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航渡路目前是上海中心城區的一條較為重要的交通干道,從地形上看,如同一條時而狹窄時而寬闊又彎曲的河道,由東向西鋪展。
萬航渡路東起靜安寺,向北經過曹家渡后再向西,貼著蘇州河的曲線直到與婁山關路交接。馬路建筑至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它的路名在歷經“極司菲爾路”、“梵皇渡路”的演變之后最終還是與“渡”字結緣,是有其獨特的地理淵源。據歷史記載,早在清朝末年,這一帶就是河汊交織,田陌縱橫之地,渡頭余夕陽,墟上孤煙直。如今萬航渡路還分別與其它多條馬路接壤交錯,正好暗合著“萬航”這個意象。

時光荏苒,歲月總是匆匆。曾經發生在這條馬路上的滄桑往事隨著萬航渡路的不斷拓寬改建漸行漸遠,隨風飄散。然而,作為一條與上海開埠同期的馬路,萬航渡路獨特而傳奇的“身份”已經積淀在這個城市的歷史中,許多建筑可以拆去,也應該拆去了,但許多往事卻可以歷久彌新,令人回味無窮。
前世:“灰姑娘”和“滬西歹土”
萬航渡路最初叫極司菲爾路。“極司菲爾”似乎很像一個混血女孩的名字,但其實極司菲爾是被一位葡萄牙商人從馬戲團贖身的中國少女,這是一個“灰姑娘”童話中國版的再現。她最終與美國傳教士結婚,并由此選擇在此地建造“極司菲爾花園”作為婚房。
1861年,太平軍東進上海時,清廷同意租界當局在租界外修筑馬路以“以利單行”。于是這條由靜安寺通往“極司菲爾花園”的馬路,就成了“極司菲爾路”。
由于該路是租界“越界筑路”的產物,1899年共公租界擴張,就將該路南部劃進租界,中部又是華界和租界的分界線,而北部則屬華界,路權和警權十分復雜,社會治安也變得錯綜起來。民國政府時期,特務不能在租界內任意行動,就采用將人引到該路后加以逮捕;抗日戰爭爆發后,汪偽政權又在此路的北面76號原安徽省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陳闊元的公館設立特工總部,綁架、暗殺許多抗日人士,為虎作倀、無惡不作、殺人如麻,以致該路及周邊地區被稱為“滬西歹土”,令人聞之喪膽。
不過,該路的南端因為靠近愚園路南京西路等繁華地段,商業地產日見興旺繁榮。1934年南潯富商顧某出資建成6層高的“百樂門”飯店大舞廳,英文名意為“最高的、最卓越的建筑”。這幢建筑的造型風格為美國近代式,頂部設計為圓柱狀梯形玻璃燈塔,周圍層層裹以霓虹燈廣告,樓的左右翼又安置了從樓頂直貫底層的流線型燈柱,頂部中央設霓虹燈,光芒可射出一里多。很快,百樂門舞廳就以它奢華的裝飾、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眾多舞藝出色的舞女聞名舊上海,成為當時的“遠東第一樂府”,許多達官顯貴,名人政要趨之若鶩,直至成為舊上海娛樂業的標志性建筑和代名詞,其影響綿延至今。
由“灰姑娘”的花園演變成“滬西歹土”,這是這條馬路讓人感到撲塑迷離的一幕。
今生:絢麗之后的世俗圖景
如今夜晚從南京西路拐入萬航渡路,在百米不到的路程里,依次是修繕一新的千年古剎靜安寺、老鳳祥銀樓、新華書店、雷允上藥城、百樂門舞廳、金航大廈、環球世界大廈、申樂大廈、鴻運樓、云峰娛樂中心……令人驚奇的是,在這些新老建筑組成的夜景里,還是百樂門舞廳那獨特造型的外觀和霓虹燈裝飾引人注目。在1949年之后,百樂門舞廳一度變成紅都影劇院,愛華滬劇團的《紅燈記》在此曾連演連滿數月。
2001年9月,有關部門斥資對“百樂門”進行恢復改建,大膽采用雕花玻璃鋼來展示其豪華氣派,將時尚的現代氣息融入老百樂門的建筑之中。百樂門舞廳又重新開張了,以其懷舊情調的老上海舞曲和爵士樂隊吸引了眾多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
不過,百樂門舞廳的霓虹燈光再璀璨輝煌也有盡頭,過了北京西路之后,不寬的馬路兩旁基本上是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造型各異的新式里弄房,沿馬路樓下幾乎都開著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小店。雖然它們的外觀都已顯斑駁陸離,滄桑陳舊,但弄堂門牌上“三義坊”、“聯義坊”、“元善里”、“永樂村”的繁體字,卻還是清晰地透露著過去年代的瑣碎和殷實,這使得萬航渡路呈現出一種蕓蕓眾生的世俗景象。“沙麗文餅干店”、“沙虹家具店”、“黑白心事照相館”、“弄堂酒吧、菜場”……在遠處高樓的對比下顯得低調而有韻味,形同一把悠揚的胡琴,平緩卻委婉地演繹著市井小曲。
1994年,隨著武寧南路的修筑,新閘路以北的萬航渡路變得“豁然開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那鐘樓樣式的教學大樓在綠樹掩映中顯得巍峨挺拔,行人和汽車可以直達中山北路高架橋。在這一過程中,包括上鋼八廠等一些中小型廠家和我國著名出版家張元濟故居在內的許多花園洋房被拆除了。昔日的“76號”變成435號,先是成為建東中學而后又掛上“逸夫職業技術學校”的牌子。如今兩幢棕白相間的教學樓中間是一個塑膠的操場,教室里飄蕩出悠揚的琴聲,當然也就沒有一點“殺人魔窟”的影子了。萬航渡路在此轉向,一路向曹家渡拐去。
未來:車如流水馬如龍

百年萬航渡路最大的變化,還是它的北部曹家渡。
當年這里是老房、老路、老店、老廠云集的商業交通中心,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隨著長壽路的大規模拆遷改裝,這里的主要道路均被拓寬,以友誼商店、滬西電影院、王朝大酒店為代表的一批高樓拔地而起,逐漸沿馬路環立,這里仍是滬西商業、交通的中心。
萬航渡路與長寧路口,昔日滬西最大的棚戶區“小莘莊”已經渺無蹤跡,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群嶄新的“悅達信時代廣場”建筑;康定路與萬航渡路口是新建的開開廣場,這是一幢藍色玻璃幕墻飾面有巨大裙樓的超高層大廈,內有商務辦公室和酒店。與之隔路相望的是海森國際大廈商務中心和“三鑫花苑”那有圓拱型門洞的沿街樓房。“三鑫花苑”是一座可稱巨大型的城堡式連體樓房,橫豎線條之間自有一種韻律和氣勢。
看了這樣的景觀,才發現現代化公寓大樓與對面那些正列為拆遷的“梅村”、“永樂村”等石庫門弄堂確實已經不太協調了。萬航渡路正在漸漸褪去“灰色”的外衣,即將變得光鮮亮麗起來。當然像“華園”、“中行別業”、中西中學、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等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花園洋房和別墅小區又在這一波的拆遷聲浪中幸存下來,它們“做舊如舊”,將與萬航渡路上的新興建筑媲美,相映成趣。
如今萬航渡路從新閘路到北京西路段將被拓寬,“瓶頸”將不復存在,而包括三義坊、聯義坊、永樂村、靜安幼兒園在內的許多弄堂和建筑卻即將消失。
“拆”字聲聲中人去樓空。一條“城市道路建設,利民當代,功在千秋”的標語橫幅道出時下人們的心聲,未來的萬航渡路將變成集商貿、旅游、住宅、交通于一體的6車道馬路,擔負起上海西部主干道的重任,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