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多數是由原來從事運輸、倉儲和貨代業務的民營企業轉制而來,普遍存在小、亂、雜的特征,內控制度的建設尤為重要。文章結合內部控制理論最新發展成果——風險管理框架理論,提出我國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原則、策略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物流企業;內部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5-0077-02
Abstract: In fact, the third party enterprises come mostly form private enterprises which are originally engaged in transportation, stores and goods agent business in china, those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generally dirty, chaotic and weak, therefore, internal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new internal control theory——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 theo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principle and strategy of internal control design and the matters which are paid attention in the third party enterprises.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trategy
隨著第三方物流成為國際物流發展的主流,作為經濟領域的“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近幾年來,我國也出現了第三方物流企業蓬勃發展的局面。據統計,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將以每年16%~25%的速度發展。然而,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多數是由原來從事運輸、倉儲和貨代業務的民營企業轉制而來,普遍存在小、亂、雜的特征。多數物流企業正處于成長期、或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過渡期階段,隨著企業超常規發展,內部管理瓶頸的矛盾也逐步凸現,有效內控制度的缺乏,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內部經營管理的提升之路阻隔重重。“練拳不練功,十年一場空”,中國民營企業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部經營管理中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缺失或不足。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其衰亡是從內部開始的,外部力量不過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擊。”企業何嘗又不是如此?因此就物流企業而言,尤其是快速發展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尤為重要。

1內部控制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的事實,國外可以追溯到遠古文明時期對公共資金的管理,在古埃及、古羅馬的歷史中都有所發現,但是,內部控制究竟始于何時,卻難以考證,一般認為近代內部控制產生于18世紀產業革命之后,其理論形成于20世紀,按有關著作中的歸納,西方國家內部控制概念的發展在20世紀大致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風險管理框架五個階段。國外內部控制理論發展五個階段的要素、目標以及結構類型可歸納如表1所示。
我國內部會計控制理論的發展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不同階段的內部控制概念并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中的具體情況和特殊問題,在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上顯然是以內部會計控制為主,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也呈現逐步深化的趨勢,開始兼顧與會計相關的控制,并使得原有的內部會計控制概念的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拓展。2005年10月以后,各主管部門緊鑼密鼓出臺的各項政策標志著我國內部控制制度邁向了新的階段。尤其是滬深交易所發布的內控指引借鑒了ERM風險管理框架增加了“目標設定”、“風險確認”、“風險管理策略選擇”相應的要求,這就比參照COSO薩班斯法案要求更高。只是這個指引還沒有具體的操作細則出來,也不像薩班斯法案已經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2風險管理框架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八要素”設計策略
2003年7月美國COSO委員會頒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討論稿,并于2004年4月頒布正式稿。將企業風險管理的構成分為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八個相互關聯的要素,各要素貫穿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之中。各要素的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其中,控制環境、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控與內部控制框架理論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的風險評估被細分為目標確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但是如果認真分析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不難看出,這四項內容在五要素理論中的風險評估內容中也有相應的表述。因此,風險管理框架的范圍比內部控制框架的范圍更為廣泛,是對內部控制框架的擴展,是一個主要針對風險的更為明確的概念。新的風險管理框架比起內部控制框架,無論在內容還是范圍上都有所擴大和提高。

3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原則
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除了一般企業應遵循的內控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外,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根據行業特征,保證物流質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業效益為目標來設計內控制度。具體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化原則。(2)系統化原則。(3)標準化原則。(4)完整性原則。
4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幾點建議
(1)克服家族成員關聯關系可能引起的管理弊端,做到相互牽制。應該對企業內部結構、人員崗位、職責的設定進行合理的規劃,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保證不同崗位人員、業務處理流程中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關系始終存在,杜絕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對某項業務或資產具有絕對的控制權的現象產生。由于民營企業家族人員相互關聯,監督和管理起來存在困難,所以,盡量不安排經營管理崗位職務而只擔任董事、監事,或者安排在不同的部門如分公司、分部。
(2)按企業實際情況,靈活制定。第三方物流企業行業不盡相同,各有特點,不同企業各有側重點。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既不能照搬其他企業的做法,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應當根據本企業業務、規模等特點靈活地制定適合本企業情況的控制制度。
(3)領導重視,一把手親自負責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由于民營企業存在人員負責的情況,而企業領導人往往擁有很大的權力。一項制度、措施的建立、完善、特別是貫徹效果如何,基本上取決于領導的決心。為此,企業領導人必須以身作則,帶頭重視、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只有這樣,內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