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魚送屈原
相傳,屈原有一個堂妹叫屈幺姑。幺姑是喝三峽水長大的貧苦漁家女,長相俊俏,心靈手巧,性格剛強。她曾駕著漁船迎著西陵峽里的風浪,送屈原四處走訪;她曾陪著屈原翻山越嶺,聽民歌、采楚風,幫助屈原在故鄉桔林里寫下了詩篇《桔頌》。屈原從郢都回到家鄉,擂鼓募兵,抗擊入侵的秦國軍隊。屈幺姑馬上帶領峽江上的漁民船夫,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幟,向屈原請戰。就這樣,無論是在屈原青少年時代,還是他入朝做官以后,他都把屈幺姑當作是自己的親妹妹,情同手足,骨肉難分。
屈原投江后,一天,屈幺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標致的雀兒,在她頭上繞著飛,一邊叫喚:“我哥——回——喲!我哥——回——喲!”后來,小雀兒飛走了,屈幺姑去追,到西陵峽的口上,就不見小雀兒的影子了,只聽到這樣兩句話:“江水倒流三千里,屈原死在魚肚里。”這時候,江水里果然冒出一條大魚,魚背上馱著屈原的尸體。
第二天,屈幺姑把這個夢告訴給鄉里姊妹們。姊妹們就給屈幺姑搭伴兒,一同跑到西陵峽口上,一邊洗衣裳一邊喊著:“我哥——回——喲!我哥——回 ——喲!”一眨眼,烏天黑地,像是要下大雨。江邊一股子浪頭兒趕過來,淹過了姊妹們搗衣的石墩子。她們驚慌地向江面張望,只見一個像芭蕉葉的東西在浪中晃晃蕩蕩的。細細一望,原來那是一條大魚的天關鰭。屈幺姑便對大魚說:“魚呀魚,你若是把我兄弟馱回來,就到岸邊來呀!”話音剛落,大魚真的游到岸邊,上了石梁子,首尾一蹶,忽然亂蹦亂跳起來,兩只燈籠大眼刷刷地流淚,然后輕輕地扇動鰓,亮出白肚皮。
幺姑盯著大魚的肚皮,麻利地從頭上取下扁簪,把魚肚子劃開,一股鮮血從魚肚子里流出來,隨著流出了一口通紅的棺材。姊妹們撲上去,揭開棺材蓋子一看,里邊躺著的正是屈原大夫。
姊妹們把魚肚子縫好,把魚放了生,然后抬著紅棺材回鄉安葬,一路哭著叫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屈幺姑滿含悲憤,越哭越傷心。突然,她一頭撞在墓上,化作一只嘴巴殷紅、羽毛金綠的鳥兒,穿過金色的陽光,飛進了叢林。她還在聲聲呼喚著:“我哥回!我哥回!”
從此,每年端午節,歸州屈原沱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機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橈手(劃槳的人),都在鼓聲中高喊號子:“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那條神魚,一來因肚子受過傷,二來因惦著屈原的故土,從此上不過洩灘,下不過青灘,永遠留在西陵陜里,每年都要來一趟屈原沱哩。
譚光沛講述,寧發新采錄。
端午節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干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他。申喬五歲開始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趙巡撫上任后,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年,長沙岳麓山一個山洞里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成一個老和尚到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岳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上走進它的嘴里,許多人就這樣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云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毒死它。如果它到老百姓家里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難。”趙撫院醒來后,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云箭。原來這老叫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云箭,走到岳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天橋軟綿綿的。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趙撫院抬頭一看,岳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他拈弓搭箭,用力一射,一盞燈籠熄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也熄滅了,這時天橋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后,立即通告長沙城內各家藥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藥,不可把真眼藥賣給他,只可把一包雄黃給他。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里放些菖蒲根。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藥店買眼藥,藥店老板給了他一包雄黃。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剛要從前門進,各家門口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后門到廚房水缸里去放毒,泡在水里的菖蒲根把毒液化解了。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后,立即全身潰爛,不一刻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贊趙撫院的功德。人們趕到岳麓山的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得嚇死人。后來,人們從洞里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帶的金銀首飾,可見被它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從此以后,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艾葉。
侯星堯講述,廖瑞星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