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地倉儲物資的共儲共用是軍地物流互動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我軍物資倉儲現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研究了軍地結合實現物資共儲共用的特點以及實現的主要方法,通過軍地物資共儲共用既能夠有效地促進市場經濟下的倉儲行業活力,更能夠為部隊的倉儲保障的改革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軍地結合;軍事倉儲;改革
中圖分類號:E2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018-02
Abstract: Army-civilian storag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army-civiian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stly issue of our military affairs storage material, researches the specialties of army-civilian storage and the way for how to implement it. Army-civilian storage can accelerate the energy of storage trade market economy availabl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t can create the m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storage innovation.
Key words: army-civilian; military affairs storage; innovate
未來戰場是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和信息化手段廣泛應用的信息化戰爭,將呈現出強度大、節奏快、消耗高、破壞強等特點。終將不僅是軍事實力的競爭,而且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軍隊倉儲物資是戰時后勤支援的總后方,特別是在戰爭之初,這類物資的質量、數量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戰爭的發展走向。認真搞好軍事倉儲工作,確保倉儲物資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能緊跟時代步伐,保證部隊時刻都能用最新的物資裝備去參加作戰,對保“打贏”的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1我軍物資倉儲現狀及主要存在的問題
1.1儲備布局不盡合理,重點不突出。隨著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確立,我軍戰略重點和主要作戰方向已發生改變。但是,在倉庫建設和物資儲備上有許多還是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所建成的布局方式在動作,而在當前主要作戰方向上的戰略軍需物資儲備布局還無法完全滿足作戰需要。
1.2儲備方式不盡靈活,經濟效益差。物資儲備方式受國家綜合國力和軍事戰略方針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我軍的戰略軍需物資儲備主要采取實物儲備和靜態儲備方式。隨著我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確立,未來信息化戰爭作戰樣式、作戰規模的轉變,這種儲備方式的不足逐漸暴露。過多的靜態實物儲備占用了軍隊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由于過去儲存的物資較多,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儲備及輪換機制,而只是一味的“用舊存新”,使許多部隊當前使用的物資、裝備仍是一些老舊的“存貨”,無法真正讓部隊,特別是最基層的部隊即時跟上信息化戰爭的發展步伐,許多物資、裝備都存在著出庫就已過時的情況,極大地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1.3倉庫職能喪失不全,無法滿足未來作戰需求。近年來,我軍部隊不斷精減整編,倉庫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同時,由于許多物資只是在戰時才可能會大量使用,而在和平時期使用較少,致使許多倉庫,特別是在相對邊遠地區的倉庫職能逐漸喪失。
2軍地結合倉儲的特點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速,除一些特種物資外,其余物資在地方都能隨時采購到或找到替代品。同時許多軍品(如日常使用的水壺、服裝等)也成為許多地方人士青睞的產品并被允許可以向地方進行適量的銷售。這種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所形成起來的“大經濟環境”為軍地結合倉儲奠定了先決條件。
2.1軍民一體,盤活資金。由于許多物資市場上都能隨時采購到,而且批號、生產日期都比較新,質量也好。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物資的靜態實物儲存大規模地減少,從而可以盤活大量由于物資實物儲存而積壓起來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又可以用于倉庫現代化、信息化地建設,加快倉庫由實物儲備向物資信息共儲、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的職能轉變,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2軍地結合,加速輪換。我軍現有倉庫中許多物資積壓,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倉庫儲的多,部隊用的少,物資更新換代快。庫存物資的“出路”就是阻礙倉庫物資快速輪換,緊跟信息化作戰需求的瓶頸所在。轉變原有觀念,把軍隊庫存物資只能用于部隊的單行道變成主要保障部隊,同時保障地方的雙通道,從而加速庫存物資的輪換,保證物資的換代速度跟上科技、戰爭的發展步伐。這樣在保證物資輪換的同時,也使得許多在平時幾乎沒有一點活力,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倉庫只需要一點稍微的傾向性政策就可以發展起來,從一潭死水變成活水。倉庫由于業務量的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就會被調動起來,從另一方面也就調動了倉庫人員平時地戰備、訓練積極性,使倉庫建設更加充滿活力。
2.3軍地結合,轉變觀念。由于長期受到一些老觀念的影響,現在對倉庫儲備建設還有一種大而全的思想存在。而未來戰爭要求既要有固定式倉庫,但更多的是要有可靠靈便的、小規模的、移動式的倉庫。未來戰爭隨機性大,物資儲備供應也應具備很強的快速反應能力,盡可能地采取行動性強的保障方式,如把物資提前以不同標準的基數準備好,儲存在機動性能優越的載體上,使儲運供緊密結合,實現超前供應和快速供給保障。現代市場供需變化大,同樣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快速反應系統才能適應。這樣促使倉庫領導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時,還必須對如何建立一套確實有效的快速反應體系進行研究思考,對倉庫發展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3軍地結合的實現
3.1收縮建設攤子,突出建設重點。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對于那些選點不適當、位置不合理、交通不方便、不能充分發揮自身保障功能并形成總體保障能力的倉庫工程,對于那些容量較小、設施較差、庫房老化而無長遠使用價值的倉庫,該放棄的放棄,該封閉的封閉,該轉軌的轉軌。在收縮的同時還要認真考慮集中財力加強重點地區和重點倉庫建設的問題。對一些軍地通用的物資,倉庫的職能由實物表態儲存向實物與信息結合儲存發展,使得存在倉庫中的不僅僅是物,更重要的是如何迅速有效地采購到質量最好、科技含量最高的這類物品的信息。將倉庫建設的重點放在信息化建設上,而不是庫房的建設。
3.2實行兼容型儲備體制。堅持平戰結合的思想,采取確定企業、預簽合同、定量預儲等形式,使軍隊與地方通用儲備物資的互通互流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除特種專用物資和裝備,如特種作戰被裝、防護服裝、野戰食品和飲食裝備器材等物資的儲備必須由部隊倉庫專項儲備專項使用外,其余物資都可實行軍地聯儲,這樣在戰時軍隊就可充分運用全社會的潛力資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之于戰。
3.3打破界限,統籌全局。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軍隊倉庫的職能轉變而提出來的,按照信息化戰爭后勤保障的總體需要對全軍倉庫進行統一規劃。總的來說,在保障任務分工上,實行通用物資勤務與專用物資勤務統一保障;在組織指揮體系上,實行聯勤機構統一負責制;在倉庫建設使用上,實行統一規劃和統一調度。也就是說,軍隊倉庫在于地方進行結合并軌時,不可各個倉庫各自為戰,也不可某一軍兵種的倉庫單獨行動,而應由總部人員從大局出發,進行總體規劃布局,哪個倉庫要和地方并軌,什么物資可以和地方并軌,都要由總部進行指揮控制,從而使全局協調發展,將現有的倉庫效能發揮到最大。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軍事物資倉庫要做到常儲常新的瓶頸就是儲備物資的“出路”問題,軟硬結合、軍民共儲、一體保障的網絡型儲備機制將有助發揮軍民共儲的整體優勢,既能有效地促進市場經濟下的倉儲業活力,更重要的是能為部隊的倉儲保障的改革創造更多的機遇,探索出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 王豐,張劍芳. 軍事倉儲管理[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