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一詞最初出自《左傳·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必達人”。如今則是流行于都市的時尚用語,指經過長年的鍛煉,積累了豐富經驗,而得到某個領域真諦的人,譬如“音樂達人”、“灌水達人”、“戀愛達人”、“博客達人”等等。在潮流人士看來,人群分類不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達人和想成為達人的人。
現在,在我們面前有這樣一群“達人”——他們有的斗志昂揚敢闖敢拼是公司的虎將,有的精力旺盛頭腦靈光堪稱帥才,有的兢兢業業忍術超強實乃好兵,每一個人都有別人替代不了的優點,他們在公司內各司其職駕輕就熟,但是生活卻偏偏為了好玩似的圍著他們每一個人開起了玩笑……結婚兩年的公司職員孫大偉面對著老婆的百般刁難;公司里的“開心果”豆豆遭遇了戀愛;公司主管李欣忙著相親偏偏被一個小嬰兒YIYI打亂;鬼靈精怪的三流女演員史湘香碰上了一本正經的悶葫蘆馬英俊;這是工作之外,“達人”們豐富與苦惱并存的生活。尋找刺激的一夜情,沒完沒了的相親,寄托于無厘頭的遐想,似乎讓生活變得更多彩,卻掩藏不住內在的種種無奈。最近登陸上海舞臺的,由尚戲文化聯手上戲演藝中心制作的小劇場喜劇《達人未愛狂想曲》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切。該劇通過公司里幾個普通職員的愛情遭遇,呈現男女情感百態,一個“未”字解說了主人公們“愛”的狀態,卻也帶出所有人對愛的憧憬。簡練清晰的故事,起伏明快的節奏,觀眾們看得酣暢淋漓。前一刻,你可能因為演員的噴水動作感到好笑,后一刻,你卻陶醉于兩個戀人的雨中定情,接著劇情又會在幸福感來臨時嘎然而止,將現實中的破裂一下子摔碎給你看……成人世界的復雜在這里被簡單成卡通式的幽默,《達人未愛狂想曲》通過生活的本真觸動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也引發對自己生存狀態的思索。
《達人未愛狂想曲》另一特色在于沒有劇本的創作,這個平均年齡還不到24歲的主創團隊以夸張化的肢體語言來外化人物的內心世界。7位演員都身兼數職,這一段落的愛情主角轉眼就成了下一段落的龍套助演,不僅是角色上的轉換,連電線桿、水龍頭、電梯、電視、熱帶魚、狗等道具均由演員來擔綱完成,各種劇中的特殊聲效也都由他們現場模擬。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是想不到的生活用品和日常情景都被演員們通過大量的肢體和象聲詞擬音傳神演繹,對表現力的考驗可見一斑。
有人看了該劇之后說:“《達人未愛狂想曲》里有現實有夢想有哀傷有溫情,有對生活最細微的觀察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它的幽默不低級,它的感動不煽情,是一個尊重觀眾智商,信任觀眾趣味的好戲。”這個評論讓人頗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