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國際貿易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依據我們對國際貿易人才專業技能的細化分析研究,在探索實踐基礎上,我們設想出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專業技能;外貿實訓
一、當前國際貿易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對外經貿事業的發展,我國國際貿易學科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國現有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改革相對滯后,遠遠不能適應高素質經貿人才培養的要求。目前,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和缺陷有:
(一)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的地位不突出
這表現為:(1)培養目標和計劃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任職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培養目標和計劃中未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片面強調培養所謂“重基礎”、“寬口徑”的高級復合型或研究型人才。通過這些培養計劃培養出來的缺乏系統實踐訓練的所謂“高級復合型”或“研究型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卻比較差。(2)在實踐教學上的投入嚴重不足。實踐教學建設所需的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實踐教學建設的效果短期內又很難彰顯出來。(3)實踐教學的時間沒有保障。實踐教學的課時量普遍太少,實踐教學的周期太短,實踐教學時間沒保障。(4)教學評價不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在對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評價中,實踐教學不占什么地位。國際貿易各專業課程考試中幾乎不涉及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有時即使想進行考核,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和評價體系。(5)國際貿易教師習慣于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靠“四個一”即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打天下。由于實踐教學牽涉面廣,組織困難,又累又麻煩,而且學校對開展實踐教學的教師又無什么鼓勵措施。(6)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所需的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開展國際貿易實訓需要既有豐富的外貿實踐經驗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具有兩種以上職稱(其中至少有一種為教師職稱)的雙師型教師。這種師資的來源不廣,培養周期長,成本大。我國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普遍缺乏這種師資。
(二)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的環節體系和過程體系不健全
根據初步調查,我們發現許多院校的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尚未形成完善的環節體系和過程體系。(1)實踐教學環節少而簡單。由于師資、設施、場地和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在國際貿易專業中,實踐教學環節往往不成體系,只有諸如填單制單、外貿函電寫作訓練、國際貿易案例分析等少數幾個實踐環節,有少數院校開展一些為時有限的計算機仿真實驗,鮮有學校開展外貿場景實訓。(2)實訓教學未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中體現出來。實踐教學附屬于實務教學,在實務教學時順便進行一些零星的實訓,沒有將實訓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來設計。(3)將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只集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完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國際商務專業能力的訓練培養應該分散到幾個學期中,按照先簡單后復雜,先專項訓練后綜合演練的順序進行大周期、多環節的能力訓練。然而,我們看到,許多院校都將技能訓練安排在一個學期里進行一些短期的技能培訓,而沒有將技能實訓分散在多個學期開展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4)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缺乏科學依據,各實踐教學環節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由于缺乏對專業能力的細化分析和對各專業技能間關系的研究,因此,對應該設置什么環節,各環節的先后順序應如何安排沒有進行科學的論證,帶有很大的隨意性。(5)校外實習環節與校內實訓環節嚴重脫鉤。校內實訓是校外實習取得成功的基礎和保障。按理,學生應該先在校內進行系統、全面的專項訓練和綜合演練,待他們熟練地掌握了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具備一定的業務操作水平之后,再到實際崗位上進行磨練,檢驗和提升實踐技能。但現實是,許多學校在校內開展一點點實訓之后,或者沒進行任何實訓,就直接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習。若讓他們上崗實習吧,他們完全沒有上崗能力;不上崗實習吧,就沒有了實踐機會。
(三)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的方法不科學
一些國際貿易實踐教學不得法,不講科學,不符合基本的教育規律。這表現為:(1)實踐教學未按層次遞進的原則展開,而是間斷進行。根據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專業能力的培養,應該分步驟、分層次進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在進行技能培訓時,應該先在課堂上進行國際貿易基礎技能的練習,然后進行模擬實驗,接著進行接近實戰的場景實訓,當學生熟悉了業務流程、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后,再在外貿實際崗位上對專業能力進行最后的錘煉。但是,實際上,許多學校沒有按照能力培養由簡至繁、由初級到高級、由實訓到實習的基本規律展開實踐教學,沒有按照課堂實務基礎練習、仿真模擬實驗、場景實訓、實習鍛煉的順序進行層層遞進的專業能力訓練。許多學校的國際貿易實踐教學跳開了一些中間訓練環節,如跳開基礎實務練習直接進行綜合環節訓練,跳開場景實訓直接直接進行社會實習等,這種不得法的實踐教學自然產生不了理想的訓練效果。(2)未將相關技能訓練串通起來,技能訓練各自為戰。練單證制作,就單練單證制作,沒有將之與單證所涉及的業務流程訓練結合起來;練商務電函,就單練商務電函,沒有將之與國際市場的分析決策訓練結合起來;練合同的擬訂,就單練合同的擬訂,沒有與預防合同風險的訓練結合起來,等等。相關技能訓練沒有串通起來,學生的專業技能無法融會貫通,因而形成不了真正的業務能力。(3)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的展開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涉及面廣,組織難度大,沒有良好的組織協調,國際貿易實訓就會打亂仗。
二、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設想
(一)國際貿易人才專業能力培養要具體化
要制定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必須先對國際貿易人才專業技能層次和項目進行科學的分析。國際貿易人才專業技能層次的細化分解是技能培養的認識論基礎。根據國際經貿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模式的定位,我們認為可以把國際經貿專業必需的實踐能力分解為國際市場分析與決策、進出口貿易業務、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與管理三大模塊、81項五級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設計科學可行的實訓方案,安排相應的實訓環節,改革實踐技能教學測評方法,使學生所需的這些能力能夠真正被培養到位。
按照我們的研究分析,國際經貿“高級應用型”能力為一級能力指標,該能力指標下包含國際市場分析與決策能力、進出口業務踐行能力、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與管理能力等三項二級指標,國際市場分析與決策能力指標下包含國際市場分析能力、國際市場決策能力2個三級指標,進出口業務踐行能力指標下包含出口業務技能、進口業務技能2個三級指標,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與管理能力指標下包含風險防范能力、風險管理能力2個三級指標,共6個三級指標,這6個三級指標進一步細分為31項四級指標,這31項四級指標又具體分為81項五級指標。技能細分后,我們對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內容的認識就會具體得多了,也清楚的多了。在國際貿易實踐教學中,可據此一項一項地依次開展技能實訓和技能測評,大大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國際貿易實訓內容要科學化
實訓內容的改革是整個實訓改革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國際貿易實訓內容的改革決定國際貿易實訓方法的改革。我們認為,在對國際貿易實訓內容體系的設計中,我們應遵循五大原則:(1)系統性原則。國際貿易實訓內容不能零零散散,內容要互相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實訓內容整體。(2)能力導向原則。國際貿易實訓內容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能只讓學生了解一些業務流程。(3)實用性原則。國際貿易實訓內容應管用,在今后工作中用較大的應用價值,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切實有幫助。(4)實效性原則。國際貿易實訓內容要有針對性,預期能取得良好的實訓效果,確實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5)可操作性原則。國際貿易實訓內容應切實可行,便于操作訓練,符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們要從全面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出發,不囿于原有國際貿易實訓內容體系的條條框框,積極改革創新,構建新的國際貿易實訓內容體系。我們認為國際貿易實訓內容體系應從這些方面進行創新:(1)內容體系應更加完善,充實市場分析與決策、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與管理等內容;(2)實訓內容要包含從市場調研、商務談判到風險防范這一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3)實訓內容之間應更具科學性,應完全參照國際商務實際運行模式設計教學實訓內容,從市場分析到進出口業務流程,層層遞進,互相銜接,科學合理。(4)實訓內容力求貼近國際商務實際,凡是國際商務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必須納入到國際商務實訓的內容體系之中。
(三)國際貿易實踐教學過程要周期化
國際貿易專業能力的養成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積累、反復實踐的過程。僅靠幾次實踐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應通過多學期、多環節的培養訓練方可形成。因此,我們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將實務教學設計為課堂基礎技能練習——仿真模擬實驗——場景實訓——社會實習等四大教學過程,將國際貿易技能訓練以多種方式分布于多個學期中,構建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多環節、大周期”的過程模式。可在4個學期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按照技能之間的邏輯關系,前3個學期開展專項知識技能的教學、訓練,最后1個學期開展全面能力的綜合演練。
(四)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方法要系統化
在國際貿易實訓方法改革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實踐教學方法要全面、系統,形成科學的體系。因此,在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改革中,應力爭做到六個結合。(1)將課堂實訓與模擬實訓結合起來。課堂實訓側重單項基礎技能的培養,模擬實訓側重綜合業務能力的提高。(2)將校內培訓與校外實習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以校內實訓為主,用校外實習檢驗校內實訓的效果。(3)將專項訓練與全流程演練結合起來。專項訓練是全流程演練的基礎和前提,我們要重視專項訓練,把專項訓練工作做扎實。(4)將解決模擬問題與解決國際貿易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我們可從有關的外貿部門收集一些國際貿易熱點問題交由學生研究分析,以此提高他們解決國際貿易現實問題的能力。(5)將操作能力的訓練與分析能力的提高結合起來。在學生掌握業務技能的同時,應培養他們推理、判斷、分析、歸納等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6)將專業技能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養成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舉止儀態、公關協調等能力素質進行有效的訓練。
我們應追求實效,勇于創新,探索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國際貿易實訓方法體系。國際貿易實訓方法模式改革創新應特別注重下列問題:(1)任課教師應全程地參加實訓指導。實訓指導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分工合作,在不同的實訓環節中有不同的教師進行實訓指導。(2)按照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情況設計實訓環節,實訓操作方法與國際商務運作保持一致。(3)各項訓練相輔相成,各實訓環節緊密銜接。在實訓的前期主要進行專項技能的訓練,后期主要進行全流程的綜合演練。(4)真訓實練,側重實效,不耍花架子,務求提高外貿實踐能力,實訓方法力求靈活多樣。
參考文獻:
[1]秦超,徐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05,(10).
[2]戴謹.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
[3]李靈稚,王志茹.國際貿易本科教育中應注重培養的素質[J].中國農業教育,2003,(5).
[4]張汝根.進出口貿易模擬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12).
基金項目:湖南涉外經濟學院2007年度校級重點教改課題(071002A),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2007年科研規劃項目(HSVAE0706),湖南省精品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建設項目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