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逐漸離開了紙質文本。甚至有人預言人類將過渡到讀圖時代。可是在一次關于漢字的專家論壇會上,歷史學家說: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具有永恒的價值;書法家說:字如其人,中國的方塊字變化無窮,具有獨特的審美;人類學家說:漢字是中國的文化載體,了解中國人先要了解漢字;最后,文學家深情地說:方塊字滋養著中國人的情感。浸染著東方人的性情。很多由漢字構成的著作,甚至篇章、句子、詞語,讀著讀著就會讓人拍案叫絕。
可以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這是一則多角度的命意作文。也是2008年新材料作文最可能考查的作文樣式。這則原材料圍繞“漢字”的價值與功能,四個專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給予了不同的答案,這四個角度,是并列的,所以考生可以分別從四個角度立意,在確定立意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根據自身掌握的作文材料。從熟知的角度入手。角度越多,論點越寬泛,對考生的文章駕馭能力、材料使用能力的要求就越嚴格。
在作文中,應盡量避免將作文寫成純鑒賞性的文章。而應該理出層次,對材料進行有效選擇,從而體現一定的條理和中心,重點是對“漢字”的體會和把握,應該將“漢字”的特征、功能與價值充分地挖掘出來,真正寫出對“漢字”的獨特見解來。
[例文]
漢字是一種情感 羅 賀
漢字的出現,是為了代替結繩記事和原始刻畫符號。它開始時,只有記錄的作用,當人們的心智不斷成長時。它便附上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漢字里含著一潭春水,那是甜蜜又柔美的愛情。記得那首《關雎》,它是對愛情的歌頌。窈窕淑女,即是現實中追求的對象,又像一個佇立在遙遠的河洲上可望不可即的夢想。于是,愛情的美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里:帶點羞澀,又有點向往。我多想追求她啊,但我求不到,追不著。東方的愛情,沒有西方的熱情奔放,它柔美得像一幅畫,不,是柔得像水,卻又抓不住。就像“身無彩鳳雙飛翼”的深情,“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恬靜,“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茫然。
漢字是藏著的一彎秋月,是斷腸的愁思。這種愁有時如柳絮,靜靜地飄在心里,“楊柳岸,曉風殘月”。它把哀愁幻化在風中,一吹,灑滿整個秦淮河,整個江南,整個中華大地。這種愁有時是匹鉸不斷的絲綢,“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有多少的愁,變成一滴滴的雨,點滴到天明。你可以用筆繪制一幅游江圖。你可以讓一位孤獨的士人站在江邊,卻無法畫完整他的愁思。漢字卻可以把一個“愁”貫穿。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你痛徹心肺。
漢字里更藏著思念。那是一壺漂泊淡漠的酒。看不盡“月是故鄉明”。聞不絕“垂淚牡丹香”,聽不完“夢斷梅花落”,賞不完“故都的秋”。一個“斷”字,揉斷了多少肝腸;一個“望”字,干涸了多少秋水;一個“思”字,等白了多少少年頭?漢字總把這些思念埋藏得極深,像古老的雅樂,生澀難明,沒有圖畫般了然。但它從未吝嗇地拒絕人們挖掘。一旦情感流露,便是一個個驚濤駭浪。
漢字是形象的,一個字就讓你咀嚼一輩子。為何“情”字心旁是青?為何“愁”字是心上有秋?又為何“思”字要有一畝方田在心上?你知道嗎?一個字一個字地拆開,再合上,人間的一切情感,早早地藏好在這一個又一個的方塊字里。
圖的確是情與美的載體,而我們不能因科技的進步,盲目地徘徊在讀圖時代里。漢字的情感無法復制,無法磨滅,無法取代。它是人與情感的橋梁。在路上,帶著漢字前行,既有鳥語又有花香。
評點:
這是一篇章法明晰、材料豐富的好文章。圍繞漢字的“情感”。小作者分三個分論點展開,在展開過程中,大量引用古代詩詞。很好地詮釋了分論點的內涵。帶有很強的感染力。文章切題緊湊。首尾圓合。是一篇值得推薦的一類文。
[例文二]
方塊字的魅力 黃美鳳
著名畫家畢加索曾說。如果我生在中國。我將不是畫家,而是書法家。一個大藝術家對中國漢字竟如此著迷,由此可見中國方塊字的魅力。
方塊字里充滿了濃郁的文人情結。唐詩的恢宏大氣浸透了唐代文人的激情澎湃,宋詞的婉約纖潤浸染著宋朝詞人的憂傷唯美。在唐詩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獨特韻味,它讓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啊!漢字讓中國人的情感在歷經千年的沉淀之后,依舊散發出不可抵擋的魅力。
方塊字的魅力滲透了東方人的飄逸性情,這一點在書法藝術上體現出來。王羲之那“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筆法把方塊字的神韻用藝術的形式顯現,那瀟灑的筆觸令漢字的每一筆都讓人感受到東方獨特的審美意趣,古老泛黃的墨跡使漢字益發具有魅力。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不變的是中國漢字幾千年的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漢字不曾褪色,歲月也磨損不了它一絲一毫的輝煌,它內在的意蘊已被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文化的血脈中去。
漢字的魅力更輝映著民族之魂和錚鋒傲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韓美林揮豪寫下“抽刀難入鞘”五個大字,這五個濃黑的大字背后是民族的浩然正氣,每個字都如一座大山般巍然而立,喚醒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意識。我們說它是民族自尊、自強發出的強音,漢字正以它深刻的意蘊向中華民族、向世界無聲地揚灑出它傲然的氣概。韓美林讓漢字的魅力把民族精神熔鑄入每個人的心中。進而讓漢字進發出讓人震撼的力量。
漢字孕育了文人情結,韻味悠長,千古文人的一支筆道盡了漢字的萬般韻律;漢字浸染了東方性情,飄逸瀟灑,萬千書法家的一桿筆揮灑了漢字的無數豪邁;漢字滲入了民族精魂,傲心赤誠,巍然大字鈐著浩然正氣,錚錚鐵骨。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方塊字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感染著中國,感染著世界,成為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神力量。
這就無怪乎畢加索對中國漢字的著迷。漢字從千古文化中走來,從民族血液中邁進,它的魅力無法抵擋。當我們品味著它從古到今沉淀下來的無窮意韻時,不禁深深為之傾倒。方塊字的魅力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眼球。它的深刻內涵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發亮,并且以無可比擬的光芒一直照耀著整個中華民族。
評點:
這是一篇涵蓋了“漢字”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與文學價值的文章。也是圍繞原材料進行的綜合立意。著眼點高。在行文中,小作者極善舉例。無論是開頭的吸引人的材料。還是王羲之、韓美林的材料,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通觀全文,視野開闊,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