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深夜,治安崗亭里的電話響起,驅走了夜晚的寧靜。值班員陳深趕快拿起電話,還沒“喂”出來,里面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
“警察叔叔,快來吧,我爸爸在打我媽媽了,媽媽好痛……”小孩子的話語里帶著哽噎聲。
“別著急,叔叔馬上就來。你的家是哪里?”
“14-2……B座,”小孩子說著,“叔叔,快點哦!”
陳深掛了電話,喊上小區的保安,一起直奔小孩的家里。敲開小孩子家門時,他的媽媽已經有些虛弱,陳深和保安將孩子的爸爸制服,打電話叫來救護車,把孩子媽媽送到醫院。
事后,很多人都覺得孩子爸媽會離婚,但沒有,兩個人仍然恩愛地過著日子。孩子媽媽說:“孩子他爸除了有時脾氣不好以外,其他方面對我和孩子都很好!”
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平常表現都很好,可一旦發起脾氣來,那可是驚天地泣鬼神,不弄個天翻地覆不罷手。這種人在心理學上被認為具有爆發型人格。
所謂爆發型人格,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出非常強烈而又無法控制的憤怒情緒甚至暴力行為的人格。此類人格特征主要表現為:
1. 情緒和行為具有突發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吵或沖突,往往因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發出非常強烈的憤怒或暴力行為。
2. 情緒和行為具有不穩定性。由于缺乏自我認同的穩定性,因而不斷地尋求自己的生活角色,但又沒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導致生活態度變化無常,情緒不穩定。
3. 情緒和行為具有反復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為之后,十分內疚懊悔。在間歇期表現正常,能與人正常相處。但過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為又會重新表現出來,呈現出明顯的反復性。
4. 挫折耐受力差。這種人遇到的刺激強度即使很小,也可觸發強烈的情緒反應。生活中,有些存在爆發型人格的人,常常給自己找借口,說自己愛著急上火,是天生脾氣不好。于是,就有意無意放縱了自己。其實,爆發型人格不能簡單地歸因于天生的壞脾氣。通過主觀努力,爆發型人格是可以得到矯正的。矯正的策略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事前調控法
具有爆發型人格的人,首先要在間歇期里,也就是在情緒爆發之前,加強自控能力的培養。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用道德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2. 增強法制紀律觀念,用法律和紀律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3. 學會換位思維,經常替別人想想,以使自己學會冷靜。
4. 學會運用“制怒”等座右銘來提醒自己,從而提高自控能力。
5. 學會用愉快的情境體驗等來驅趕不愉快的情緒,學會自我排解、自我安慰。
6. 正確對待挫折,不盲目采取情緒化行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第二步,臨場調控法
爆發型人格的人,還要學會在激情爆發時自我調控的方法,避免造成損失,逐漸改變人格。具體方法有:
警醒法當怒火即將爆發的瞬間,立刻深吸一口氣,卷起舌頭不講話,閉上眼睛,腦子里默念“忍”字,來警醒自己。
回避法迅速離開產生激情的現場,去從事別的事情。比如,若家里的事情讓你冒火,就趕緊走出家門,到外面轉轉。
暗示法如果一時離不開現場,在腦子中迅速默念:“大發脾氣有什么用?發火會使自己失態的,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上一次發火自己已懊悔極了,這次千萬不要再發火了……”
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嚴重后果,盡量把自己激情爆發后的后果想得嚴重些,以使自己息怒。
宣泄法實在怒火難耐,趕緊對準一堵墻,揮舞你的拳頭。這樣,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造成人員的傷害和財產的損失。
編輯/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