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中午,天津市民張東升帶朋友到天津狗不理和平路大酒店用餐時,突然發現,狗不理已將百年老店的英文名字,從漢語拼音的gou bu li,改為“go believe”。酒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他,“go believe”已正式成為狗不理的英文店名。據《經濟參考報》3月19日報道,自從百年老店“狗不理”啟用英文名稱“go believe”以來,質疑聲和爭議聲不絕。之前,全聚德、同仁堂等北京6家老字號在確定了各自的英文名字后,也同樣引起爭議。
狗不理集團辦公室主任周學謙介紹說,“狗不理”三個字根本無法直接翻譯成外文,否則就鬧出了“狗都不理的包子”的大笑話。
[素材點撥]
解讀一:“狗不理”有了個直觀的英文名,不但方便接待外賓,也提高了國際知名度,應該提倡。
解讀二:“go believe”的英文發音與“狗不理”中文發音相似,便于外國人記憶和理解,非常好。
解讀三:老字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起洋名要體現文化特色,體現物質文化遺產的附加值和含金量。為了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老字號起洋名要多些中國化,少些外國化。多些文化味,少些洋味。
(林逾靜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