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農業生產多為水稻-油菜的1年2熟或1年1熟冬季休閑生產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西瓜生產以來,常年栽培面積450-500hm2,生產模式多為西瓜-水稻或西瓜-玉米模式,生產效益有較大提高。2005-2008年經過多點西瓜生產栽培模式試驗,總結出西瓜-水稻-萵筍、西瓜-番茄-白菜、西瓜-玉米-蘿卜、番茄-小禮品西瓜-白菜栽培模式,示范推廣后生產效益明顯提高,現栽培面積在500hm2以上。
1 基本情況
余慶縣海拔550-1150m,年均溫度16.5℃,7月平均溫度27℃,元月平均溫度6℃。無霜期280~320d(天),年降雨量1100~1200mm,年日照時數1240.6h(小時),活動積溫5124-5728℃,≥10℃積溫5187℃,年總輻射量為3636.65KJ/m2。氣候溫和濕潤,熱量充足,光照較好。土壤為大眼泥土、紫油沙土、黃壤、石灰土、紫色土等,質地疏松肥沃。基地四周青山環抱,環境空氣、灌溉水、土壤環境質量較好,適宜發展無公害西瓜生產。
2 西瓜-水稻-萵筍模式
2.1品種及茬口安排
西瓜采用生育期較長的雪峰花皮無籽等品種。于3月初播種,4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采收完畢。水稻采用生育期短的金優207、金優499等品種,于6月中旬播種育苗,7月上旬前移栽大田,10月中下旬收割。蔬菜采用白菜、萵筍、蘿卜等品種,于10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移栽,2月中旬采收完畢。
2.2栽培技術要點
2.2.1西瓜 嚴格按照NY5111-2002無公害食品西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無籽西瓜:采用溫湯浸種催芽,營養缽育苗。地膜覆蓋栽培。基肥用腐熟有機肥,667m2用量1500~2000kg,同時加入硫酸鉀50kg、高效復合肥20kg,混合均勻施入。667m2栽雪峰花皮無籽西瓜550-565株,株行距0.6m×2m,2m開廂。壟高0.3m,地膜覆蓋。田間管理采用3蔓式整枝,及時摘心、引蔓,減少無效養分消耗。適時追肥,在伸蔓期每667m2用50%沼液加硼砂250g,結合防治病蟲葉面噴施,每隔10d施用1次,全生育期用3次,當西瓜雞蛋大小時667m2追施進口復合肥20kg。病蟲防治以預防為主,苗期用2,5%敵殺死1000倍液防治黃守瓜、蚜蟲等,病害用50%速克靈或25%多菌靈防治。授粉品種高抗巨龍,與無籽西瓜栽培方式相同,面積按無籽西瓜的1/8~1/10單獨栽種,以減少病蟲危害。花期8:00-10:00進行人工授粉。
2.2.2水稻 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復合肥25kg作底肥,栽秧1周后及時追尿素5-8kg,分蘗前再追5~6kg尿素或15kg復合肥。適度曬田,灌漿期實行干濕交替,提高有效穗率。病蟲重點防治稻飛虱、三化螟、稻瘟病等。
2.2.3萵筍 采用較耐寒的種都系列品種,667m2施腐熟有機肥1000kg、復合肥30kg作底肥。11月上旬,按1.5m開廂。溝寬0.3m,每廂種4行,株距0.3m,育苗移栽,每hm2定植4900~5000株。追肥用沼渣根施或用50%沼液結合病蟲防治葉面噴施。
2.3經濟效益比較
西瓜-水稻(或玉米)-蔬菜生產模式,西瓜667m2生產成本580元,產量3200kg,產地批發價1元/kg,產值3200元,純收益2620;水稻667m2生產成本460元,產量560kg,產地價1,9元/kg,產值1064元,純收益604元;蔬菜(萵筍)667m2生產成本350元,產量2300kg,產地批發價1.1元/kg,產值2530元,純收益2180元;667m2總計產值6794元,生產成本1390元,純收益5404元,投入產出比為1:4.89。
3 西瓜-玉米-蘿卜模式
3.1品種及茬口安排
西瓜采用生育期較長的雪峰花皮無籽等品種,于3月初播種,4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采收完畢。玉米采用生育期短的遵糯3號、臨奧1號等品種,于6月中旬播種育苗,7月上旬移栽,10月中下旬采收。蔬菜采用蘿卜、白菜等,于10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移栽,2月中旬采收完畢。
3.2栽培技術要點
3.2.1西瓜 栽培與2.2.1西瓜栽培技術相同,
3.2.2玉米 每667m2玉米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復合肥20蠔作底肥,育苗移栽,及時追施尿素5~8kg作提苗肥,后期抽雄前667m2施尿素10~15kg作促穗肥,隔株去雄增加玉米產量。病蟲害要注意防治大小斑病、紋枯病和玉米螟。
3.2.3蘿卜 采用耐寒的大棚大根、玉玲瓏等品種,栽培方式與2.2.3萵筍栽培技術相同。
3.3經濟效益比較
西瓜-玉米-蘿卜生產模式,西瓜667m2生產成本580元,產量3200kg,產地批發價1元/kg,產值3200元,純收益2620;玉米667m2生產成本260元,產量520kg,產地價1.5元/kg,產值780元,純收益520元;蘿卜667m2生產成本280元,產量3600kg,產地批發價0.8元,kg,產值2880元,純收益2600元;667m2總計產值6860元,生產成本1120元,純收益5740元,投入產出比為1:6.125。
4 西瓜-番茄-白菜模式
4.1品種及茬口安排
西瓜采用雪峰花皮無籽等品種,于3月初播種,4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采收完畢。番茄采用耐高溫的以色列119、亞蘇3號等品種,于6月上旬涼棚播種育苗,7月上旬移栽,10月上、中旬采收完畢。蔬菜種植蘿卜、白菜,于10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移栽,2月中旬采收完畢。
4.2栽培技術要點
4.2.1西瓜 栽培方法與2.2.1西瓜栽培技術相同。
4.2.2番茄 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復合肥30kg作底肥;6月上旬采用溫湯浸種、催芽、營養塊育苗,7月上旬移栽定植。定植后澆2次發根水,緩苗后至開花前澆2次提苗水。從開花到坐果,適當控水。第1批果3cm左右時澆1次穩果水,以保證果實膨大:追肥667m2采用50%沼液加100g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葉面噴施;整枝采用雙干整枝,每株根據檀株生長情況留6~8穗果,保持良好的群體結構。
4.2.3白菜 栽培方法與2.2.3萵筍栽培技術相同。
4.3經濟效益比較
西瓜-番茄-白菜生產模式,西瓜667m2生產成本580元,產量3200kg,產地批發價1元/kg,產值3200元,純收益2620;番茄667m2生產成本860元,產量5600kg,產地價1.5元/kg,產值8400元,純收益7540元;白菜667m2生產成本320元,產量3600kg,產地批發價0.6元/kg,產值2160元,純收益1840元;667m2總計產值13760元,生產成本1760元,純收益12000元,投入產出比為1:7.82。
5 番茄-禮品小西瓜-白菜栽培模式
5.1品種及茬口安排
番茄采用以色列117、紅寶石等品種,于上年11月底溫床營養缽保護地育苗并假植,3月上中旬帶花移栽大田,6月中下旬采收完畢。西瓜采用生育期較短的紅小玉、玉玲瓏等禮品小西瓜品種,于6月中旬播種,7月上旬移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完畢。白菜采用晉菜系列。于10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2月中旬采收完畢。
5.2栽培技術要點
5.2.1番茄 11月下旬采用溫湯浸種、催芽、營養塊育苗,12月下旬假植。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復合肥30kg作底肥;3月上中旬起廂做畦,廂寬0.8~1.0m,溝寬0.3m。廂高0.2~0.25m,大田地膜加小拱棚覆蓋,帶花移栽,栽2行,株距0.3m,行距0.55~0.6m,每穴1株。667m2定植3400~3500株。定植后澆2次發根水、提苗水,從開花到坐果適當控水,減少病害發生。第1批果3cm左右時澆1次穩果水,以保證果實膨大;追肥667m2采用50%沼液加100g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葉面噴施;整枝采用雙干整枝,及時疏花疏果。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每株留6~8穗果,基部果采收后及時摘除老葉,增加通風透光,保持良好的群體結構。
5.2.2禮品小西瓜 6月中旬營養杯加遮陽網冷床播種育苗,7月上旬移栽,定植前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復合肥30kg、鉀肥15kg、過磷酸鈣25kg,深翻入土作底肥。開廂移栽,按廂寬1.25m開廂,溝寬0.6m,溝深0.2m。行距0.8m。株距0.7m,實行雙行單株搭架種植,667m2栽1000~1100株,3蔓式整枝,保證每株2-3個瓜。8月上旬插竹竿捆蔓。開花期進行人工授粉。定植時用清糞水+敵克松+558澆施。8月中旬667m1追施鉀肥16kg、過磷酸鈣15kg。用吡蟲啉防治蚜蟲,用甲基托布津、諾康、農用鏈霉素、硫懸浮劑防治各種病害。
5.2.3白菜 栽培方法與2.2.3萵筍栽培技術相同。
5.3經濟效益比較
番茄-西瓜-白菜生產模式,番茄667m2生產成本1060元,產量5800kg,產地價1.6元/kg,產值9280元,純收益8220元;西瓜667m2生產成本920元,產量2100kg,產地批發價3元/kg,產值6300元,純收益5380;白菜667m2生產成本320元,產量3600kg,產地批發價0.6元/kg,產值2160元,純收益1840元;667m2總計產值17740元。生產成本2300元,純收益15440元,投入產出比為1:7.71。
6 經驗總結
(1)在城市近郊蔬菜生產基地、有較好水源條件的田塊,采用西瓜-番茄-白菜和番茄-禮品小西瓜-白菜栽培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產值和收益,缺點是病蟲危害嚴重,不宜連續種植,應與西瓜-水稻-蔬菜模式交替使用,減少病源、蟲源,達到無公害生產目的。在山區坡地采用西瓜-玉米-蘿卜模式能增加單位面積產值和收益。(2)在遠離城市的水稻種植區域,采用西瓜-水稻-萵筍、西瓜-玉米-蘿卜栽培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經濟、生態效益明顯,可達到提高農民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