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不是在贅述檔案的歷史聯系,而是要強調檔案的歷史聯系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要加以區分的;并且在這種區分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檔案的歷史聯系。
關鍵詞:檔案 文件 歷史聯系 歷史關系
在經典檔案學理論中,檔案的歷史聯系和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不加區分的,并且在表述上也是用“檔案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在《檔案管理學》教材中有這樣的論述,“檔案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有時又被稱為‘內在聯系’或‘有機聯系’,是指檔案文件在產生和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固有聯系。”
事實上,檔案的歷史聯系和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正如劉新安教授所述:“文件的歷史關系和檔案的歷史聯系是有區別的,它們是兩個相互關聯的不同概念。”并且從前者向后者的轉化正是檔案整理工作的本質所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什么是檔案的歷史聯系?二者有何區別與聯系呢?為了更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檔案的歷史聯系,我們首先要解決這些問題。
1 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
1.1 什么是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
對于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定義,在何嘉蓀教授和傅榮校博士編寫的《文件運動規律》一書中有精彩的論述,“文件之間的聯系可以有多種。它們有的來源相同,有的內容所反映的問題同一或者性質類似,有的時間一致或相近,有的作者同一,有的密級一樣,有的信息記錄方式或載體類型相同……其中,只有那些與文件的形成過程,也就是與人類社會活動的實際進程相對應、相吻合的聯系才是文件間最本質的有機聯系。對它們也可以稱之為歷史聯系,因為這種聯系是文件形成時與之共生的,并非事后人為聚合的,具有歷史性。”其實這里所說的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就是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
1.2 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從何而來
文件是在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伴生物和物化結果。機關、組織或個人在執行自身各項職能任務或開展某項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大量文件的產生。這是由社會實踐活動本身決定的。人們每處理一方面的工作,如辦理一起案件、召開一次會議、進行一項科學技術活動等,都必然會形成與案件、會議、科學技術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相應的文件。故而文件與產生它的人類社會活動之間存在一種共生而又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文件與社會實踐活動之間存在著對稱關系。
一般來說,一項稍具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多是要經過若干個子過程才能完成,并且每一個子過程彼此是具有聯系的。文件之間的這種聯系是社會實踐活動中各子活動之間的聯系賦予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各子活動之間是什么聯系,那么在各子活動中產生的文件之間就有什么聯系。
1.3 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有何特點
首先,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來源于文件和產生這些文件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其他社會實踐糾葛在一起,構成整個社會的實踐。而每一項社會實踐與其他社會實踐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以及文件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共生與對應的關系,導致了文件之間錯綜復雜的歷史關系。
其次,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客觀、隱性、不能被記錄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現實開展,決定了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自然形成和客觀存在。正由于它的自然形成和客觀存在,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被固定在文件之間,既不為我們所破壞,又不為我們所改變。它們如同幽靈一般隱匿于文件之間,而不以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存在,因為我們不能通過具體的技術手段完整地把它們記錄下來。我們既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隨著歲月的流逝,沒有物質載體的隱性歷史關系會一點點地消失掉。失去聯系的文件孤立地存在著,無法再完整地記錄歷史。
再次,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多維的。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決定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多種多樣。社會實踐活動內部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又決定了文件之間各種各樣的歷史關系。層層疊疊的歷史關系構成了一個蜘蛛網,使得文件之問的歷史關系呈現多維結構。
2 檔案的歷史聯系
2.1 檔案的歷史聯系與文件的歷史關系的區別
首先,檔案的歷史聯系是文件之間客觀歷史關系的抽象。這里的抽象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檔案的歷史聯系來源于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如果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看作是一個集合的話,那么檔案的歷史聯系就是這個集合的一個子集,因為文件向檔案轉化時,必然要經過鑒定剔除一部分文件以及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第二,檔案的歷史聯系是文件之間歷史關系的主觀抽象。檔案的歷史聯系的形成都要經過人們對客觀存在的、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認識和判斷過程。歷史聯系是檔案人員主觀抽象的結果。它不是直接來源于社會實踐過程,而是檔案人員主觀意識的結果。當然,檔案人員對歷史聯系的判斷并不是任意為之的,而是根據文件之間客觀存在的歷史關系作出的,
其次,檔案的歷史聯系帶有主觀色彩,是顯性的。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自然形成相比,檔案的歷史聯系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歷史聯系是檔案工作者在他們的頭腦中對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進行加工、處理的結果,因此是主觀的。他們的認識可能是對歷史關系近似真實的反映,也可能是對歷史關系歪曲的或虛幻的反映。檔案人員需要將這些關系抽象并固化出來,再物化成歷史聯系的記錄,因此,歷史聯系是顯性的。我們能夠用相應的技術將這種歷史聯系記錄下來。紙質文件的物理排序和電子文件的歷史聯系記錄都是歷史聯系的物化并被記錄的結果。由于歷史聯系被固化處理并以一種物質的方式存在,他們不僅不會被遺忘,還能傳承給我們的后輩。因此,利用檔案及其歷史聯系的記錄,我們可以記錄歷史,再現歷史。這正是保持檔案的歷史聯系的本質所在。
再次,檔案的歷史聯系是三維的。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多維的,但是我們不可能將其完整地記錄下來。也就不可能完整準確地記錄歷史,只能從這些多維的歷史關系中,抽象出一些對記錄歷史最為重要的因素,并以此盡量客觀地記錄歷史、逼近歷史。現代檔案學按照來源、事由、時間三個維度對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進行抽象,轉變成檔案之間三維立體的歷史聯系。它與哲學中歷史的三大要素主體、客體、時間相對應。是符合哲學依據的記史方法。
2.2檔案的歷史聯系的特點
通過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對比,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認識檔案的歷史聯系。檔案的歷史聯系來源于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是對文件之間客觀歷史關系的反映。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文件之間歷史關系的主觀抽象,但又以客觀的文件之間歷史關系為依據:它是能夠被物化和記錄的,不會被遺忘,所以它是顯性的:它具有三維立體的結構,我們能夠從結構的角度來加以認識。
3 認識檔案的歷史聯系的重要意義
3.1 促使我們從結構的角度去認識檔案,實現檔案的本質功能
結構,是事物或系統中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既是物質系統存在的方式。又是物質系統的基本屬性,是系統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和功能性的基礎與前提。結構決定功能,所以結構必定表現為某種功能。雖然檔案承擔記錄歷史的任務,但是檔案也只是檔案,并不是歷史本身。它只能夠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記錄歷史、逼近歷史。而不會等于歷史,更不是史實。歷史是由主體、客體、時間以及其他要素構成的。其中主體、客體和時間是必需的構成因素。歷史也是具有結構的。認識到檔案的歷史聯系具有二維結構,這種與歷史的對應關系,就能促使我們從結構角度認識檔案之間的聯系,用結構的方法利用檔案去更完整準確地記錄歷史,最大程度地再現社會實踐活動的歷史本來面貌,從而實現檔案的本質功能。
3.2 幫助我們認清檔案工作的本質,并將其與文書工作區分開來
從以上對檔案之間的歷史聯系和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檔案工作與文書工作的區別,也能發現檔案工作的本質所在。文書人員形成了“歷史的片斷”——文件及其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而檔案工作者則擔負著“為歷史穿針引線”的重要工作。接收文件之后,檔案工作者需要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提取出來、抽象出來,并將其轉化成為檔案的歷史聯系。這才是他們全部工作意義之所在。因此,檔案工作者的本職工作就是對歷史聯系的固化、物化。
4 小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我們認識到了檔案的歷史聯系與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的區別,并且檔案的歷史聯系具有維結構。系統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而要實現系統整體功能最優化的關鍵,在于選擇或者建立最佳的結構。那么檔案的歷史聯系應該如何構造才使得檔案的本質功能得以體現,并且是最優化的?也就是說檔案的歷史聯系的結構模型是怎樣構建的呢?在現實的檔案工作實踐中,檔案的歷史聯系結構模型又是如何發揮其作用的……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我們以后試著要加以論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