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136年前,當凡爾納在天馬行空般地寫完《八十天環游地球》后,自己也不相信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事實。在那時想要80天環游地球,確實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至于人們如此輕易地就給那篇小說扣上了“科幻”的帽子。換作今日,如果一個賽車狂人重新走上老前輩的傳奇之路,也要用這80天來跑完全球所有最著名的賽道。這樣瘋狂的舉動,被生活在1872年的人們知道,肯定也得被笑稱為魔幻主義了。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十三郎”,在看完本刊世界賽道巡禮11期連載專題后,他便開始籌劃這趟旅行。原因很簡單,他不愿再背負著罵名廝混“二環”了。地球這么大,賽道這么多,哪一條不比二環來得好呢?
言歸正傳,結合“十三郎”的行程,我們雙手奉上賽道專題的大盤點。
起點:中國(第1-9天)
賽道:上海國際賽車場
賽道特點:多連續彎道,超長大直道,“上”字型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起點自然定在家門口,上海國際賽車場是不二之選,這條賽道斥資26億元人民幣興建,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賽道之一,無論是F1,還是MotoGP,但凡世界通行的頂級賽事都在這里一一亮相。不過,真想要在耗巨資興建的上賽場跑上一圈,并不容易。高額的運營成本,決定了高額的賽道使用費,而且目前上海國際賽車場儼然成為了各大品牌汽車廠商發布新車或者組織試車活動的最高端平臺,因此,租用賽道必須提前電話預訂。不過,“十三郎”絕對是個有心人,提前一個月便預訂了場地,在各種試車活動的間隙找到了自己的時間段,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在如此寬闊的賽道上,如果沒有一臺足夠生猛的座駕,就算你把整條賽道租下來,恐怕也不會跑得過癮。可以說,這里是各種大排量的跑車、改裝車的天堂,而動力欠佳的小車在這里只能自討沒趣。因為,上海國際賽車場的那條大直道,能讓F1賽車的發動機都聲嘶力竭。
用保時捷卡雷拉GT3來跑上賽道,是“十三郎”所做的又一個明智選擇,著名的卡雷拉杯就曾多次在上賽場舉辦,事實證明,GT3這樣的車型在上賽道狂奔,堪稱絕配。駛出維修區,不遠處便是令舒馬赫都膽寒的上賽第一彎,車王曾在這里一路滑出賽道??梢哉f,開門便給“下馬威”是上賽道的拿手好戲,螺旋般的組合彎能讓車手清晰地體會到賽車平衡調教的重要性。享受著GT3發動機的咆哮聲,想象著F1中國大獎賽時的盛景,“十三郎”很快便陶醉其中。
盡管是一條新賽道,但上賽道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處是非之地。無論是舒馬赫在一號彎沖出賽道時的無奈,還是蒙托亞軋到水溝蓋而退賽時的沮喪,都讓世界頂尖車手對這條賽道愛恨交織。更別提去年漢密爾頓在維修區進口處的那次“世紀之滑”了,直接讓這個年輕人滑離了他朝思暮想的世界冠軍頭銜。
起點:日本(第10-18天)
賽道:鈴鹿賽道
賽道特點:混合的高速和低速彎角,“8”字型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從上海到日本,乘飛機只要不到2個小時,十分便利。對于日本的賽道,“十三郎”最向往的一直是“鈴鹿”,盡管日本還有另一條F1賽道——“富士賽道”,但就名氣而言還是鈴鹿更勝一籌?!扳徛官惖馈蔽惶幱诖筅婧兔盼葜g,在東京的西南面,從1987年就開始主辦F1賽事,是亞洲最富歷史積淀的賽道之一。
作為資深車迷,“十三郎”對日本的漂移文化仰慕已久,GTR、EVO、Subaru STI都是玩轉鈴木賽道的優秀座駕,在這些傳奇高性能車面前的確很難取舍。不過,最終“十三郎”還是從一臺R32上開始了自己攻克賽道的征程。
在賽道上跑一圈,便能感覺到鈴木賽道最獨特的地方——8字型模式。它由許多不同形式的彎路和直路所構成,賽車普遍會采用軟級或中級的調校,懸架則一般會調校得比較硬,盡管賽道上會有一些凹凸位,但整體來說賽道都是平滑的。此外,鈴鹿賽道還以混合的高速和低速彎角聞名,速度頗高需要有強大的動力輸出,高速彎道如斯普尼(Spoon)和130R也是這個賽道的一大特色。而著名的低速2擋彎——德格尼爾(Degner),則適合玩車者施展漂移的本領了。拉上手剎,擺動方向盤,待車頭指向彎心后,再迅速反打方向,輪胎便會與地面摩擦發出尖銳的聲響,做一個跟趾動作,保持轉速,進彎后放下手剎馬上加速狂奔吧,毫無疑問,這就是“最日本”的飆車方式。
起點:馬來西亞(第19-27天)
賽道:雪邦賽道
賽道特點:氣候炎熱,巨型發卡彎道,22m寬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體驗了中國和日本的F1賽道后,亞洲還有一個賽道不得不去——馬來西亞雪邦賽道。這條位于熱帶的高溫賽道,生來就熱力四射,這不僅是對車手體力的挑戰,更是對發動機高溫環境下工作穩定性的考驗。
雪邦最醒目的標志,是那個由兩條超長大直道所組成的發卡彎。而大直道邊上正是主看臺和維修區,這個設計使得雪邦主看臺能坐下最多的觀眾,并且總是擁有足夠的維修間,供大型賽事使用。作為一條現代化賽道,這里的設施都屬一流。
對雪邦的熱,“十三郎”早有準備,他早早購買了能通過細小水管降溫的“冰服”,幫自己在高溫環境下保持清醒。
沒有大功率的賽車,跑雪邦是出不來效果的。于是,當“十三郎”把法拉利599GTB開上賽道時,他才感覺到自信滿滿。狠踩油門,V12發動機線性輸出的動力源源不絕,眼前的大直道也有足夠距離讓他盡情享受5600rpm時的峰值扭矩。雪邦賽道一共有15個彎道、8個直道,最高車速可達320km/h。而且布局非常寬松,賽道寬22m,是所有F1賽道中最寬的。因此過彎時,駕駛者也擁有更多空間來根據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線路。相比上海國際賽車場,雪邦賽道的確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可以讓對極速癡迷者盡情享樂。
起點:意大利(第28-35天)
賽道:蒙扎賽道
賽道特點:兩條大直道由高速彎連接,成就了F1最高速賽道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登陸意大利后,“十三郎”便正式開始了這次環球之旅最重要的部分——歐洲??梢哉f,這是聚集了全球最多經典賽道的大陸,也是汽車運動的發源地。來到意大利,很自然地便會想起那匹奔馬,而意大利的F1賽道蒙扎正是被譽為法拉利主場。作為一條古老賽道,蒙扎盡管經歷了多次改動,但依舊保持了自己的特點——設計巧妙,難度系數大,危險性高。
兩條直道由一個高速彎連接起來,或許便是蒙扎賽道最天才的設計。正式這個設計,讓F1車隊開始不斷調整賽車下壓力,以獲得最快的速度。跑圈時,車手完全可以切彎角過彎,配合方向盤的稍小角度轉向,便可以不減速地進入另一條直道。因此,更多時候車手所要做的只是控制好油門和方向盤,而這正是賽車愛好者最享受的過程。不過,高速彎看似好過,卻隱藏著巨大的危險,倘若轉向角偏大,或者走線出現偏差,不帶剎車的高速過彎就很可能發生重大事故。而就高手而言,350km/h的速度在蒙扎完全可行。
在蒙扎開Enzo法拉利,絕對是所有法拉利迷的終極夢想,但除了法拉利公司邀請,或者結交豪門外,像“十三郎”這樣的車迷想拿到Enzo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
起點:摩納哥(第36-38天)
賽道:蒙特卡洛賽道
賽道特點:經典街道賽,美麗的海灣風景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世界上聚集了最多車手的地方,并不是某個現代化大都市,而是蒙特卡洛這個海灣小城。事實上,觀看賽車運動早、已經被游人們視為旅游度假的項目之一,而如果既能享受美麗風光,又能看頂級賽事,豈不一舉兩得?
蒙特卡洛便把人們的這個愿望化為現實。最美麗的海灣,最美麗的建筑,最美麗的街道,當然還有許多美麗的女孩。也正因如此,車手們也開始嘗試把賽車這份本職工作,與度假結合在一起,他們紛紛搬遷到蒙特卡洛,夜晚若是一時興起,便可駕駛名車在這條F1賽道上游走,愜意非常。
到蒙特卡洛飆車,會輕松很多,而且成本也低,這要歸功于當地發達的旅游業。在這條著名的海灣道路上,租車行業已經十分成熟,租車方提供一臺F430,你駕駛它跑上兩圈也只要90歐元,這樣的服務自然頗受外地游客歡迎。當然,這樣的街道賽段有利也有弊,因為平時只是普通街道,所以你只能規規矩矩地遵守交通規則,無法真實體會賽道的刺激。在蒙特卡洛,“十三郎”多以拍照和觀光為主,把這作為緊張的80天之旅中休息的一站,有何不可?
起點:法國(第39-48天)
賽道:勒芒賽道
賽道特點:望不到頭的超長賽道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到了摩納哥,不去逛逛法國實在是說不過去的。摩納哥只是彈丸小國,而他身后的法國則擁有廣闊的土地,和更為多樣的風土人情。在法國就有兩條世界聞名的賽道,一條是常年舉辦F1大獎賽的馬尼爾庫斯賽道,而另一條就是勒芒賽道了。讓這條賽道揚名立萬的,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乏味的單項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
事實上,勒芒賽道并非像耐力賽那樣容易讓人感到疲倦,總體上來說這還是一條很不錯的線路。至少他可以讓你把在摩納哥街道上走走停停的怨氣徹底發泄出來。在這條賽道上,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交替相間,單圈總長13.5km,整條賽道一部分還深入茂密的森林,使得駕駛者的速度感迅速提升。
除了賽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賽車場對于車迷的細致服務,對于渴望駕車體驗上賽道的車迷,賽道經營公司也專門設立了此項服務,包括租車和自帶車兩種,而且出于安全考慮,賽車場往往會安排職業賽車培訓教練與駕駛者一同上賽道,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十三郎”同學,將會有機會得到職業教練的指點。而且,這些教練原本就是出色的職業車手,也都在勒芒取得過很好的成績,對于這條賽道可謂了如指掌。
事實上,勒芒賽道并非如一般人想象那樣兇險,只是望不到頭的超長賽道,往往會讓人忘乎所以。在24小時耐力賽中,奧迪R10與標致905甚至能達到390km/h,所以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大功率車的試驗場。
起點:德國(第49-57天)
賽道:紐博格林賽道
賽道特點:賽道坡度起伏達到駭人的7.7m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從法國往北走,便能到達德意志共和國,這里也是歐洲汽車工業的中心。紐博格林賽道正是發達的工業的支持下興盛起來。紐博格林賽道在科隆市西北約88.5km,曾經主辦過盧森堡的F1大獎賽,所以又被稱為盧森堡賽道。不過和眾多賽場一樣,這條賽道也是位于人跡罕至的郊區,但風景很不錯。
在當下的賽車場中,紐博格林的可謂是最安全的賽道之一,合理的規劃保證彎角處有足夠大的沙地作為緩沖區,正因為有龐大緩沖區的支持,“十三郎”早就躍躍欲試了,全段賽道有17個彎道,每個都可以嘗試開到極限,至少在攻彎道過程中的刺激感就足以讓他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了。幾圈下來就能讓他享受到嚴謹的德國人所制造出的激情。
起點:英國(第58-68天)
賽道:銀石賽道
賽道特點:歷史悠久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去銀石賽道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有F1情結,“十三郎”也是其中之一。因為,目前的這條賽道早已陳舊不堪,而賽道擁有者英國皇家賽車俱樂部卻始終不打算進行大規模修繕,以至英國車迷開始游行抗議。所以千里迢迢去銀石跑圈,多半是為了體會這條賽道所承載的歷史。
銀石是F1運動的發源地,從臨時機場到農田,再到賽道,銀石的發展歷史絕無僅有。不過,正是這條賽道,培養了英國深厚的賽車文化底蘊,并且將其演變為了一種傳統。
擅長猛轟油門的“十三郎”對銀石特別中意,因為他與蒙扎賽道相似,也是一條極具挑戰性的高速賽道,很少有大角度的彎道來逼迫你放慢速度。不過,銀石的危險性顯然要大于蒙扎,因為許多彎角設定介于高速彎與低速彎之間,需要根據賽車的實際走線來調節速度,倘若不看時機地強行切彎,很可能就會撞上護欄。
從賽道體驗回來,“十三郎”還是不可避免地嘗到了銀石的苦頭——由于路面坑洼不平,所以較硬的賽車懸架調校早已使他飽受顛簸之苦。
起點:美國(第69-77天)
賽道: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賽道特點:高速,急彎
賽道設計:★★
難度系數:★★★
賽道文化:★★★
賽道風景:★★
告別歐洲,大西洋的彼岸便是美洲大陸。北美洲的美國是不可缺少的一站,這里瘋狂的Nascar和Indy,早就讓“十三郎”垂涎。
相比歐洲賽道對于彎角的細致設計,美國人更熱衷于讓汽車長時間保持高速運轉,至少這樣可以制造出更多火爆的撞車場面。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就是在這種概念下誕生的。原本這條賽道被設計為“鵝蛋形”,類似現在的Nascar環形賽道。但在此后的修建中,賽道被縮小,從原本的“鵝蛋形”賽道中開辟了一跳曲折多彎的“小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更具技巧性的F1大獎賽。
“肌肉車”可謂是美國的一大特色,開上一臺福特GT來跑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再好不過。這里可以讓賽車飆到近300km/h同時又有一個近乎直角的彎道在前方等候。所以說,肌肉車的暴力,和美國賽道的粗野正好是相得益彰。
第十站:回國(第78-80天)
80天,9條全球最經典的賽道,相信結束這段旅程后,“十三郎”永遠不會再對北京的二環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