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市場之一,每年的商品貿易進口總額超過110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位列中國第一大出口目標國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據中國海關統計,2007年前11個月,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為2762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2127億美元,自美進口635億美元。2007年全年中美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
中國對美出口集中在機電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中機電產品占據主導地位,占據中國對美國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傳統大宗商品中,家具玩具和紡織服裝(包括針織和非針織)、光學照相醫療設備、鋼鐵和木及木制品、木炭為主要出口商品。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塑料橡膠、光學和醫療儀器和金屬及制品等,其中,前四大類商品占中國自美進口總額的63.2%。
綜觀美國商場中的中國商品,可以看出中國商品拓展美國市場的戰略主要是要提高中國商品的質量和科技創新。
一、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存在的問題
低層次、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的中國商品是中國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在美國大型超市里,中國商品種類多,如玩具、服裝、鞋襪、電池、箱包、燈具、被褥、枕頭、廚具、家具、運動器材、計算器、照相機、電視機、電腦顯示器、電腦鍵盤等等。在這些商品中,中國產品所占比例一般在30%以上,部分產品如玩具、箱包、鞋襪、計算器等則占到50%以上。在這些大型超市里,中國產品一般是以美國品牌的面目出現,只有在標牌上很不明顯的地方標出: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而在一些較低檔的專賣店里,充斥著物美價廉的中國貨。賣的東西主要是日用雜貨、新鮮蔬菜、肉魚蛋奶等,其中有60%-80%的東西來自中國,有浙江的牙簽、福建的香姑、山東的粉絲、海南的魚干、四川的酸菜、廣東的蠔油,云南的“老頭樂”等等。這些產品幾乎都是低層次、附加值低的中國商品。其缺陷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商品科技含量低,要么是原汁原味土生土長的原始產品,要么是勞動密集型初加工的初級產品;二是檔次低、質量差的低價格產品。產品粗加工、花色品種單一、樣式陳舊呆板;三是全線出擊,無所不包。中國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品牌魚龍混雜。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低檔次商品生產的世界工廠。
二、提高中國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要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
產品的科技含量低是中國商品處于低層次競爭的主要原因。在美國市場上,中國商品種類多,但大多是低檔次、初加工的日用雜貨,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如同為泡菜,韓國泡菜和四川泡菜在健康問題的評價差距甚遠。韓國泡菜被評為世界級的健康食品。美國市場是韓國泡菜的天下。而四川泡菜,似乎只有美味的名聲,與“有益健康”好像并不達界。同為泡菜,差距咋這么大呢?除了四川泡菜的制作方式與韓國泡菜的制作方式不同之外,最主要的是韓國泡菜經得起科學指標的鑒定,證明其對身體有益。而四川泡菜不能解決制作過程中涉及的科技問題。如保鮮劑(苯甲酸鈉)的添加、亞硝酸鹽等問題。如果我們能通過科技手段解決四川泡菜的難題,完全可以與韓國泡菜的銷售平分天下。同樣,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也是我國出口美國商品的一個薄弱環節。在美國市場,隨處可以見到中國出口的成衣、絹花等日用品和裝飾品,但是,當你仔細瞧時,你會發現不僅產品粗糙,而且衣服掉線、掉紐扣,絹花顏色灰暗、缺枝少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產品的粗加工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形象,并成為擴大在美國銷售,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制約因素。應當看到,深加工、精加工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一塊不銹鋼薄板,加工成一般金屬制品,其增加幅度僅為45%,精加工成高檔餐具,其增加幅度可達300%,而應用于計算機制造業,其增值幅度竟達1500%以上。
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要制定精明的市場策略。
通過創新思維、創建名牌產品,是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優秀、馳名的品牌可以為企業帶來極高的經濟效益。名牌就是企業或產品的牌子長年累月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念,并成為影響顧客消費心理的主導因素。在同等質量的條件下,名牌產品的價格要高出一般品牌產品價格的數倍。在美國人,甚至是中國人自己的感覺中,中國商品大多是價格低廉的低檔貨。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產品品牌繁多,但沒有多少品牌能給美國人深刻的印象。如中國是生產衣服和鞋的大國,美國市場中到處都是“價廉物美”的中國生產的鞋和衣服,如運動鞋平均價格在每雙20美元左右,鞋子沒有牌子,80%以上的鞋子都標明:MADE IN CHINA。真正名牌的衣服和鞋卻是外國生產的。中國商品質量差,做工毛躁、薄利多銷,一方面耗費了大量有限資源,另一方面帶來的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會使本國經濟成為一種不斷透支的經濟。
美國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可度極深,因為品牌包含了他們對質量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比較準確地表示了自己的消費層次,所以他們較多購買有品牌的產品,也愿意付更多的錢。但是,有品牌的產品并非一定高價,美國產品的品牌往往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一般由品牌就可知道其價位,如MocyS(梅西)屬于中檔,Wal一Mart(沃爾瑪)則是較為便宜與大眾化的。因此,中國企業要想在美國市場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力,就必須制定精明的市場定位策略,樹立名牌意識。從企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根據美國對于中國某種產品屬性的重視程度,確定本企業產品的名牌檔次,創造產品鮮明的特色、個性和市場形象,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和偏愛,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要尊重他國文化。
尊重他國文化,突破文化壁壘,是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商品出口市場競爭力非常重要的條件。由于世界各國的歷史淵源不同,其文化形成的內涵也有著巨大的差異。不同的地區和種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定位,這就要求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應充分了解、包含和體現美國文化,才會受到美國消費者的歡迎。
美國消費文化很注重保持商品的“自然”(Natural),即喜歡商品質量的本來面目。他們將商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放在第一位,因此突出強調商品的安全標準。如,他們喜歡家具木料的本來顏色而不是花花綠綠的涂料加工,食品加工的自然添加劑而不是口感很好的化學制品,化裝品的自然成分,衣服的天然質料等。這與中國消費者對商品的喜好有很大差別。
美國消費者注重產品質量的含意與中國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理解也不同。他們對商品質量的了解已擴展為廣義的產品用途、技術指標與規模、包裝質量、產品標簽、產品使用說明質量,售后服務等。按美國市場的慣例,美國大零售商都接受顧客退貨,只要有發票,即使包裝已拆開、商品已被使用,也可退換,而且不用做什么說明。因為退貨的損失并不是由零售商承擔。例如,捷達等汽車公司通過良好的售后服務,通過汽車的維修和零部件銷售,獲得了高額的利潤。
美國消費者注重民間節日文化,如,每年2月14日情人節,情侶們總會不失時機的表述衷腸,玫瑰由平時的二三元一枝漲到了十幾元乃至幾十元一枝。感恩節(11月底)開始便是美國人冬季節日購物的季節,特別是圣誕節,是美國商品全年全銷售旺季,通常要占全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還有如母親節、獨立節等也是商家銷售禮品的良機。美國作為移民大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也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消費市場。有些產品的附加價值還體現在環境文化上,如星巴克咖啡、上島咖啡等。
仙鶴在我國是美好與靈性的代吉祥的,在西方就可能是兇的。仙鶴在我國是美好與靈性的代表,但在法國卻是蠢漢和淫婦的代稱。我國文化將骷髏和恐怖、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但在美國蝙蝠卻是福氣的象征,因此,在采用各種圖案來進行包裝設計時,一定要弄清商品進口國消費者禁忌,避免產生誤會甚至引起糾紛從而影響銷售。
總之,美國市場上中國商品之多,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要進一步增強中國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樹立中國產品的良好形象,間接提高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必須提高中國商品的質量,在產品的科技含量、市場戰略、尊重他國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李慕菡.中美貿易中污染產品的動態變遷.商場現代化.2008/12.
[2]趙云.中美貿易順差相對規模的測量.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
[3]趙云.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規模研究.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5.
[4]陳媛媛.中美貿易在中國經濟戰略中的地位作用.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02.
[5]李妍.中美貿易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商場現代化,2008/09.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47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