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物流業在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效應,因此綠色物流的呼聲越來越高。綠色物流包括運輸、倉儲、裝卸、包裝等諸多環節,各個環節都直接影響到整個綠色物流的效果,但其中運輸是整個綠色物流各環節中占用時間最長成本最大的環節。因此,首先分析物流中傳統運輸的種種弊端,然后針對這些問題,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公眾層面給出了一些開展物流運輸綠色化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物流;綠色物流;綠色運輸
中圖分類號:F5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015-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greatly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has also brought a serious negative effect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o the green logistics is in great request. Green logistics includes a lot of tach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storage, loading and unloading, packing and so on. Every tache has direct impact to the effect of the entire green logistics. But, transportation occupies the longest time and the biggest cost among the several taches. So,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various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and then in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gives some viable suggestions in green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corporate, the public levels.
Key words: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green transportation
0引言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的高成本、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資源的過度消耗等問題日益突出,物流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中介,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對環境的影響和能源的消耗更不容忽視。隨著人們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和綠色物流運作認識的不斷深入,加快物流環節的綠色化進程勢在必行,其意義是在取得環境效益的同時,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根據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GB/T18354-2001),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綠色物流的內涵包括:(1)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2)綠色物流的活動范圍覆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3)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包括公眾、政府及供應鏈上的全體成員。綠色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主要由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流通加工、綠色倉儲構成。但其中運輸是物流系統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動,運輸成本占了物流總成本中的40%~50%。運輸也是物流系統影響環境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比傳統物流運輸的弊端來就綠色物流系統中的綠色運輸環節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1綠色運輸的概念和途徑
所謂綠色運輸,指的是以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為特征的運輸,綠色運輸是綠色物流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運輸環節對環境影響的特點,運輸綠色化的關鍵原則就是降低運輸工具的行駛總里程。圍繞這一原則的綠色運輸途徑有多種:
①綠色運輸方式,即結合其他幾種運輸方式,降低公路運輸的比例。
②環保型運輸工具,主要是針對貨運汽車,采用節能型的或以清潔燃料為動力的汽車。
③綠色物流網絡,即路程最短的、最合理的物流運輸網絡,以便減少無效運輸。
④綠色貨運組織模式,指的是城市貨運體系中,通過組織模式的創新,降低貨車出動次數、行駛里程、周轉量等。
按照運輸綠色化策略劃分,綠色運輸的構成可用圖1所示:
2傳統運輸的弊端
傳統運輸是相對現在綠色運輸而言的,從長期的實踐來看,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2.1基礎設施建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環境條件,是社會生產中最基礎的生產資料。在傳統運輸方式中,隨著社會物流量的增加,運輸規模的擴大,主要是通過建設更多的交通基礎設施來與之相適應,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或有經濟價值的土地。
2.2運輸過程中耗用了大量的能源,產生了大量的空氣污染
按照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可以將能源分成污染型能源和清潔型能源。煤炭、石油類能源使用后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屬于污染型能源;水能、太陽能、沼氣能屬于清潔型能源。運輸工具的驅動需要很多的能源,盡管可利用能源很多,但是由于技術成熟性及經濟性等原因, 除了鐵路的電力牽引方式外,其他幾種運輸方式幾乎完全依賴石油作為能源。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其總量在地球上是有限的。由于運輸工具中內燃機的廣泛使用,運輸產生了對外部環境污染的負效應。據研究報道,運輸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制造者,空氣中有67%的一氧化碳,42%的氮氧化合物和44%的懸浮物質都是運輸產生的。
2.3交通是最主要的噪聲源
交通噪聲來源是多方面的,如汽車的發動機、輪胎和喇叭,輪船、火車的汽笛,火車行駛與鐵軌的磨擦聲,飛機起降產生的巨大噪音。另外, 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施工機械也會對附近的學校、醫院、村鎮居民點和其它工作生活空間帶來噪音污染。
2.4交通運輸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主要包括,汽車廢舊殼體的大量堆積是環境污染的潛在隱患;廢棄的油料經常滲入到土壤和水體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質污染;物流空中運輸,特別是貨物的裝載和卸載、航空器的運行、設備的維修、燃料的加注、解凍和清洗等,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塑料品和船上垃圾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等。
2.5交通事故頻繁且后果嚴重
交通事故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輸車輛相撞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運輸危險品和有毒物質時因發生泄漏而造成的災害。從統計的角度來看,公路運輸發生的交通事故最頻繁,幾乎每天都有許多嚴重的事故發生,火車、飛機、輪船的災難雖然發生的不頻繁,但一旦發生后果往往相當嚴重。近些年來,有害物質和危險品運輸中發生泄漏的事件也越來越多,給人類安全和環境帶來嚴重危害。
2.6產生大量不合理運輸
所謂不合理運輸,是指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達到的運輸水平卻沒有達到,從而造成了運力浪費、運輸時間增加、運費超支等問題的運輸形式。從當前運輸行業來看,一是運輸效率不高,空載或者裝載不足、對流運輸或重復運輸等現象普遍存在,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從而提高了運營成本;二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統一調度和對各項信息實時監控,沒有及時地對信息系統加以更新造成信息滯后。同時,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運輸方式的選擇比較單一,缺乏根據各自具有的比較優勢及供給特征以及運輸需求結構的變化,通過利用綜合運輸來優化運輸方式的觀念。
3綠色運輸的改進策略
由于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包括政府、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及公眾,因此我們的改進策略可以從政府、企業、公眾三個層面來加以說明。
3.1政府層面
各級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在推廣和實施綠色物流戰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物流的跨地區和跨行業特征,綠色物流的實施不是僅靠某個企業或在某個地區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僅靠企業的道德和責任就能主動實現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規約束和政策支持。因此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采取措施:
3.1.1實施環境立法,制定綠色物流運輸標準
環境立法就是通過明確的環境控制標準和方法條款來約束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綠色物流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場而自發實現的,因此,對綠色物流進行法律調控是必不可少的。為應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政府可考慮制定《空氣污染法》和《噪音污染法》來規范和約束企業的行為,從而減少污染,改善我們的環境質量。綠色物流運輸標準包括下面兩個內容:(1)最低排放標準。主要包括運輸工具的廢氣排放標準和噪聲標準,其中,尾氣排放最低標準須針對不同的污染物制訂;噪聲標準包括運輸工具的噪聲標準和裝卸機械的噪音標準。(2)交通工具技術標準。包括速度標準、安全標準、設備規格、使用的燃料標準等。
3.1.2實施“獎”“懲”并舉制度
“獎”主要是對較好地實施了綠色物流的企業進行“綠色補貼”政策或是稅收優惠。從社會公平和經濟公平的角度來看,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對資源環境的維護,為地區、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條件,相應地企業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與成本,但是這種代價和成本在市場條件下是難以得到補償的。因此,政府可以考慮建立一種補償機制,對這種行為予以補償。一種可行的辦法就是對積極采用先進環保設備、清潔能源以及積極實施資源循環利用的企業實施“綠色補貼”政策。補貼的方式包括物價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對無污染或減少污染的設備實行加速折舊等。
“懲”主要是對沒有很好的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實行排污收費。排污收費屬于一種經濟刺激的手段。排污收費的宗旨在于消除由污染損害造成的私人價格與社會有效價格之間的差別,通過成本的調整使私人價格接近社會價格。在沒有排污收費的情況下,企業沒有任何削減污染的經濟激勵,利潤最大化的行為驅使企業必然采取零削減,污染排放水平高;但是,如果對污染排放收費,企業就產生了對污染削減的經濟刺激。因為企業可能因削減污染而減少交費。
3.1.3實施強有力的行政管理
政府對綠色運輸的行政管理主要體現在發生源管理、交通流管理和交通量管理等三個方面。發生源管理主要措施包括根據環境法規對廢氣排放及車輛進行管理,禁止排放超標的車輛上路,以及對車輛的噪聲進行規制,比如在一定時間段和一定區域范圍內實行限鳴禁鳴措施,以降低噪聲污染度。交通流管理即是通過建立環狀道路,道路停車規則以及實行交通管制的高度自動化來減少交通堵塞,以提高配送效率。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建設以及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都將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減少交通工具在途時間,從而達到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的目的。交通量管理即通過政府的指導作用,推動企業從自備車輛運輸向社會化運輸體系轉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以最終實現高效率的物流。
3.2企業層面
專業物流企業對運輸、包裝、倉儲等物流作業環節的綠色化負有責任和義務,處于供應鏈上核心地位。企業層面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
3.2.1切實樹立起綠色物流的理念,積極配合政府的管理
專業物流企業要切實樹立起綠色物流的理念,認識到綠色運輸首先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和贏取公眾信任,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企業通過對資源的節約利用,對運輸的科學合理的規劃,將極大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過程的環境風險成本,從而為企業拓展了利潤空間;再次,企業通過綠色運輸還可以降低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提升客戶服務價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專業物流企業要積極配合政府的管理,遵守政府制定的關于物流運輸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響應政府的引導,不斷致力于運輸設備的升級換代,以期在造成最低負面效應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企業和社會效益。
3.2.2推進運輸設備改進
企業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推進運輸設備的改進或改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發展替代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機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發展使用替代能源不僅能起到降低能耗和污染的作用,而且能提高運輸工具的運行速度及配送效率。目前的替代能源主要有:煤油混合料和煤油水混合料,乳化燃料,太陽能,電能等。(2)研制使用更清潔能源、更節能的發動機。在運輸過程中使用傳統的柴油和汽油發動機,不僅油耗大、尾氣重,而且噪聲也高。目前一種可行的方式就是將發動機改進為電動的,這樣就可以減少污染,更有效地利用能源。(3)開發尾氣凈化技術。由于運輸工具特別是汽車運行嚴重的分散性和流動性,因而也給凈化處理技術帶來一定的限制。在凈化處理上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燒率,安裝防污染處理設備和采取開發新型發動機。
3.2.3大力優化運輸方式
優化運輸方式包括三個方面:(1)選擇靈活的環境友好的運輸方式。運輸工具的經濟性在距離上有一定的合理范圍,即經濟運距。一般來講,長距離運輸時水運要優于鐵路運輸,鐵路運輸又優于公路運輸,空運則是最不經濟的。(2)提高車輛裝載效率,減少空載現象。其次是要實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區域內的配送需求為對象,人為地進行有目的、集約化的配送。(3)采用智能交通系統。建立先進的駕駛員信息系統,為駕駛員及時提供天氣狀況、道路通行情況,以及提供電子地圖優選路徑;建立車輛調度管理系統,通過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對所屬車輛進行調度,對路線上的車輛實行監控。
3.3公眾層面
公眾是環境污染的最終受害者,也是綠色物流不可缺少的行為主體。公眾的環保意識能促進綠色物流戰略的實施,并對綠色物流的實施起到監督的作用。因此,公眾首先要樹立起綠色物流的概念,要認識到綠色物流給環境及社會帶來的好處,并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在日常的消費活動中要將企業是否實行了綠色物流來作為對企業的運輸服務或運輸產品認可的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只要全民都樹立起了綠色物流的消費概念,那么將極大的促進企業將其運輸過程綠色化的進程。從而有效降低物流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環境,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4結束語
物流綠色化必須堅持在物流的每個環節上充分貫徹綠色理念,而物流運輸是物流系統中最能創造利潤價值的環節,因此,實現物流運輸綠色化是實現物流全過程綠色化的關鍵環節和有效切入口,只要我們從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按照本文中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公眾層面等三個層面來實施運輸方式的綠色化改進,那么就一定能很快提升我國物流綠色化水平,并創造出企業利益和公眾利益雙贏的格局。
參考文獻:
[1] 王之泰. 現代物流學[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
[2] 王長瓊. 綠色物流[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 孫秋菊,郭興寬. 環境保護與物流[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 楊履榕. 綠色物流發展研究[D]. 天津: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5.
[5] 于佳. 發展我國綠色物流的戰略措施研究[D]. 西安: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