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9年前來歐洲的第一站就是阿姆斯特丹。從荷蘭皇家航空那汪湖藍色仿佛色譜盤里那樣標準的大鳥里落下來后,再從中央火車站夾雜在藝人和旅人中一頭就扎到了歐洲中心的空氣里。

住在從火車站往市中心方向走的第一座大樓維多利亞酒店,晚上我關了燈往對面望去,閃閃爍爍一片鶯歌艷舞,我坐在寬大的窗框上,在速寫本上勾勒著對岸的燈火,心中播放的是英國歌手David Sylvian的Forbidden Colours。醒在歐洲的清晨,掀開窗簾,有點霧,街上晃動著像似荒木影像里的女子。沿著丹姆大道,往Damrak皇宮的方向走去,穿過清晨的大街竟然空徹,有軌電車轟隆隆地從身邊穿過,想起在六十年代,丹姆廣場曾是匯集了全歐洲嬉皮的廣場,穿過排門板半垂的商業街,人物開始慢慢顯影了出來,不時迎來瀟灑的微笑,走在異國的大街上,忘了你也忘了我。
順著光線的指引,不知不覺就來到了蜿蜒的運河,只見兩邊都是窄長瘦高的典型荷蘭樓房,多像我們復興公園后門,淮海路雁蕩路上的那一排房子啊!十七世紀黃金時代所建立的運河,被阿姆斯特丹市民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那扇扇鏤空半截網眼窗簾,讓人忍不住偷窺。街上恍惚的自行車前后穿梭而過,太陽不知道啥時候露了出來,這時整個城市在光影斑駁中宛如船兒一般晃動了起來。我掏出包中的小速寫本坐在了長凳上寫生,竟沒有一個人圍觀,和小時候在復興公園里三層外三層的“待遇”天壤之別,對從上海來的我來說,很難想象這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來到了藝術氣息濃厚又低調的西區佐丹(Jordaan),這里布滿了小手藝匠鋪子和個性的小店,只見人們把自行車往鮮花開滿的運河的欄桿上一靠,然后在長凳上望各自的野眼。游客看熱鬧,學生做作業,慵懶地孵著太陽野餐。擱一本書,倒也不常看,樹的影子斜斜地落在書上,高大的自行車從身邊躍過,老式自行車把西服男的背托得直直的,自信在風中出鞘,匆匆太匆匆,而他們卻不是過客,只有那鮮橙色的出租自行車上的人們才是。當我想當然地走在人行道中間的時候,后面卻不時傳來串串叮鈴鈴,原來在這里自行車和行人共享同一條道,行人的地位在這里是第一的,然后才是自行車,汽車。步行是感覺與觸摸這座精致又親和的城市的最好方式,順著運河走就可以了。玩零距離欣賞與迷失的游戲,看那高挑的長襪在騎車的風中翻飛,完成了整體的流暢,讓偶爾的露白也顯得不那么突兀。那邊廂,又好似霍伯的窗口人物臨窗而站,在王子運河看那警察的摩托艇和載滿游客的大船擦身而過,還有那無數住在船上的人家,紛亂中又布有章法的花花草草,空間的運用典雅又生動。
運河邊,不時見到紅窗口通體透亮,生意紅火,狹窄的街道中、小巷里充斥著五味紛雜的味道。氣味,喧囂和沉靜就在一個拐彎之內轉變,隨時會闖進居民區,還有那些對游客早已見怪不怪的居民,天氣好出太陽的話,全都坐在了自家室外的長凳上。通常在房屋的門口,窗下都擺有一條自家的長凳,考究一點的,就像復興公園里的那種,風吹日曬的,主人們在那里或看書,或和我一樣地看人。在居民酒(網)吧里,時尚精英和流浪漢同在一個空間中自得其樂,享受老板一樣的服務,到處都是橫七豎八奇形怪狀的腳踏車,從那些小弄堂里穿進穿出,再見又是那種心動的感覺,即使你根據地圖定好了要走的路線,也隨時會被弄堂里迷宮般的吸引而迷失。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會講英文,警察很友善,不用怕迷路,只要問火車站的方向,很容易就找到回家的路,
藝術愛好者可不能錯過在博物館廣場,博物館區(Museumplein),國家博物院(Rijksmuseum)的隔壁那座清灰色的現代建筑梵高美術館(Van Gogh Museum),這些建筑物彼此之間都是步行距離。

都說歐洲要兩個人一起游才精彩,因為那些感動有人能夠抓住分享,如果你一個人在路上,那么荷蘭是個很適合自助游的國家,租一輛腳踏車在彈硌路上噠噠噠,穿弄堂,或者跳上有軌電車,你立刻就是城市的主人。走累了就在運河邊墨綠色的公共長凳上坐坐,想想心思,聽聽IPOD里《旅行的意義》,咬一口三明治,演場一個人的MTV,
在這個地勢平坦的國家你可以為你的單車買張票,一起搭火車深入荷蘭,荷蘭是一個適合喜歡舒適安逸的人旅行的國家,沒有什么大風景,小情調和市民生活以及寬容多樣的色彩加上還有厚厚的歷史鋪墊,也就是所謂的小資。這個在海上的國家就好似維米爾的畫一樣,流露著舒適氣息和些許甜美。這里的城鎮密集,所有的城鎮基本上都有火車可以直達,在密度較高的西荷蘭,車程每10到20分鐘就有一個城市,在這里的火車就好像上海的地鐵或者輕軌那樣便捷,火車站都在市中心。
除了性、大麻,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還有更多,平等博愛一直是這個城市的主調。這個單車的王國,反叛,滿不在乎,人人平等是這座城市的氣質。在這個已經開放到極至的地方,大家各看各的,各干各的,平民才是這座城市的主流和主人,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主流。世界各地來的流動嬉皮構成了這座城市的風景,優雅與粗野并存,和同是水城的意大利威尼斯相比,這里沒有那樣多如織的游人,在這個北方的威尼斯你能看到更多尋常人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