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上又有沸沸揚揚的“郭晶晶耍大牌”新聞,是說世界杯女子單人三米板決賽獲得亞軍的郭晶晶,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耍大牌”,忙著為一件小玉器穿繩,忽視記者的提問。隨后她又在一次答問中稱加拿大選手哈特莉為“胖子”,引起媒體嘩然。記者感嘆:“冠軍易得,做人難學。”
說實話,面對一些媒體炒作“郭晶晶耍大牌”的那些舉止表現,我倒沒有看出郭晶晶是在“耍大牌”,倒是覺得她率真、本色、頑皮、可愛,符合她這樣年紀應有的玩興與天性,也看出她胸無城府、不諳世故,不怎么善于迎合與討好媒體記者。也許她面對記者的提問,確實有些漫不經心(這種漫不經心,也可能是下意識的)。即便這樣,也犯不著上綱上線,就說人家“耍大牌”呀!媒體記者也應該有些雅量,“大人不記小人過”、“得饒人處且饒人”,注意“筆下留情”,郭晶晶不就是對記者的提問有些“忽視”,把玩自己的小飾件么,說白了,無非是“不小心傷了記者的面子”,“得罪”了記者,從而招致口誅筆伐么?而運動員之間相互稱外號,這實際上很正常,倒顯得熟悉、親切,記者也大可不必“嘩然”的。對了,我還想順便問一句:相熟的媒體記者之間難道就沒有相互稱外號的?況且,稱“胖子”,未必就是貶義呀,就不可以是個中性詞,甚至表示親切友好么?實際上,社會生活中,親人朋友伙伴熟人同事同學之間,相互稱外號是很正常的事情,別人又何必“打抱不平”呢?我想,記者該不會沒有這點常識吧?在筆者看來,媒體記者,拿郭晶晶稱哈特莉“胖子”說事,未免有些矯情。至于記者感嘆“冠軍易得,做人難學”,也未免有些大而無當:人家得冠軍著實不易,不能因為人家的一點小毛病小缺點就說人家“做人難學”,這未免太刻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哪位記者敢說自己做人十全十美,一切言行舉止完美無缺,恐怕誰也不敢夸這樣的海口吧?
毋庸諱言,一些明星運動員,少小時便投身訓練,在文化知識、文明修養、社會常識等方面,確實可能有些欠缺。平心而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責任,也未必全在他們自己呀。新聞媒體應該客觀地看待和對待他們的一些缺點與欠缺之處,對他們抱以愛護、善待、寬容、包容、幫助、與人為善的態度,而不應該總是一種挑剔的態度,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總是無限地夸大和放大他們的某些缺點與疏忽。如果記者將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當做自己的朋友,還會對他們那樣苛求、那樣苛責、那樣苛刻,那樣求全責備么?應該明白,他們的“功夫”,他們的強項,他們的事業是在賽場上出狀態,而不是在新聞場上“新聞秀”,何必過于計較和挑剔他們的一些言辭或小動作呢!他們的壓力夠大了,媒體實在不應該再節外生枝,人為地制造輿論,為他們施壓、加壓、增壓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說應該“縱容”體育明星人物,而是說應該客觀、理智、善意地看待和對待他們的一些缺點與過失。
我倒是覺得,一些媒體、一些記者,似乎有些“耍大牌”。就說郭晶晶這次“過失”吧,恐怕就是犯了在媒體面前“不知輕重”,“怠慢”了一些記者,惹得人家不高興,即興順手便給她戴上了一頂“耍大牌”的帽子,在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在一些媒體記者看來,采訪對象便必須在他面前畢恭畢敬、唯唯諾諾、態度謙恭,十分“配合”,不允許人家張揚一下個性,不允許人家有絲毫“閃失”,更不允許人家對他有任何所謂“不恭”之處,一副“耍大牌”作派;一些媒體記者,或者采訪時采取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采訪對象缺乏應有的平等意識,缺乏應有的禮貌與尊重;或者動輒對采訪對象以“曝光”相要挾,逼迫人家違背自己意愿,“配合采訪”;或者不顧客觀事實,憑個人好惡臧否人物事物,或“捧”或“ 棒”,就看你“順眼不順眼”。凡此種種,便不僅僅只是個“耍大牌”問題了,而更是個新聞道德、職業道德問題了。
筆者以為,媒體記者批評別人“耍大牌”,首先應該約束自己不要“耍大牌”;要求別人講文明、懂禮貌、有素質,首先自己要表現出良好的文明素養。對媒體記者,這種要求不算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