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央行上調了10次存款準備金率,明顯加大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的力度。但從目前公布的各項數據來看,我國經濟仍然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失衡,顯然央行頻繁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從不同的方向探析造成這種政策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央行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流動性過剩;失效
中圖分類號:F83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2-0012-04
自2006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外貿易增勢強勁,投資需求進一步膨脹,貨幣信貸規模急劇擴大,各種資產價格全面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突出,被經濟學家認為發生幾率極低的“流動性陷阱”已初現端倪,并對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1]為了抑制貨幣投放和過度的信貸投放,在貨幣政策工具上,央行依靠加息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及公開市場操作,僅2007年央行就6次調整利率,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多次發行央行票據。然而一系列的緊縮政策出臺之后,貨幣信貸增速仍然較快,流動性過剩比較突出。原本屬于猛烈的政策工具逐漸成為常態以及存款準備金率升至新高,都說明了我國央行近一年來貨幣政策預期目標并未實現,經濟運行中一些問題依然存在。
一、對上調存款準備金的各種觀點綜述
鑒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存在著一系列缺陷,同時,又有一系列工具可以起到調整貸款投放狀況的機制作用,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一些發達國家或者取消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或者基本不再采用法定存款準備金作為貫徹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與此相比,我國尚在不斷使用法定存款準備金機制。對于使用存款準備金工具在國外尚無學者專門開展研究其實施效果,在國內研究資料也是極為匱乏,無系統性可言。對于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從不常用的緊縮工具”變為“常用對沖工具”,國內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學者認為提高存款準備金是控制投資信貸的形勢所迫。亞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認為,由于目前經濟過熱,投資增長非??欤绻L期按照目前投資速度,經濟發展要么走向通貨膨脹,要么走向通貨緊縮,高投資無法持續,因此,央行收緊銀根是形勢所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杰認為,在央行的三大調控手段中,目前采取再貼現與公開市場操作措施的條件并不具備,因此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調整是必然選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張立群認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針對貨幣總量增長太快的趨勢;經濟學家劉紀鵬認為,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對中國銀行業來說,比之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既有助于抑制銀行信貸的過度投放,又保護了正在改革中銀行的經濟效益和利潤,也非常有利于促進目前進行的如火如荼的金融改革;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李軍杰認為,既然通過加息控制投資過熱會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繼而誘發熱錢入境,那么不妨采取次優的策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凍結商業銀行可用于放貸的資金存量,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投資擴張的資金來源空間。
也有觀點認為提高存款準備金不足以遏制投資信貸增長。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雖然能凍結一部分銀行的資金,但卻不能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而且,現在銀行都持有超額儲備,即使感覺資金頭寸緊張,銀行也可賣掉手頭持有的國債,這樣調整存款準備金的政策對銀行來說影響不是太大。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認為,只有加息,才能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從而遏制投資的快速增長。另外,由于內地商業銀行早已在央行有超額存款準備金,加之超額部分,各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實際上超過10%,現時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至8%,銀行可以把作為超額準備金的存款撥為準備金,若是如此,央行這一措施未必能達到調控的目的。因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央行提高準備金率的措施只能說是“微調”。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這次只是央行一個部門發出的訊號,對整體經濟增長的打擊并不大,估計除上調存款準備金外,亦要配合央行發行定向票據等措施,但相信短期內將不會再有其他宏觀調控措施。[2]
二、央行頻繁使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的原因
從目前的環境來看,央行可用的政策工具不是太多,這是因為此次經濟過熱是局部不均衡現象,而央行貨幣政策卻往往是中性的,這無疑會使得其他飽受危機的行業雪上加霜,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央行也會考慮到這一點,因此提高準備金率這一政策的短期效應比較明顯,它更可能是短期操作。
1.流動性過剩壓力困擾著我國經濟運行。2007年1-9月份,GDP同比增加了2.3萬多億元,與同期M2新增4.75萬億元相比,相差2.4萬多億元。這反映出實質經濟領域存在著流動性過剩。實質經濟中流動性富余,必然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揚。9月末,我國經濟廣義貨幣供應量已達39.3萬億元,2.4萬多億元過剩量占其6.2%。GDP、M1、M2等數字表明經濟流動性過剩存在著從銀行部門向資產部門蔓延的趨勢,若不采取措施,資產部門價格會繼續上升。央行運用宏觀經濟手段之一的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流動性的效果,經驗證明是可以的。
2.經濟增長率持續趨熱。2007年前三個季度GDP同比增長11.5%,創近10年來的新高。預計全年經濟運行將繼續保持高位態勢,全年GDP增長率在11.5%左右。國家須加大對經濟運行降溫的力度。
3.投資增長率在2007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偼顿Y規模將達到138000億元,實際增長率為21.6%,連續多年存在的投資增長明顯大幅高于GDP增長的狀況,使得當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持續攀升,預計200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例為56.6%。為了防止由投資過熱引致的一系列經濟問題發生,應當適當抑制投資增長率繼續走高的勢頭。
4.信貸投放量快速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07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1361億元,同比多增1192億元。在提高貸款利率的背景下,新增貸款量快速增長的勢頭不減。新增貸款量的快速增加,既與資金過剩(即流動性過剩)直接相關,也刺激著經濟運行和投資的進一步提高。為了防范這些情形的加重,必須釜底抽薪,著力收緊資金供給,由此,需要再次實施提高法定準備金率的措施。
三、央行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不論是貨幣理論還是通常的經濟實踐都證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能夠防止信貸過度擴張而引起的金融風險,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有緊縮信貸、抑制投資、加大融資成本的作用,是一項力度極大且具有強制性的貨幣緊縮政策。但是,從中央銀行2007年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后期效果看,似乎這種效應并沒有如期發生。
1.理論上講,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頻繁實施對資本市場會產生很大影響。準備金率等數量型政策的上調會緊縮市場資金的供給,當投資者普遍預期長期貨幣政策將呈數量型緊縮時,就可以主動縮短投資久期。鑒于我國投資營商環境的惡化及人們對未來經濟政治的良好預期,漸進的貨幣政策在他們面前已經失去了誘惑。居民對生活費用的急劇提高有鮮明感受。加之,銀行存款實際利率為負,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大幅飆升,引發大量銀行存款轉移到股市和樓市,進一步推動資產價格上揚。
2.目前造成基礎貨幣投放增速過快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外匯占款的投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大規?!半p順差”使得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較為嚴重。近年來,外匯占款已成為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國決定M2的因素主要有三項:一是貸款,占70%左右;二是外匯占款,占11%左右;三是債券投資,占14%左右。外匯占款雖然只有11%,但由于2002年外匯猛增,人民銀行購買外匯742億美元,投放基礎貨幣6142億元,占當年基礎貨幣增加額的129%。[3]2007年以來這種狀況依然嚴重,盡管央行不斷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對沖操作,但外匯占款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因素。實際上,提高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并無助于減少外匯回收占款,也使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著中國外匯結算量的絕大多數,通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絕大部分進入了四大銀行。
3.存款準備金本身存在的缺陷直接影響其效率程度。雖然我國目前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但該制度還有待完善,除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指標外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差別準備金的對象。另外對準備金付息影響了準備金工具的有效運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對準備金付息,更不可能對超額準備金付息。但我國目前仍對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商業銀行有超額準備金的利益驅使,把大量資金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存放在央行獲取無風險收益,影響了央行的貨幣控制及貨幣政策的效率。再者目前我國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十分充足,在存在巨額超額存款準備金的條件下,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應是相當有限的。[4]
4.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的傳導機制效率低下。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以信貸渠道為主,存款準備金是影響貨幣乘數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外匯儲備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由于我國基礎貨幣的被動投放,導致貨幣乘數對于貨幣供應量的貢獻率非常低。
5.銀行系統內過剩的流動性。銀行存貸差是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比較通用的指標,2007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存貸差不斷擴大,并且存貸比一直處在比較低的水平,表明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凸顯。在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融通80%以上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來進行的,所以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效力和實施效果與商業銀行的經營運作有著更加密切的關系。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嚴重的流動性過剩,使得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5]
6.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會改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比例。由于超額準備金實際上是一筆過剩資金,當它存放于央行賬上時,缺乏實際的用途,利率僅為0.99%,將其中的一部分轉為法定準備金,可得1.89%的利率。因此,一些商業銀行對提高法定準備金表示歡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應狀況。在存在大量資金過剩的場合,法定準備金提高并不直接引致貸款緊縮,所以,工商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不一定就隨之加大。[6]
四、提高貨幣政策使用效果的對策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導致我國當前存款準備金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如何有效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問題,疏導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傳導機制,進而提高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是擺在中央銀行面前的重大課題。針對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在我國當前國情下,如何使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發揮出比較顯著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積極創造條件,構建有效的貨幣政策調控機制。盡快拓寬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修補完善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功能,提高中央銀行的調控藝術,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指導性計劃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研究制定區域性貨幣政策,增強貨幣政策操作性和針對性,努力創新,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造區域性的貨幣政策次級工具。由于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貨幣政策對各個區域經濟金融運行影響也就不同,要擺脫“一刀切”的老問題。
2.理順關系,加強溝通,促進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協調與配合。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一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二是要做好預案的準備;三是盡快研究建立系統的宏觀調控長效機制。
3.進一步完善外匯占款的沖銷策略和手段,提高外匯沖銷的效率。頻頻運用同一政策工具勢必產生邊際遞減效應,對市場的沖擊力度和影響力度逐步退減。因此,政策目標預期的取得還需要準備金率這一政策工具的創新運用或其他政策工具的組合配套。應從我國具體國情和實際經濟狀況出發,設計和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干預和沖銷金融工具和手段。[7]
4.合理掌握貨幣政策運用的頻率和調整區間。準備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將凍結金融機構更多資金的同時,也必須為此承擔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業銀行來講,準備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擴張,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籌資成本。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運用有必要設定一個合理區間,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時兼顧商業銀行的利益。[8]
5.綜合運用稅收和價格等經濟手段。嚴格產業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控制出口,特別是“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其次取消外國投資的優惠政策,加強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逐步減少對外資的過度依賴,營造一個內外資公平競爭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征.近期央行頻繁使用存款準備金工具效果為何不明顯[J].財經科學,2007,(9).
[2] 王元京.上調存款準備金能抑制投資高增長嗎——對央行新政的各種觀點綜述[J].中國投資,2006,(8).
[3] 馮學敏,何雁明.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成因及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J].海南金融,2007,(1).
[4] 王國剛.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難生實效[J].農村金融研究,2006,(8).
[5] 胡海鷗,張耿.對我國目前解決流動性過剩幾種調控方式的反思[J].上海金融,2007,(3).
[6] 王國剛.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效應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06,(18).
[7] 姜波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金融穩定與安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8] 共青團中國人民銀行委員會.金融穩定與金融調控[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Financial Effect Analysis on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Adjustments
LIU Yi-wen1;HUGNA Jing-yin2
(1.School of Statistics; Hunan University hunanchangsha 410079,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nan zhuzhou 412008,China)
Abstract: As at November 16, the central bank has raised the deposit-reserve ratio nine times in this year,. Obliviously, the central bank steps up efforts to precede macroscopic guide by applying th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However, from the published data,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showing a marked external and internal imbalance, and the deposit-reserve ratio that is applied frequently has not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This paper will probe the reason that leads to the policy failure from different angels, and based on above stud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mentions some problems, which must be strengthen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Key Words: Central Bank Deposit-reserve Ratio;Monetary Policy;Liquidity Surplus;Fai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