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
魏安 1963年生于陜西西安。2007年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學位。國家二級美術師,西安國畫院畫家。1999年作品《厚望》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2005年作品《進城務工》《懷念老師》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八屆新人新作展,2007年作品《山道》獲“齊白石獎”中國畫展優秀獎。出版有《魏安水墨人物畫集》。
創作感言
我的研究方向是主題性中國人物畫創作,我為能從事主題性人物畫創作而自豪。
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中國畫用西方的素描、結構、解剖等科學方法造型以消解古典的主觀意向造型,造型手段上保留了傳統的材料,繼承了以線為繪畫主要語言的傳統。從此,中國人物畫的寫實的含義開始了有別于西方傳統寫實又迥異于中國唐宋寫實的全新階段。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即是強調藝術關注現實的人生、社會和自然,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現實本質和歷史本質,真實地表現藝術家主觀世界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和審美理想。現實主義的藝術實踐,總是藝術家基于社會良知的自覺行為,要求畫家個人具有歷史的責任感與民族的大感情,它使畫家人生積極向上,排除個人至上、無病呻吟、人格扭曲甚至變態的矯情;它要求畫家腳踏實地漫長積累,既要有科學精神又要守得住中國繪畫傳統。
安萍萍
安萍萍 1976年生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現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2006年作品《碧水依黃》入選第三屆江蘇省山水畫展覽并獲優秀獎,2007年作品《閑》入選2007江蘇省中國畫(人物畫)展覽并獲銀獎,2007年作品《春眠》入選2007江蘇省花鳥畫展覽。
創作感言
我是一個遲鈍的人,每每創作必有感方能有所發。有人說只有把真情實感融入創作,以真情實感去表現對象,才能產生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并打動讀者,我也深以為然并以此自勉。
我最喜愛的是水墨畫,喜歡它的靈動與變幻,著迷于宣紙的敏銳和水墨的鋪張,在方寸水墨間自由放縱心性和志趣,更深深被水墨藝術的東方美學哲理所吸引。然而落筆之處,每每忐忑猶豫,未竟之作往往頗多遺憾。由色彩斑斕的生活升華為簡淡的水墨意境,欠缺的總是自己的功力。
常常,我會被擦肩而過的孕婦的幸福、從容、淡定所感動。當自己將為人母之際,領悟了孕育的喜悅和對生命的期盼,便萌生了創作這幅作品的想法。著墨之間,雖稍有得之之意,卻難以暢快淋漓,終是才疏學淺,冀日后努力。
魏福波
魏福波 1979年生于山東臨朐。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出版《魏福波速寫集》。
創作感言
對西藏居民生活的考察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奇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都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具有無限的吸引力。適逢畢業考察我來到了這里,西藏同胞勤勞質樸的民風,熱情豪放的性格,對宗教和自我的虔誠……這些都深深打動了我,使長期生活于都市中的我受到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這里找不到都市喧囂的痕跡,每個人都平靜地生活、勞作,老人們陸續離去,新的生命不斷降臨,生生不息,在平靜中他們是那樣地堅韌和美麗。與其說他們是在守望家園,不如說是守望那一片本來就平靜的心靈。
胡 晶
胡晶 1983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碩士研究生。
創作感言
“桑多麗”在傣家語的意思里是美麗的姑娘,而“曼永”則是西雙版納村落的別稱。“月光下面的鳳尾竹,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里的好姑娘,歌聲甜潤像果子露……”帶著對美妙歌聲所描繪的仙境之憧憬,經過一番游歷,我對西雙版納感受頗多。在傣家看來:“水誕生,地形成。”“水創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臨近江河溪流,有水,就有傣族人。傣家人賦予了水以人的靈性,水孕育了傣家人如水的性格。于是,創作就擷取了三個與水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以水作為在畫面上貫穿的紐帶。這既是真實生活環境的反映,又具有象征意義——表現了傣家女娉婷嫻靜,像水;傣家村寨清幽而典雅,像水;傣家人勤勞而聰慧,像水……在繪畫語言的處理上作者也根據形式的需要盡量將筆墨處理得清新雋雅。雖然在筆墨上還顯得稚嫩,卻是表達了我這次西雙版納之行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