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皮膚有自身的特點,尤其是新生兒和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薄,血管豐富,非常嬌嫩。因此,兒童通過皮膚吸收的外用藥要比成年人多,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中毒反應。所以,給孩子使用外用藥,要牢記5忌——
1.忌長期使用
很多人認為,外用藥不經過口服,對人體害處少,可以長期使用。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是藥三分毒,外用藥也不例外,任何外用藥都不能長期使用,尤其是孩子,更不應該長期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糖皮質激素制劑如鹵米松(適確得)、糠酸莫米松(艾洛松)等,雖然全身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但曾有報道稱,兒童使用后產生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和庫欣病的敏感性高于成人,應盡可能小劑量短期使用,以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2.忌使用高濃度外用藥
兒童的皮膚比成人薄嫩,需要外用藥物時應選擇低濃度的外用藥。倘若選擇的外用藥濃度接近成人使用的濃度,則容易引起紅斑、脫皮、燒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應。如維A酸類外用藥,濃度不宜過高,一般以小于0.03%為宜;治療疥瘡時應用的硫磺軟膏,兒童應選用5%的濃度。
3.忌使用毒性強的外用藥
一些毒性較強的外用藥,應忌用或禁用于兒童,如中藥雄黃、朱砂、磁石、蟾酥,西藥中丙體-666、硼酸溶液等。此外,容易致敏或過敏指數高的外用藥也應忌用于兒童,因為兒童過敏性疾病所占的皮膚病比例比成人高,應盡量避免使用。
4.忌劑型混用
給孩子使用外用藥尤應重視藥物劑型,因為不同的外用藥劑型對于皮膚損害有很大的差別,并能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
選擇外用藥劑型主要應根據皮損的性質而定。例如,急性炎癥性皮損僅有紅斑、丘疹、水皰而無糜爛滲出時,可選用洗劑或粉劑;倘若炎癥較重,出現糜爛滲出時,應選用水劑濕敷;亞急性炎癥性皮損滲出較少時,可用糊劑;若皮損已干燥脫屑,則用乳劑較為合適;慢性期炎癥性皮損可選用軟膏、硬膏、涂膜劑、乳劑、酊劑;而單純瘙癢又無皮損者,則以選用酊劑、醑劑或乳劑為好。
5.忌不因病選用
要想給孩子選用正確的外用藥,應根據不同的病因、自覺癥狀和病理變化,選擇相應的藥物,如真菌性皮膚病選用抗真菌藥;膿皰瘡宜選用抗菌劑;瘙癢性皮膚病選用止癢劑;角化不全性皮膚病選用角質促成劑……千萬不能用一種藥物來治療所有皮膚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