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行為的有序化
(一)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重要的熱學定律,指明了一切涉及熱現象的實際宏觀過程的演進方向。
熵:熵是熱力學系統的一個態函數,在任意微小的可逆過程中,熵的增量dS等于系統在此過
程中吸收的熱量dQ與熱源的絕對溫度T的比值。
一般熵函數:
dS=dQ/T(可逆過程)
dS>dQ/T(不可逆過程)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了在任意孤立系統中自發的熱現象的發展方向、程度和限度并指明該過程是不可逆的,即總是向著系統總體平衡的狀態發展,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聯系及影響各部分的狀態均趨向一致,最終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聯系及影響完全消失,各部分的狀態完全一致,系統處于最混亂最無序的狀態,此時系統熵值趨向無窮大。而從本質上說,熵增加的本質是概率法則在起作用。
(二)經濟行為的有序化
依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系統,其自發的行為必然會使人類社會趨向混亂和無序。因為就人類自身的生物特性和發展歷程來看,總是與熱現象相伴而行。然而不論是從人類自身生理的角度,從人類生存需求的角度,從其它學科或領域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和定義的角度,還是經濟學中對經濟人的理性假設的角度,都反映出了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系統,是逐漸趨向于有序和穩定的。
關于人類行為有序化,E.薛定諤在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書中作了精彩的論述。
在論述中,最值得的著重指出的是“…確實是在于從它的環境中不斷地吸取秩序”,這是整篇著作的核心,指出宇宙中任何有機體的發生發展必須以吸取秩序為基礎,也即負熵。因此,本文認為經濟的發展,當然包括在本文中著重提出的以經濟微觀態為基礎的經濟的有序化,都是以秩序作為基礎的。
作為經濟學三個最基本的研究對象:資源、制度、信息,是人類向經濟系統輸入智慧信息保證系統和諧有序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任何一門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在一般意義上說,其研究對象都離不開這三者,其最終的目的是:尋求資源的有效配置、建立高效的經濟制度、保證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使用,而這三個目的的實現其實質就是追求和保證有序的經濟行為,最終在秩序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的發展。
可以說,秩序既是經濟發展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保證經濟發展的基礎。
從而,薛定諤“負熵”論的本質仍然是概率法則,即大量理性經濟人的經濟行為具有統計規律性,表現為在理性支配下對秩序的追求。
正是在對秩序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本論文試圖提出經濟序的概念并建立經濟熵模型,在一般的微觀基礎上對經濟的有序程度進行度量和評判,并描述由微觀參數反映的宏觀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