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是我國最常見的樹種之一,又名國槐、豆槐、細葉槐、護房樹、金藥樹。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尤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最為多,山坡原野、村鎮屋邊、路旁常可見到。每年七八月份,黃白色的花朵成串地掛滿樹梢,遠遠望去頗為好看。夏季,人們常采摘其花蕾或初開放的花朵供食用或藥用。
槐花的花蕾又叫槐米,在花未開放時連梗折下,除去枝梗雜質及時干燥;初開的槐花則可在樹下鋪布、席等,將花打落,收集曬干。槐米、槐花都作槐花用,只有特別強調時才將前者直稱槐米。槐花除供藥用外,也可代茶,煎水飲用。
從古至今,槐花都是常用的止血良藥,宋代的方勺在《迫宅篇》中就記載了一則槐花止血的醫話:有一位書生,舌頭突然出血不止,許多醫生不知何病,束手無策,著名醫家耿隅診病后說,此病叫“舌衄”。于是讓患者用槐花炒熟,研為細末,摻在舌上,果然不久即愈。
現代研究發現,槐花的花蕾、花朵其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三萜皂苷、黃酮類、蕓香苷、脂肪酸、鞣質等成分,蕓香苷以花蕾中含量最多,花開放后逐漸減少。槐花所含蕓香苷有維持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脆性等作用;所含鞣質能縮短出凝血時間,以炒黃、炒炭者作用較強;還有降低血壓、調節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菌等作用。
槐花藥性寒涼,主要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熱、明目等功能。宜用于血熱所致的多個部位的出血,尤其適用于大腸血熱所致的便血或痔瘡出血。對于肝熱頭昏、目赤腫痛,用槐花煎水或泡茶飲,也有一定治療或保健作用。除單用外,槐花常與地榆配合使用。如與側柏葉、枳殼共同研成粉末使用,即為有名的槐花散。
編輯/張宇
>>實用小驗方
(1)用于血熱所致的便血、痔瘡出血,以及吐血、鼻出血、牙齦出血。槐花10克,或與荊芥穗12克配伍,煎水或泡茶飲。若大便干結,宜與槐角、生地黃、蜂蜜等同用。
(2)用于肝熱陽亢,頭暈目眩等癥,或高血壓病屬于肝熱陽亢者。槐花10克,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也可加菊花10克、黃芩15克,泡茶或煎水飲,每日2~3次。
(3)用于目赤腫痛。槐花、菊花各10克,夏枯草15克,煎水或泡茶飲。
此外,槐花也可與荊芥、薄荷、金銀花等同用,治療風熱瘡疹。
注意:槐花以涼血止血見長,宜炒用;若用于清熱降火,則須生用。另外,槐花性味苦寒,故脾胃虛寒、少食便溏或腹瀉者忌服。
鏈接:如何區別兩種槐樹
槐分兩種,即國槐與刺槐。我國自古就有的槐樹指的是國槐,一般作為藥用的也是國槐(包括本文所指的槐樹)。而常被人們認錯的那種槐樹是刺槐,也叫洋槐,是從美國引種到我國來的,到現在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兩種槐樹區別最明顯的是果實的形態。國槐的果實像念珠一樣,而且成熟后不會裂開;而刺槐的果實為扁圓形,成熟后會裂開。它們兩的花期也不一樣,刺槐一般在五月就開花,而國槐要到七月才開始開花。此外,刺槐的小枝上有刺,國槐沒有。如果仔細辨認,可以發現它們的樹皮也不一樣,刺槐的樹皮會裂得很深,而國槐的樹皮只有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