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主任到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調研扶貧開發工作并慰問當地貧困群眾
2007牟12月26至2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范小建同志在自治區主席助理、扶貧辦黨組書記崔國柱的陪同下到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調研,并深入貧困村走訪慰問了當地貧困群眾。
范小建主任一行先后調研考察了庫倫鎮哈圖他拉嘎查、額勒順鎮達爾登嘎查、茫汗蘇木塔本毛都嘎查和庫倫鎮香菇生產基地。調研考察期間范小建主任深入貧困農戶家中與貧困農戶進行了親切的交談,關切地詢問了他們的家庭成員構成、子女上學、經濟收入、糧食儲存、生活飲水、是否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合作醫療等情況,并代表國務院扶貧辦向貧困農戶致以節日問候,同時向他們贈送了慰問品和慰問金。
在實地調研考察后召開的座談會上,范小建主任詳細聽取了當地政府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的匯報,并作重要講話。范小建主任指出:庫倫旗作為592個國定貧困縣之一,下一步的扶貧開發工作,至少應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就是要以扶貧開發統攬經濟工作的全局。第二,要抓好資源整合工作。第三,國定貧困縣還要處理好城鄉之間的關系。
(文淼)
扶貧開發步人新時期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范小建日前在扶貧開發形勢與政策研討會上表示,在以往主要依靠專項扶貧計劃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的基礎上,一個“大扶貧”的格局正在形成,扶貧開發工作正在步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范小建強調,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的投入,在全國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行各業、社會各界更加關注貧困地區、關注貧困和弱勢群體,除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專項投入繼續增加之外,更多的社會資源服務于緩解貧困這個目標。逐步形成一個“大扶貧”的工作格局,這是我國當前扶貧開發形勢分析中最主要的特點,也是這兩年扶貧開發工作的最大亮點,對扶貧開發工作將產生深遠影響。
同時,范小建指出,目前農村貧困問題依然嚴峻,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貧困人口規模依然很大。按照現行標準。到2006年底,全國農村絕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總數有5700萬。二是特殊貧困地區矛盾突出。在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山區、黃土高原區和地方病高發區、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直過區”和42個沿邊境的扶貧重點縣,絕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占鄉村總人口比例超過40%。三是致貧原因進一步復雜化。如一些地方與生態環境保護配套的相關政策不到位,使部分農戶傳統生計受到沖擊;市場波動引發的返貧問題;城市化過程中的失地農民;還有邊境自然條件特別惡劣地區邊民不能實行移民扶貧;水庫移民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還沒有解決等等。四是區域、城鄉和居民的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特別是貧困地區內部。
(光明日報)
王國良副主任會見委內瑞拉外長馬杜羅
2007年11月15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在京會見了委內瑞拉外交部長馬杜羅。
王國良對馬杜羅外長的來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外長關注的中國扶貧計劃的制定及組織實施情況。他說,共同富裕是中國政府和全體人民追求的目標,減少貧困是中國政府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政府在扶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稱為政府主導。政府主導突出表現在成立專門扶貧機構、劃定扶貧區域、設立專項扶貧資金、制定專門扶貧規劃、動員社會力量扶貧等方面。王國良還介紹了整村推進、勞動力培訓、產業化扶貧、搬遷移民、特圉地區扶貧等具體扶貧措施。
馬杜羅對王國良的介紹表示感謝。他說,此次訪華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委內瑞拉與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扶貧是兩國開展合作的重要領域。查韋斯總統就任以來,推行了綜合性的扶貧措施,取得較大成功,但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經驗對委內瑞拉非常重要,中國的扶貧工作既從宏觀上制定政策、協調整合力量,又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扶貧措施,在村一級實施規劃,這些創新值得委內瑞拉學習和借鑒。雙方加強挾貧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簽署相關協議來進一步完善各自扶貧政策非常必要。
雙方還對兩國在扶貧領域簽署合作協議、召開研討會等具體合作內容達成共識。
(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
江西提前轉移45萬農村勞力,為園區輸送大批技術工
2007年以來,江西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圍繞一個中心、簽訂兩個合同、加強三項管理、建立四個對接機制,落實和健全五項激勵政策”的具體工作要求,大力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努力破解工業園區招工難。到10月份,全省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78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1.73%;其中省內新增轉移就業29.4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5%;向工業園區轉移就業23.09萬人。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7.59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96.25%;其中金藍領工程56.31萬人,陽光工程25.2萬人,雨露計劃6.08萬人。
同時,全省工業園區、企業與鄉鎮共簽訂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招聘協議5885份,簽訂協議人數19.9萬人;全省工業園區中的3552家企業與農村富余勞動力簽訂用工勞動合同19.83萬人;全省工業園區、企業與培訓機構簽訂定向培訓合同5578份,簽訂人數18.39萬人。
(經濟晚報)
脫貧不積極的不再給錢
從2008年開始,河南將對44個貧困縣實行“只戴帽子,不給票子”的扶貧新政,使2-4個規劃不到位、行動不積極、群眾不滿意的貧困縣沉降為“資金輪空”縣,以進一步提高扶貧開發水平。2007年12月24日,在河南省推進扶貧開發理論研討會上。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扶貧辦主任張成智一發布此消息,立即在18個省轄市的扶貧辦主任中激起一片驚呼和議論。
(大河報)
城鄉統籌進程中的創業扶貧論壇在京舉辦
2007年12月11日,由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光彩事業促進套共同主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工作部、中共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指導中心承辦的“城鄉統籌進程中的創業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出席論壇并在開幕式上致辭。
論壇發言者一致認為,十七大報告在部署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任務時,特別強調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這種制度性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扶貧開發工作。
論壇發言者認為,“創業扶貧”與傳統的扶貧方式有不同的特征:在改進由政府為基本執行主體、由公共財政提供資源的扶貧開發過程中,強調適應中國農村眾多貧困及低收入群體脫貧致富的根本需要,運用合作經濟的組織形式、合作創業的投資模式,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包括商業資本整合到國家扶貧開發領域;強調由政府引導和支持扶貧企業及其他扶貧組織,參加扶貧開發事業制度性的建設,使之成為扶貧開發新的基本組織資源;強調各類扶貧實體既要運用市場經濟的力量,又能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引領農村貧困和低收入群體進行創業活動,使之自主地走向寬裕的生活;強調在組織農民參加合作創業項目短期解困的同時,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文淼)
遂川“奉獻積分制”激發農村黨員干事熱情
為搭建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平臺,江西省遂川縣在農村黨員中推行了以“亮身份、看積分、比奉獻”為內容的“黨員奉獻積分”制度。各村黨支部把黨員奉獻積分分為理論學習、組織紀律、家庭致富、幫民致富、遵紀守法、文明新風等八個具體方面,黨員積分由黨員和群眾代表民主評定,同時還建立了黨員戶掛牌、制作奉獻積分卡、設立奉獻積分排行榜、后進黨員約談等工作機制,激發了農村黨員干事熱情,鼓勵了先進,鞭策了后進,改變了以往農村黨員“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局面。
(中共江西省遂川縣委組織部)
全國第三、四期貧困地區構建和諧社會專題研究班分別在云南陜西舉辦
2007年12月8-16日,國務院扶貧辦分別在云南大理和陜西成陽舉辦了全國第三、四期貧困地區構建和諧社會專題研究班。27個省(區、市)扶貧辦負責同志及相關縣(市、區)扶貧辦主任和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學習培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范小建和辦公室副主任王國良分別出席這兩期研究班并作重要講話。
(遼寧省扶貧開發服務中心)
尋烏縣精心組織鄉村扶貧干部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
江西省尋鳥縣采取理論研討、上堂課、專題輔導、集中交流等形式,組織重點鄉、重點村兩級扶貧干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并要求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緊緊圍繞十七大報告,突出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提高拱貧開發水平、加快老區建設步伐等重點,結合實際,宣傳好貫徹好十七大精神,促進扶貧開發工作上新臺階。
(江西省尋烏縣扶貧辦 潘玉瓊)
龍南縣出臺四項措施助“三支一扶”大學生加速成長
2007年江西省“三支一扶”大學生下派后,龍南縣著力于盡快提高“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工作能力,縮短適應期,培養他們扎根基層的信心和決心,采取了四項措施,促使“三支一扶”大學生提高素質,加速成長。
一是實行導師幫帶制。根據“三支一扶”大學生的服務崗位,各安排一位鄉鎮黨政班子領導進行導師式結對幫扶。要求導師在工作上、生活上對“三支一扶”大學生進行指導幫帶,采取師徒式傳、幫、帶的方式,在實踐工作中帶領“三支一扶”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民情。
二是實行定期培訓制。要求縣教育局、衛生局、農業局、扶貧辦等業務主管部門定期對相應崗位的“三支一扶”大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增強為民服務的本領。目前該縣對22名“三支一扶”大學生全部進行了崗前培訓。
三是建立網絡交流制。設立了“龍南縣‘三支一扶’大學生論壇”,每季度圍繞龍南縣基層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出一個議題,組織“三支一扶”大學生進行網上討論。同時,設立了“三支一扶”大學生QQ群等平臺,增強“三支一扶”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提高對服務基層工作的認識。
四是實行結對幫扶制。根據“三支一扶”大學生的服務崗位,要求支教崗住大學生結對幫扶一名貧困中小學生,支醫崗位的大學生結對幫扶一戶孤寡老人,支農崗位的大學生結對幫扶一戶產業大戶,扶貧崗位的大學生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通過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切實增強“三支一扶”大學生的親民、為民感情。
(江西省龍南縣扶貧辦 廖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