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物流是建立在維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的一種新模式,代表了未來物流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文章介紹了綠色物流的含義、特點和我國綠色物流的現狀,分析了國外綠色物流的發展狀況,提出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綠色物流政策和理論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物流;現狀;比較
中圖分類號:X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131-02
Abstract: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is a new pattern built up on a sustainable growth basis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featur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in China. It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then puts forward a suggestion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our Chinese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policy and its theoretical system by us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compare
綠色物流建立在維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改變了一般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作為一種新的物流模式,綠色物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利益,代表了未來物流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中國實施綠色物流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國在快速發展綠色物流中還面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從而使中國的物流業盡快和國際接軌。
1綠色物流的含義及特點
綠色物流(environment logistics)的定義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物流是指為了實現顧客滿意,連接綠色需求主體和綠色供給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綠色物流”里的綠色,是一個特定的形象用語,它泛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活動、行為、計劃、思想和觀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動中的體現。
綠色物流與傳統的物流相比,在理論基礎、行為主體、活動范圍及其目標四個方面都有自身的一些顯著的特點:(1)綠色物流的理論基礎更廣,包括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倫理學理論;(2)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更多,它不僅包括專業的物流企業,還包括產品供應鏈上的制造企業和分銷企業,同時還包括不同級別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門等;(3)綠色物流的活動范圍更寬,它不僅包括商品生產的綠色化,還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4)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準則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并且是這些利益的統一。
2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現狀
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部分政府領導對物流的推進尚且放任自流,更何況面向的是更進一步的綠色物流?僅有物流的思想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時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綠色產品、綠色標志、綠色營銷和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和綠色保障,而其中的綠色通道——物流環節,誰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和關心。因此在發展物流的同時,要盡快提高認識,更新思想,把綠色物流作為世界全方位綠色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確認和面向綠色物流的未來。
(2)政策性的差距。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構筑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還從物流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訂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機能,增強城市物流的綠色化功能。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一直在致力于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過多,而這些部門又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各做各的規劃,各搞各的設計,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導致物流行業的無序發展,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也為以后物流運作上的環保增加了過多的負擔。因此,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綠色化的思路來進行全國的物流規劃整體設計,是我國發展物流在政策性問題上必須正視的大事情。
(3)技術上的差距。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我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么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處于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3國外綠色物流的發展狀況
美國經濟高度發達,也是世界上最早發展物流業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推行自由經濟政策,其物流業務數量巨大,且異常頻繁,因而就決定了美國對綠色物流的更大關注。美國政府在物流高度發達的經濟社會環境下,不斷通過政府宏觀政策的引導,確立以現代物流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其近景遠景目標十分明確。美國在其到2025年的《國家運輸科技發展戰略》中,規定交通產業結構或交通科技進步的總目標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運輸系統,其范圍是國際性的,形式是綜合性的,特點是智能性的,性質是環境友善的”。一般企業在實際物流活動中,對物流的運輸、配送、包裝等方面應用諸多的先進技術,如電子數據交換(EDI)、準時制生產(JIT)、配送規劃、綠色包裝等,為物流活動的綠色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歐洲是引進“物流”概念較早的地區之一,而且也是較早將現代技術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綠色化的先鋒。如在20世紀80年代歐洲就開始探索一種新的聯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體系,即綜合物流供應鏈管理。它的目的是實現最終消費者和最初供應商之間的物流與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改變原先各企業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過合作形式實現原來不可能達到的物流效率,從而減少無序物流對環境的影響。歐洲最近又提出一項整體運輸安全計劃,目的是監控船舶運行狀態。通過測量船舶的運動、船體的變形情況和海水的狀況,就可以提供足夠的信息,避免發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發生之后,能夠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這一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盡量避免或者減少海洋運輸對環境的污染。歐洲的運輸與物流業組織——歐洲貨代組織(FFE)也很重視綠色物流的推進和發展,對運輸、裝卸、管理過程制訂出相應的綠色標準,加強政府和企業協會對綠色物流的引導和規劃作用,同時鼓勵企業運用綠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點在于規劃和興建物流設施時,應該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要限制危害人類生態最重的公路運輸的發展,大力推進鐵路電氣化運輸)來經營物流活動,加大對綠色物流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對運輸規劃進行研究,積極開發和試驗綠色包裝材料等。
日本自1956年從美國全面引進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進行本國物流現代化建設,將物流運輸業改革作為國民經濟中最為重要的核心課題予以研究和發展。把物流行業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生命線的日本,從一開始就沒有忽視物流綠色化的重要意義,除了在傳統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線的噪音和振動等問題方面加大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控制作用外,還特別出臺了一些實施綠色物流的具體目標值,如:貨物的托盤使用率,貨物在停留場所的滯留時間等,來減低物流對環境造成的負荷。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內三項綠色物流推進目標,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標準降低3成到6成,顆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車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規定了允許企業使用的5種貨車車型,同時在大都市特定區域內強制推行排污標準較低的貨車允許行使的規制;1993年除了部分貨車外,要求企業必須承擔更新舊車輛、使用新式符合環境標準的貨車的義務。另外為解決地球的溫室效應、大氣污染等各種社會問題,日本政府與物流業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積極實施在干線運輸方面推動模式轉換(由汽車轉向強化對環境負荷較小的鐵路和海上運輸)和干線共同運行系統的建構,在都市內的運送方面推動共同配送系統的建構以及節省能源行駛等。在2001年出臺的《新綜合物流實施大綱》中,其重點之一就是要減少大氣污染排放,加強地球環境保護,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實現資源、生態和社會經濟良性循環,建立適應環保要求的新型物流體系。
4借鑒與啟示
我國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物流綠色化對我們來說,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跨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由于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故必須要加快物流的綠色化建設,物流企業必須加快調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會失去競爭力,一旦國外在物流業的綠色化上設置準入壁壘,我國稚嫩的物流業就將遭受巨大打擊。可以說,發展綠色物流是參與全球物流業競爭的重要基礎。
因此,大力加強對物流綠色化的政策和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物流系統目標、物流設施設備和物流活動組織等進行改進與調整,實現物流系統的整體最優化和對環境的最低損害,將有利于我國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政策,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韋紅革. 物流管理概論[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夏慶明. 淺談綠色物流的發展[J]. 現代商業,2007(17):218-219.
[3] 張建設. 淺析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J]. 市場周刊,2007(6):14-15.
[4] 申風平. 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的意義和措施[J]. 物流科技,2006(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