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2008年12月26至27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聯、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浦口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書協浦口創作培訓基地、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承辦的“2008中國書法金陵論壇”在南京隆重召開。出席開幕式的領導有陳煥友、顧浩、趙長青、朱關田、陳洪武、王能憲、章劍華、王慧芬、尉天池、葉皓、張俊、陳光亞、張煜寶、祁鳳英、董偉、陸一、劉長根、戴宗寶。出席會議的專家鴦一陳振濂、周俊杰、叢文俊、劉恒、蕭云儒、徐利明、王立翔、王玉池、黃君、李庶民、沈培方、毛萬寶、張金梁、孫洵、楚默、穆棣、石延平等。
本次論壇共收到全國投稿論文204篇,從中評選出20篇“大會交流論文”與25篇特邀論文,其中17篇“大會交流論文”與19篇特邀論文做了大會交流。研討會期間還舉辦了“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參觀浦口求雨山“四老紀念館”等活動。
言恭達就“2008中國書法金陵論壇”答本刊記者
2008年12月27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
1、我們為什么要建立論壇
“2008中國書法金陵論壇”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建立的一個新型的書藝評論的論壇。它由中國書協會與江蘇省的有關方面依托中國書法家協會浦口創作基地建立的一個高端的平臺,它不同于一般的金國書協討論會,也不同于書法史的講壇。論壇的宗旨是,弘揚中國書法藝術,建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書法理論創新,打造當代學術品牌。特點是:注重當下書法本體研究的評論,注重當下書法創作的藝術批評;堅持高端性、開放性和當代性;強調書法藝術批評對當代書藝創作和社會審美的引領,注重書法創作的文化思考與人文關懷,從而逐步構建當代書法創作核心價值和科學評判體系。比如我們尊敬的“四老”,他們所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社會文化的思考和審美的積累,對當代的經濟社會文化,包括人們的生活理念都帶來非常大的啟迪。因此我們現在研究“四老”,要更重視他們對當下中國書壇的藝術創作的指導意義。在此我強調三個特性第一是高端性。高端性的論壇必須彰顯藝術品質,弘揚人文精神,召喚責任回歸,實現全面理想,論壇必須堅持藝術的本體研究,堅持時代的藝術內質的提升,站在人類文化學的高度來看待書藝創作。第二是開放性。論壇要堅持學術思維的豐富和藝術視野的開放,在多元社會形態為格局的今天,對書藝的論述,論壇將沖破以往的條框常規,廣平快,多元包容。如何使過去的經典得到內質提升,把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我們今天評論所要重視的,因此它是一個開放的論壇。第三是當代性。在全球化話境下,在社會審美轉型的今天,生活審美化,審美生活化,是今天社會最根本的社會形態,而這個形態不是我們與古代王羲之時代,與唐代能相比提的,我們說今天我們跟盛唐之間有異曲同工,在形式上是同工的,但是與盛唐有本質的區別。我們這一代人受到了時代對我們的恩惠,30年來的改革開放對我們全國書法界帶來了巨大的良好的創作氛圍,因此在當下如何注重書法文化生態,梳理當下書法文化的各種現象,從而將現象提煉為一種經典、理性、科學的書法批評,這是當代我們全國書法家協會也是全國書法界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宗旨。歷史上任何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對時代當下的指導意義上,因此完成它審美追求的歷史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做的,刻不容緩的一種社會擔當。一個時代,它審美的核心體系的建立,必須是經過藝術家的文化實踐、文化反省、文化創造以后,經理論家進行批評梳理的社會主體心態的一種反映,因此它在當代必須高揚科學理性與現代人文精神。我們今天說感恩時代、感悟生活、珍惜記憶,要創造經典,留下傳世的作品,不是一句空話,是很難的,不是做幾十個展覽就留下了經典作品。我們現在要思考我們是否對得起老祖宗,我們是否對得起改革開放30年給我們創造的一個優越的條件?我想我們必須要真正創造經典。那么如何創造經典?那就必須要有三個文化觀念第一是文化創意:第二是文化積累,第三是文化批評。我們目前所做的一切看起來是文化積累,但這些積累的內質本身有多少審美含量,還需我們重新來思考、反思。看待這些文化積累的關鍵是文化批評,而我們今天創立這個論壇的主要目的是展現文化批評在書法藝術創作上最重要的價值,這是我們當代的書家和理論家們從藝術實踐到理性思考的一種責任擔當。引領當前社會的審美品位,從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中國書法金陵論壇就是在這樣全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態勢背景下創立的,今天我們在座的都是實踐者,我們要靠大家來發展它、開拓它、完善它。中國書協已經成立27周年了,27年來,我們經歷了30年來各種書法活動的“熱運行”,現在則要進入一個“冷思考”的階段,這個“冷思考”“靠的就是藝術批評”。
2、如何建立論壇
“中國書法金陵論壇”它不是江蘇的,它是全國的,它是一個高端論壇,或者說我們要爭取使它成為一個最高的藝術批評平臺。我認為論壇必須建立在如下三個基礎上,第一是一個理念:第二是兩個機制,第三是三個整合。
“一個理念”是以構建當代書法核心價值和科學評判體系為理念。我們就是要通過論壇對當代中國書法創作做直接的指導和引領。要讓大家都懂得什么是好的評判標準,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經典的,什么是傳世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我們跟前輩有哪些距離,應該如何來發展他們。
“兩個機制”第一是“賽馬”機制。今年是首屆論壇,共收到論文204篇,入選20篇。入選論文是由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主持,在公平公正,沒有任何貓膩的情況下放手由7位評委來評審的。我們江蘇作為東道主,但一個字都沒有著,我一個字都沒有說?!百愸R機制”必須公平、開放,經得起任何人的檢驗。另外,我們又特邀了25篇專家論文,應該說也是比較公平的。第二是“運作機制”,目前我們論壇是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下,在黨委政府的主打文化平臺上進行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體現我們主流文化的最終宗旨。但是單純的僅靠政府的支撐;投入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部署我們的運行機制,在市場經濟下考慮如何使我們的文藝活動的運作機制更加貼近現實,更加貼近于我們發展的前程。因此我們必須要逐步地創建基金會制度,基金會制度是一個方向。今年的論壇是浦口區委區政府由政府投入,一下子花100多萬來做的,第二屆論壇開始將由我們省委宣傳部一起來扶持一起來做,慢慢地過度到基金會制度。
“三大整合”的第一個整合是江蘇文化管理力量的整合。2005年在李源潮書記的精心倡導和精心策劃下,“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走向了世界。它由中國美協聯合舉辦,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支持,具體由江蘇省文聯操辦,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文化管理機構力量整合的先例。這次論壇就是我們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以及全國的支持力量的一次整合。第二個整合是學術研究和藝術教育的整合。把南京的有藝術學系的五所大學的教育資源與高端論壇結合起來,使高校教育,尤其是書法史論的研究和藝術評論的開展結合起來,把社會和高校資源打通、融通。第三個整合是全國宣傳媒體的整合。媒體是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傳播載體,現在講文化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讓全社會文化達到利益公平,就是要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都得到文化精品的享受,這就要靠宣傳,靠媒體。因此,我們需要把電視媒體、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整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把精英論壇、高端論壇推向全國??傊?,論壇必須建立在“一個理念、兩個機制、三個整合”的理念統籌下,為當今中國書法家協會付諸實踐的主流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