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企業基于產品特性為其功能性產品和創新性產品分別設置高效率型和市場反應靈敏型兩類供應鏈。論文進一步結合客戶需求特點,定義了一類應急型產品,指出企業應該為此建立第三種類型的供應鏈——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型供應鏈。文章分析企業為什么要為這類應急產品建立新型物流供應鏈,并對如何設計應急產品供應鏈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快速響應;應急產品;物流管理;供應鏈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020-04
Abstract: Acorporation generally basing on the product feature sets up efficient supply chain and flexible supply chain for functional products and innovative product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takes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customer demand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s a kind of products with urgent demand as emergency products and suggests the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a third kind of supply chain(quick response supply chain)for emergency product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is new kind supply chai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everal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for emergency product.
Key words: quick response; emergency product; logistics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strategy
1企業應急產品研究背景及涵義
1.1研究背景
21世紀的市場競爭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任何一個企業只有與其他企業結成強有力的供應鏈才有可能取得競爭的主動權,這一觀點已取得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共識。
我們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不同的行業需要不同類型的供應鏈,比如日常用品的供應鏈設計和實施就不同于時尚服裝的供應鏈。同一行業不同公司也需要不同類型的供應鏈,比如在零售行業,沃爾瑪與7-11便利店的供應鏈就不一樣。進一步講,一個企業內部由于業務的不同也可能需要好幾條不同的供應鏈。企業設計實施一種有效的供應鏈戰略,應該考慮企業提供的產品特性和客戶需求。
馬歇爾·費雪(Marshall Fisher)通過對產品需求本質的分析,提出產品可以分成兩類:功能性產品(Functional Products)與創新性產品(Innovative Products),這兩類產品需要完全不同的供應鏈[3]。費雪提出供應鏈問題的根源在于產品和供應鏈類型的不匹配。目前國內一些基于產品特性的供應鏈設計文獻也是應用這種分類(參加下文的文獻概述)。
文獻[1]介紹企業的三類供應鏈:高效率型的供應鏈(Efficient Supply Chain)、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Quick Response Supply Chain)和創新型的供應鏈(Innovative Supply Chain)。受此文章啟發,本文認為在一個企業里除了上述的兩大類產品外,還存在第三類產品——企業應急產品,企業應該重視應急產品供應鏈設計,建立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增加客戶價值,提高企業利潤。
1.2企業應急產品涵義
本論文所指的企業應急產品,是指這類產品的供應鏈具有“必須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特點。這種應急產品不能簡單歸類為功能性產品或者創新型產品。它可能是功能性產品,但具有易腐爛性(保質期很短、產品生命周期卻可以很長),因此相應的供應鏈具有明顯的“時間”約束條件;或者要求便利的可獲取性否則會喪失市場機會;或者是高價值的需求但需求頻率小,使得單位時間內的需求非常不穩定并且難于預測,需求的突發性迫使其供應鏈必須具有快速響應的能力;又或者顧客的需求事關健康、安全問題,比如醫療用品的緊急配送。
也可能是創新型產品。創新性產品通常具有“快速響應”的特點,但不是說一定必須快速滿足客戶的需求(有的創新性產品客戶都是愿意等待的,因為他們認為有特色的產品總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而是指企業要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做出敏捷的反應。這里研究的“應急產品”卻是指客戶的需求務必被快速滿足,否則將引起客戶巨大的損失,客戶的不滿將導致企業后續的巨額損失。
目前已有很多文獻基于產品特性研究供應鏈設計以及突發事件對供應鏈的影響,論文第二小節對部分文獻做一番回顧,并且指出本論文的研究與這些研究的區別。本文研究的是企業應急產品的快速響應型供應鏈,不同于公共災害下作為應急措施的供應鏈;為了更好的理解不同特性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供應鏈,論文第三小節講述供應鏈的功能、并簡要介紹常見的基于產品特性的兩類供應鏈——高效率的供應鏈和快速響應的供應鏈(這里的快速響應型供應鏈對應于文獻[1]中提到的創新型供應鏈)。論文第四小節講述企業應急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的特點和必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議。
2文獻回顧
費雪(1997)提出供應鏈的設計應以產品為中心。國內一些文獻也是按照費雪對產品的分類方法論述兩類供應鏈的設計。劉剛[4]介紹必須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需求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供應鏈。對于功能性產品而言,應構建精益型供應鏈;對于創新型產品而言,應構建敏捷型供應鏈或精益敏捷型供應鏈。趙曉敏等[5]介紹推式供應鏈、拉式供應鏈和推拉式供應鏈,對不同類型產品的分析比較也是應用費雪的研究結果。孫世龍[6]基于費雪的研究結果論述了基于產品特性的供應鏈設計方法,介紹精益型供應鏈和敏捷型供應鏈的概念。段偉常等[7]通過對供應鏈戰略與競爭戰略、職能戰略的匹配分析,提出供應鏈戰略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企業的戰略匹配不良,文中對供應鏈戰略的研究也是把產品分成兩大類。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企業里還有第三類產品的存在,這類應急產品需求的發生頻率遠比創新型產品需求發生的頻率小,需求也更加低,顧客愿意等待的時間更加短暫。因此有必要對這類應急產品的供應鏈進行單獨研究。同時,這類應急產品對企業供應鏈的要求和影響也不同于公共災難性的突發事件對企業供應鏈的影響;因此,盡管兩者的發生都是“突發性的,難于預測”、供應鏈都是“應急的,要求快速響應”,需要設計的供應鏈卻是不相同。目前對應急供應鏈的研究多是針對公共災害的應急事件。
對突發事件做出最優應對決策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化和發展,應急管理(Disruption Management)這一術語是由Clausen[8]等人首先提出,然后在解決航空公司面對突發事件如何運作中得到充分的應用。把應急管理的思想應用到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發展。國內外學者對供應鏈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作了深入研究。MIT[9]特別研究了恐怖事件這種特殊的突發事件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主要從供應鏈系統的風險防范機制提出供應鏈應急管理理論框架。Qi, Bard和Yu[10]對突發事件造成確定型需求變化進行研究,提出了類似數量折扣的契約來協調突發事件下的供應鏈。
國內王旭坪等[11]分析了應急物流的特點、類型及對應急物流系統設計的影響,應急物流系統的要素、特點、設計原則,提出了應急物流系統的結構和快速反應機制,包括應急物流系統的目標、系統的約束條件、支撐環境、系統結構的四個層次、系統的功能和反饋控制機制。丁玲[12]分析了引發供應鏈突發事件的因素、供應鏈突發事件的表現形式,以及如何預測和防范供應鏈突發事件的發生。于輝等研究突發事件造成隨機需求分布變化的供應鏈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研究數量折扣契約下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最優應對策略[13];還研究了回購契約下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最優應對策略[14]。
3供應鏈的功能和常見的兩類供應鏈
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和成品、并且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供應鏈管理是用于有效集成供應商、制造商、倉庫與商店的一系列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使生產出來的產品能以恰當的數量、在恰當的時間、被送往恰當的地點,從而實現在滿足服務水平要求的同時,使系統的成本最小化。
為了更好地理解供應鏈設計和產品特性、客戶需求息息相關,首先要理解供應鏈的兩個完全不同的功能:物理功能和市場調節功能[15]。“將原材料轉變成零件、部件直到最終產成品,并將這些產品從供應鏈的一個環節運送到下一個環節”只是供應鏈的物理功能。供應鏈的“市場調節功能”更為重要、雖不如其物理功能那樣直觀。這一功能的目的是要保證到達市場的產品種類與顧客要購買的產品種類相符合(簡而言之,就是要匹配生產和需求)。從供應鏈成本的計算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點:
供應鏈總成本=生產物流成本+市場性費用
其中:
生產物流成本=生產成本+運輸費用+庫存費用
市場性費用=促銷費用+過季損失+缺貨損失(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時所引起的費用)
費雪(1997)按產品需求特點把產品分為兩類:以功能為主的產品和以創新為主的產品。功能性產品滿足的是人們的基本需要,邊際利潤率相對較低,它們隨時間變化不大,有較為穩定的、可預測的需求和比較長的生命周期。創新性產品生命周期一般只有幾個月,有較高的利潤率但是需求不穩定并且難以預測。比如時裝、電子產品。
功能性產品需求的可預測性使得市場調節功能相對容易實現,因為供應商、制造商和零售商通過信息交流協調行動從而實現供應量和需求量的良好匹配。但是,對于創新性產品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需求不穩定、生命周期短、難以預測……),使得創新性產品供應鏈的生產與需求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短缺供應或過量供應的風險。所以,功能性產品涉及的主要是生產物流成本,市場性費用很小;而對于創新性產品而言,市場性費用卻占很高的比率。
費雪指出,與功能性產品相匹配的是高效率的供應鏈,其核心是在滿足產品或服務供給要求的同時,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費,盡可能節約產品成本,在市場上形成有利的價格優勢。相對地,創新性的產品要采用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其核心是提高產品的可獲得性,以盡快滿足復雜多變的需求,充分利用每一個新的市場機會。
文獻[1]對企業供應鏈的分類如下:
高效率供應鏈是指在滿足了產品或服務供給要求的同時,成本能夠達到最低的供應鏈。它在設計時以降低成本為重點,應用的對象大都為產品差異性小,面臨激烈競爭,利潤率不高的企業。
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是以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為指導思想的供應鏈。設備維修或電信維修常常需要緊急供應零部件,這時企業需要一條快速反應供應鏈。為了讓企業在短時間內滿足客戶的需求,這類供應鏈要求具備額外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并且企業與客戶的聯系要求比較緊密。醫療緊急救助所需的用品和器材等也需要快速反應供應鏈的支持。
創新性供應鏈是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要為重點的供應鏈。由于客戶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這種類型的供應鏈要求更緊密的客戶關系,并強調針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做出及時靈敏的反應。
4企業應急產品供應鏈設計
本論文研究的應急產品供應鏈是文獻[1]意義上的快速響應型供應鏈,而非文獻[3]提到的快速反應供應鏈(其實質是創新型供應鏈)。下面講述企業應急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的特點和必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議。
4.1企業應急產品供應鏈的特點
(1)需求發生時的突發性和隨機性:企業應急產品需求發生的時間、地點、數量、需求方等信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可預測性小。
(2)需求產生后時間要求的緊迫性:這類需求或者是搶修、解難;或者是關鍵客戶的需求;或者是企業的關鍵產品……總而言之,事關企業和客戶的多種利益,比如經濟利益、名譽、安全等。在工程項目上,如果項目資源沒有按時供給導致誤工,則將引起巨額賠償損失。
(3)供應鏈的快速響應能力:由于應急產品需求的突發性(隨機性)以及對時間的緊迫性要求,決定了其供應鏈的最大特點是快速響應需求。而創新性產品的供應鏈特點卻是對變化多端的市場作出敏捷的反應。
4.2建立企業應急產品供應鏈的必要性
(1)應急產品的特性和通常所說的功能性產品以及創新性產品有差別,如采用高效率型的供應鏈或創新型的供應鏈則難以發揮出供應鏈優勢。企業為了取得更大效益,有必要建立第三類供應鏈——快速響應型供應鏈。本論文認為,即使同是功能性產品,當顧客需求產生后顧客愿意等待的時間顯著不相同時,就不能僅采用一種供應鏈——高效率型供應鏈。例如,新鮮面包是功能性產品,但企業設計其供應鏈時不能一味追求高效率性,應該考慮其保質期的短暫性、顧客購買時的便利性,在供應鏈網絡設計時重視營業點靠近顧客,在供應鏈配送時增加配送頻率。企業應該為等待時間短促的需求采用快速響應的供應鏈。尤其現在產品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是企業的競爭關鍵。
(2)客戶需求的特點要求企業建立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客戶需求的特點可以歸納“便利”和“急迫”。客戶要求其需求在盡量短暫的時間內得到滿足。供應鏈強調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滿足客戶需求。如果不能在客戶期望的短暫時間段內提供產品(或服務),則客戶需求改變或消失,或尋求其他企業的服務。當客戶需求強調“便利性”時,企業利用快速響應的供應鏈將能擴大市場份額;當客戶需求強調“急迫性”時,企業利用快速響應的供應鏈將會顯著增加客戶價值,提高企業自身利潤。
(3)企業僅有高效率型的供應鏈和創新型的供應鏈是不夠的。由于市場需求總是未知的,預測總是不準確的(這是預測的三大特點之一),為功能性產品服務的高效率型供應鏈、為創新性產品服務的創新型供應鏈,總會出現供不應求、供給中斷的時候。這時,必須借靠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滿足客戶需求,捕捉獲利機會,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4)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客戶關系管理,強調企業和客戶雙方的共盈性。如果產品(或服務)不能在客戶所期望的時間、地點提供給客戶,產品和服務就失去價值;相反,對應急產品,如能建立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則能顯著增加客戶價值。企業成功和盈利的重要因素包括增加客戶價值、提高客戶滿意度。企業應該認識到,當客戶的需求出現了卻沒有被及時滿足時,受到損失的不只是企業一方,也包括客戶,如果是重要客戶,他們的損失相對企業的損失可能更加巨大。客戶的損失將引起其對企業滿意度的下降,可能因此而中斷和企業的交易。客戶關系管理的一個原則是,發展新客戶所需費用通常是維持老客戶的6~8倍,并且20%的重要客戶為企業帶來80%的利潤。
4.3企業應急產品供應鏈設計的一些建議
文獻[1]提出,公司首先要確定供應鏈的總體戰略,然后在此戰略的指導下,給每一條供應鏈設計相匹配的戰略。決策者通常考慮供應鏈的5種戰略要素,3種不同的供應鏈在這5個方面需要滿足不同的要求,以達到最理想的運營效果。

本文從企業應急產品供應鏈的特點“客戶需求必須被快速響應(滿足)”出發,提出幾點建議:
(1)通過信息系統,快速獲取市場需求,縮短提前期;
(2)為易腐蝕的應急產品提高供應鏈配送頻率;
(3)為強調便利性的應急產品增加網絡布點,縮短與客戶的距離;
(4)為需求頻率很小(單位時間內需求非常不穩定并且難預測)、高端價值產品,采用集中庫存策略,存貨點并不需要離客戶很近,相反可以選擇高速運輸方式彌補空間距離。
5結論
鑒于現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產品同質化程度越發明顯,客戶對產品的可獲取性和訂貨周期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應該建立第三種類型的物流供應鏈——即為它的一類應急產品建立快速響應型的供應鏈,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增加企業利潤,或者通過快速響應型供應鏈在增加客戶價值的同時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增加企業利潤。
參考文獻:
[1] 張天兵,王曉紅. 你需要幾條供應鏈[J]. 哈佛商業評論,2006(7):36-45.
[2]Martin Christopher.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3.
[3]Fisher, Marshall L. 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97,75(2):105-116.
[4] 劉剛. 基于產品需求特點的供應鏈設計[J]. 甘肅社會科學,2003(6):66-70.
[5] 趙曉敏,馮之浚,黃培清. 基于產品的供應鏈選擇策略[J]. 商業研究,2004(16):68-72.
[6] 孫世龍. 基于產品特性的供應鏈設計研究[J]. 物流技術,2006(3):146-149.
[7] 段偉常,劉 凱,高愛穎. 供應鏈戰略風險研究[J]. 物流技術,2006(1):58-61.
[8] Causen J, Hansen J, Larsen J. Disruption Management[J]. OR/MS Today, 2001,28(5):40-43.
[9]MIT.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upply Chain Response to Global Terrorism[R]. 2003. [2008-01-20]. http://web.mit.edu/scresponse/repository/SC_Resp_Report_Interim_Final_8803.pdf.
[10] Qi X T, Bard J, Yu G.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demand disruption[J]. Omega, 2004,32(4):301-302.
[11] 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 應急物流系統及其快速反應機制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5(6):127-133.
[12] 丁玲. 對供應鏈突發事件防御的思考[J]. 北方經貿,2006(5):42-43.
[13] 于輝,陳劍,于剛. 協調供應鏈如何應對突發事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7):9-16.
[14] 于輝,陳劍,于剛. 回購協約下供應鏈對突發時間的協調應對[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8):38-43.
[15]Richard B. Chase, Nicholas J. Aquilano, F. Robert Jacobs: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9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y, Inc.,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