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將客戶服務視為客戶服務部一個部門的事,往往設一個客戶服務部負責其具體工作。但客戶服務絕非僅僅是客戶服務部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商業銀行所有部門,所有員工共同的事。因為信用卡提供的是綜合性服務,客服能力也是一個商業銀行綜合能力的集中表現,任何一個部門的差錯或一個流程的不暢必然影響到客服效率和效果。對于一些大銀行,目前的主要問題不是新客戶進來的不多,而是老客戶的持續流失,其大部分原因也就是客戶服務發展的疏忽和速度的滯后。
5.信用卡消費所依靠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目前我國關于信用卡的法律法規只有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發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對銀聯公司、信用卡專業化服務公司、特約客戶等市場參與者的準入條件和權利義務都未明確規定,相對于信用卡的發展,已遠遠滯后于其后,已完全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同時,由于缺少一定的制約機制,也造成在信用卡市場不規范的競爭行為。
6.“卡奴”現象
據國外經驗,一般信用卡客戶條件是:擁有穩定的職業或收入、愛好消費并可以接受負債消費、愿意并能夠支付透支帶來的利息,但由于之前提到的在信用卡市場上存在的惡性競爭情況,致使客戶準入門檻降低,并且我國信用卡信用額度并非根據個人情況而設定,存在額度普遍偏高情況,這樣就容易造成追求奢侈生活而超過自身經濟能力的消費行為,不僅不能減輕生活負擔,甚至成為導致個人破產禍根。
有發卡機構人士說:“卡奴”現象不是銀行責任,內地并不存在真正的“卡奴”。此言差矣,“卡奴”現象事發于持卡人,但根源還是在于發卡機構。深受其害不僅是持卡人本人,還有他們的家庭,這將引發巨大的社會局面,如此惡性循環,信用卡業務怎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壯大!
二、我國信用卡市場進一步發展建議
1.盡可能盡快的建立比較完善的“征信”體系
實現統一規范的信息共享,在透明信息的同時也需要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濫用。加快個人征信系統建設,為能提供客觀全面的個人信用報告做好準備。目前,我國個人信用信息主要掌握在銀行、公安、電信、法院、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因此可由國家牽頭,制定統一標準,各職能部門配合,按統一標準格式對信息進行整理,納入征信系統。同時,還應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具體的信用評估或風險預測報告。2.注重發卡質量
改變由原來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粗壙型”轉變為以質量和客戶為中心兼顧發卡數量的“品質型”發展,規范發卡機構之間不正當競爭,對授信客戶應按不同的消費習慣和要求給予不同的信用額度,不能實行統一模式。
3.樹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
由于不同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產品往往同質化程度較高,差異性很低,這就決定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品牌就是一種獨特性,是一種為市場所廣泛認識、接受和贊譽的獨特性。比如光大銀行所推出的“福卡”,傳遞著中國古老的福文化,更多的體現了中華文化,是對國學的一種傳承,也預示著信用卡品牌經營已經進入到文化營銷的新階段。同時,在品牌建設中應重視客戶服務,在宣傳時切勿將信用卡品牌建設誤以為只是廣告活動,并且管理人員應經常去第一線親身體驗服務工作,聘用高素質人才充當一線服務人員并賦予他們以較高權限處理事務。
4.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作保障
與信用卡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于市場和業務的發展,盡快出臺《信用卡管理條例》,通過立法手段,對信用卡業務涉及的法律問題予以解決,實現管理的法制化。同時,也要考慮到我國要由“非征信國家”發展到“征信國家”不可能一蹴而就,配套的過渡時期相關法律法規也應出臺,以解決在過渡時期出現的問題,做到有法可依。
5.提倡和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念
我們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作為煙草企業應盡的一項義務就是必須在煙盒上注明:吸煙危害健康。信用卡是否可以以此為鑒?建議發卡機構在每發一張信用卡的同時,能否附上一份提醒書或宣言或在信用卡上也注明:正確用卡,健康消費等字樣,引導消費者正確適度消費,只有讓持卡人正確的使用信用卡,正確感受到信用卡帶來的快捷、便利和安全,信用卡市場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銀行才能從中受益。
我國商業銀行應從美國次貸危機中吸取足夠的教訓,由于用卡涉及面遠遠超過住房按揭業務,設想萬一我國信用出現問題,那危害將不可估量,所以對信用卡其潛在的風險以及可能引發的問題不能有絲毫大意。在發卡量迅速擴張的時候有必要未雨綢繆,從各個環節控制好各類風險。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