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緒成 1943年生于江蘇沛縣。1964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969年至1977年《巧裁縫》《笑談紙老虎》等三幅作品入選全國美展。1983年至2004年《小巷您早》《無題》《大唐音韻圖》《飛天夢組畫》等入選全國美展。1988年至2006年《民族奏鳴曲》《流光溢彩》《都市系列》等入選北京、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1990年以來《飛天圖》《玫瑰的夜》等三次入選全國畫院雙年展。《重彩飛天圖》等三次入選全國中國畫展。出版《趙緒成畫集》等書畫集八本,發表論文十多萬字。擔任全國性美展評委二十多次。歷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江蘇省書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巡視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政協文教委副主任,四屆中國美協理事,中國書協理事,兩屆全國黨代會代表江蘇省對外友協副會長,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江蘇省兒童基金會副會長 江蘇省甲骨文協會名譽會長等職,享受國務院特殊經貼。
一、“多元創新時代”是現實,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與過程
當代中國水墨畫發展狀態最鮮明、最主要的特點是“創新”,是“多元創新”,這已經是不爭的現實,故提出“多元創新時代”的概念。

“多元創新時代”是中國正從農業社會文化形態向工業、信息社會文化形態轉型發展,從農村社會文化形態向城市社會文化形態轉型發展,亦即從傳統社會文化形態向現代社會文化形態轉型發展的結果。它包含了農業、工業、信息等多種社會文化形態,故“多元創新時代”的出現是社會發展必然的結果。
農業、傳統社會文化的水墨畫創新,當然也包含“多元創新”的內容,但其主流是“繼承創新”,故可稱其為“繼承創新時代”。工業。信息、都市社會文化的水墨畫創新,當然也包合“繼承創新”的內容。但其主流是包括繼承創新、嫁接創新,移植創新、造化創新、心源創新等多元創新的特點,故可稱其為“多元創新時代”。不過,切不可把這種劃分絕對化、簡單化。事實上,古今中外之創新者,“綜合創新”者頗多,“獨持偏見”的創新者也不少見。
20世紀前的中國水墨畫大概可稱為“繼承創新時代”;20世紀的中國水墨畫大概可稱為。“多元創新時代”的轉型啟蒙期。其“繼承創新”的代表人物是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其“多元創新”(即中西合璧)的代表人物是傅抱石、林風眠、徐悲鴻、黃胄等。21世紀前期的中國水墨畫創新可能是“多元創新”交相輝映、五彩繽紛的時代。21世紀中、后期可能是“原創性時代”興起并走向輝煌的時代。
“多元創新時代”出現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文學經歷了從文言文走向白話文,詩歌從格律詩走向自由詩,戲曲經中西合璧走向“流行歌曲”,建筑從傳統經中西合璧走向“多元并舉”……中國水墨畫是否也經歷著相似的歷程?很值得玩味與思考。
二、“多元創新時代”,是以“多元、個性氣象”為生態、為核心的創新時代
“多元、個性氣象”的出現,是人類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信息文明轉型發展的重要標志。
重視“個性”是人類社會從尊重“神”到尊重“人”;從尊重“大人”到也尊重“小人”;從尊重“名人”到也尊重“平民”;從尊重“集體的人”到也尊重“個體的人”的偉大進步。
重視“個性”就是重視個性的相對完美性,亦即是重視個性的不完美性、不可替代性,不可轉換性,唯此才能真正重視個性的“獨特性”與“不同性”。放眼當代水墨畫壇,我們必須肯定初步出現的多元個注氣象創新的現實,這是中國水墨畫將長足發展的曙光。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大量存在的把抄襲,模仿當創新的現實。山水畫是黃賓虹加某人,人物畫是黃胄加某人,花鳥畫是吳昌碩口某人的現象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當然這并不是說不可以模仿,而應是模而有創,模而不像才行。

多元個性氣象的創新還應該包括“重感覺”的創新,所謂重感覺,即是重“感性”,重“覺性”。即重此時此地、彼時彼地的不同感覺,重不同感覺的不同表現,有感而發、與己不同、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水墨畫鮮活頑強的生命力。
多元、個性氣象的創新還要重視開放創新、觀念創新。開放的,觀念的創新就是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強化“相對”意識。就是要充分認識:中和是美,激厲也是美;似與不似之間是美,似與不似也是美;似曲且直是美,曲與直也是美;似圓且方是美,圓與方也是美;預柔中藏剛是美,柔與剛也是美;月亮美,太陽也美;含蓄美,張揚也是美;寫是美,潑與灑也是美……這樣才能為多元、個性氣象的創新提供永不泯滅的動力。
微觀上重視個性、感覺創新;宏觀上重視多元、開放、觀念的創新,這是水墨畫科學、民主、生態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美是多樣的、豐富的,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的,甚至是無限的。關于這一點,中央一位領導說得好:不東不西、亦東亦西、不是東西,畫得好,都是好東西。這是多么開放、多么博大、多么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概啊!
三、“多元創新時代”,是以“現代、先進氣象”為趨勢、為目標的創新時代
“多元創新時代”的出現是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發展的結果,因此,“多元創新時代”所包含的多元、個性,感覺、開放、創新等內容,亦即是科學、民主、生態的內涵,其實質就是關注人,關注現代人,關注現代人的生活與現代精神,這也正是現代水墨畫的“現代、先進氣象”的基本內涵。因此,“多元、個性氣象”也可說就是“現代,先進氣象”。
“現代、先進氣象”即領時代風氣之先的氣象,即站在時代潮流前列的氣象,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氣象。
“現代、先進氣象”即加快發展的氣象。傳統社會文化的發展速度如果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代、先進文化的速度則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中國社會文化不可能再走由農業到工業再到信息社會的道路,而必然要走農業、工業、信息社會發展“三級跳”式的發展模道路,亦即是多元混合式的發展道路。中國水墨畫也必然跟隨著時代的大潮前行。一位年輕朋友說得好:人家都在造尖端導彈了,我們卻還在造“三八槍”,“購武”仰人鼻息,怎么能不落后、挨打。
“現代、先進氣象”即敢于汲取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氣象。換言之,也就是敢于汲取西方現代先進文明成果。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既然心理不崇洋、不賣國,就不要怕人家說“崇洋”、說“賣國”,你真畫出了現代的、先進的、震撼人的中國水墨畫,那些謾罵者也自然就會變成歡呼者,古今中外的發展史無不如此。
四、“多元創新時代”,是以“民族、優秀氣象”為立場、為基準的創新時代
“民族、優秀氣象”應該成為當代中國水墨畫發展的整體立場,是因為每個民族的文化藝術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國又是一個文明古國、大國。中國水墨畫自成體系、極具個性、源遠流長、蘊藏豐富,其中有著許多多元、個性。現代的要素值得借鑒、光人、弘揚,我們應該堅定的像重視畫家個陸一樣重視弘揚民族個性,這無疑將會給世界文藝作出積極的,新的貢獻。
“民族、優秀氣象”的立場其實也是民族感情、“接受美學”的立場。那是我們的根,那是我們的脈,是砍不掉、剪不斷的。20世紀的一些畫家的前車之鑒是很值得吸取的,他們雖有才學與功力,但終因對民族的立場、感情、習慣重視不夠而將一生的努力付之東流。

“民族、優秀氣象。”的立場也是民族文化“戰略方針”的立場。世界各國的民族性既是和諧互補的,又是對立競爭的。中國處在第三世界的、發展中的、弱勢的狀態中,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的事發生。要特別重視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豐厚對發展“多元、個性、現代”文化的重大意義與作用。要牢固樹立自信、自重、自立,自強的精神,才能推進中華文藝向著現代、先進、生態的目標發展。
“民族、優秀氣象”的立場也是“弘揚優秀民族文藝”的立場,民族藝術的發展,同世事萬物一樣,優勝劣汰、強生弱汰,智生愚汰是自然規律。優秀的、強人的,智慧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切不可片面的去理解,從民族個性特點的角度說,不能不說其有一定道理。但從另外的角度看,民族的必須是優秀的,才能是世界的,不優秀則不能成為世界的。

“民族、優秀氣象”的立場,實際上也包含著“現代、先進性”立場。“多元、個性、感覺、開放、創新、民主、科學、生態的精神就是民族氣象的當代性表現”看不到這一點,不積極地融入這一主流之中,必將為時代所淘汰。
五、“多元創新時代”,是以“正大、精品氣象”為主流、為結果的創新時代
在我們民族文化中,“正大氣象”的精神比比皆是,我們要大力挖掘、加以弘揚。如“雄渾博大”“養浩然正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筆墨當隨時代”等。但長期以來,重柔輕剛、重陰輕陽、重隱輕顯、重文輕武、重法輕理、重功輕智,小腳女人氣、太監氣、酸楚小文人氣仍然占據了不少的地盤。當代中國水墨畫畫壇淺濫、浮假甚囂塵上。靠胡吹亂捧者、靠給領導畫畫照相者、靠金錢美色者等等,或沽名釣譽、或造個一官半職抬高自己,追時名、求浮名,粗制濫造之風氣已經到了叫人難以容忍的地步。我們一定要共同努力,把正氣、大氣、陽剛氣,震撼力、穿透力弘揚起來,把個性感覺同民族文藝復興的偉業結合的作品創造出來,把能體現“四大氣象”的精品力作,通過冒險創新,排除干擾,全身心投入創作中來。中國水墨畫的現代復興,中華文藝的偉大復興才真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