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是實現供應鏈優化的基礎。結合SCOR模型從供應鏈運營成本、響應能力、柔性、可靠性、企業的運營績效五個方面構建了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并運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模型,采用供應鏈績效指標,對供應鏈績效進行評價,為實現供應鏈價值的增值提供依據。
關鍵詞:供應鏈參考模型;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模糊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024-03
Abstract: The vali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outstanding supply chain.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five aspects: supply chain cost, responsiveness, flexibility, reliability, operation performance. The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a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makes an evaluation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with the method. It is basis of the realization of supply chain value.
Key words: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uzzy evaluation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簡單競爭關系也演變成由客戶、供應商、研發中心、制造商、經銷商和服務商等合作伙伴組成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群體競爭方式。供應鏈管理的績效評價是實現供應鏈優化的基礎,也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有效地管理供應鏈就必須對供應鏈績效進行評估,因此如何科學、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評價供應鏈的運營績效,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SCOR模型構建了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并運用模糊評價方法評價供應鏈績效。
1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
結合供應鏈參考模型(SCOR)對供應鏈性能衡量的一些指標,采用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實時性與動態性相結合。為了反應供應鏈業務整體流程活動以及供應鏈各節點關系的原則,從以下5個方面來衡量供應鏈績效,其中前4個表示供應鏈績效的綜合衡量因素,最后1個表示供應鏈上企業的運營能力。
1.1供應鏈運營成本
供應鏈運營成本是指供應鏈上各級所進行經營活動所花費的成本,也是指供應鏈流程中相關活動的執行、管理和計劃的成本。供應鏈成本削減的績效產生活動包括規模經濟效應可以盡快實現最大經濟規模;通過知識共享和學習曲線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周期;通過物流外包活動可以減少廢舊回收品的處理和運送所花費的精力。
1.2供應鏈響應能力
供應鏈響應能力是指供應鏈中產品交付給最終顧客的速度。在供應鏈環境中,企業競爭必須建立基于時間的競爭觀念,在任一個成熟行業中,誰能夠實現將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以最快的速度交付到顧客手中,誰就在競爭中確立優勢地位。因此,供應鏈響應的一個最直接的衡量是最終顧客訂單滿足的提前期。因此,縮短供應鏈各個階段的循環周期是企業實現供應鏈快速響應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1.3供應鏈柔性
供應鏈柔性反映供應鏈靈活有效地對應對顧客變化的敏捷能力。供應鏈柔性包含4個方面:產品柔性,產量柔性,新產品柔性,銷售柔性。產品柔性是指能夠滿足特殊訂單和顧客的要求,可以實現定制化的能力。產量柔性是指能夠按顧客需要調整生產產量。新產品柔性是指能夠快速引入新產品的能力以及實現產品多樣化的能力。銷售柔性指能夠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有效地擴展和壓縮銷售渠道的能力。
1.4供應鏈可靠性
供應鏈可靠性是指供應鏈中交付的績效,具體的含義就是:正確的產品、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正確的質量要求,以及正確包裝和使用說明來交付給正確的顧客。供應鏈可靠性可以用訂單完好率、準時交貨率、訂單滿足率來衡量。
1.5企業的運營績效
具有競爭力的供應鏈必然是供應鏈上企業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供應鏈上企業的運營績效也是關系到供應鏈整體績效。核心企業的運營績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獲利能力、現金獲取能力、短期償債能力、資本結構、成長能力、運營能力。
2供應鏈績效的模糊層次綜合評價
2.1供應鏈績效各層次指標
根據SCOR模型和供應鏈績效的五個第一層指標,建立供應鏈績效的衡量指標體系,如表1:
2.2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步驟
(1)確定評語集
(2)確定第一層的指標
從五個方面可以作為供應鏈整體運營情況來考慮衡量供應鏈績效,顯然要測度出整個供應鏈的運營績效還是有相當的難度的,第一層指標既要反應企業本身的情況也要能間接反應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情況。在此將其作為第一層指標集U
(4)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一級模糊綜合評價按第二層次各因素進行。第二層次因素中絕大部分是定量因素,也有個別定性的因素。對于定性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集合可以通過模糊統計方法求得。而對于定量的因素需要建立合理的隸屬函數。以現金周轉周期正指標為例,U
通過這些細分指標可以幫助指導對供應鏈績效所產生的影響因素。并通過計算能夠及時的判斷是否可以通過一些措施改善供應鏈從而實現供應鏈的績效的提升,實現供應鏈價值的增值,這些指標對供應鏈整體策略的監控和調整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每一層指標可用于計算供應鏈中的每一層次的績效情況,處于最下層的指標則可以細化到每一供應鏈活動情況的監控。而這些最具體的供應鏈和供應鏈上企業實踐活動,直接轉化為可見的供應鏈上企業的經營業績。
3結論
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供應鏈績效進行績效評價,克服了單一指標對于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的片面性;形成綜合評價體系,對所有指標按照統一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對綜合指標的分析,可以發現各指標因素對于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影響程度,進而可以發現供應鏈中各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并通過模糊層次綜合評價來對供應鏈績效進行分階段的檢測,通過適當的方法調整來指導供應鏈運作,以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實現供應鏈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 林麗紅,李錦飛. 基于BP神經網絡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J].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84-87.
[2] 陳志祥. AHP方法在敏捷供應鏈協調績效評價決策系統的應用[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3,39(33):33-34.
[3] 雷勛平,龔月琴. 供應鏈績效評價現狀研究綜述[J]. 冶金經濟與管理,2006(6):41-44.
[4] 黃培清,張存祿,揭暉. 基于SCOR模型的供應鏈再造[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1):60-62.
[5]Narasimhan R, Talluri S, Mendez D1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vi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 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1,37(1):28-37.
[6]Bullinger H, Kuhner M and Hoof A. V. Analyz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using a balanced measurement method[J]. Int1 J1 Production Research, 2002,40(15):3533-354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