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仍舊希望2008年能夠做到樣樣軟著陸,但面面俱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008年1月的H股市場,只可以用“驚濤駭浪”四個字來形容。市場如過山車一般的走勢,已經使絕大部分投資者無所適從。特別是1月21日和22日兩天,H股急跌將近3000點,跌幅達到15%以上,經歷了暴跌的“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
之后,為挽救股市、刺激經濟,美聯儲緊急趕在1月22日股市開盤前,宣布下調基本利率0.75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加拿大、沙特、阿聯酋和其他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也宣布近期降息。日本央行當天也決定,繼續把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現行低水準不變。英國和瑞士的中央銀行也準備同美國聯手減息,使該區域股市止跌回升,令1月23日的全球股市出現反彈。
H股也在1月23日上升1000多點。但24日一天之內,H股指數先在“直通車”可能短期放行的謠言刺激下繼續上升;下午3時30分左右,又因法國興業銀行出現巨額交易虧損,掉頭急轉直下,一天之內波動將近千點。而25日受到外圍市場造好的影響,H股再次大升1100點。
如此震蕩,當然使絕大部分投資者暈頭轉向。而回過頭看,我們不能不佩服一些資深投資者的卓識遠見。
記得2007年中,巴菲特開始一波接一波賣出中石油股份時,很多人嘲笑他賣得太早,說中石油還有巨大的上漲空間。到2007年10月底,中石油股價比巴菲特賣出時高出30%,這些嘲笑者更是不可一世。而2008年1月全球爆發股災,當中石油H股股價跌到10港元以下,比巴菲特的賣出價幾乎少了一半時,現實證明了巴菲特當時的遠見。同樣,當時還有很多人嘲笑拋出中國南方航空、中遠控股的李嘉誠。而如今,這些H股的暴跌同樣證實了李嘉誠的遠見。
我們認為,H股市場并未擺脫困境,在短期內會在一個區域內振蕩。主要問題在于,除了外界的不確定因素,國內的政策風險也正在加大。
現在,政府仍舊希望2008年能夠做到樣樣軟著陸——即經濟保持10%的增長,通貨膨脹能夠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幣仍然能保持7%-8%的升幅。但面面俱到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在現在的情況下,央行匯率調整已無太多騰挪空間。美聯儲原先口口聲聲稱通脹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指標,但在經濟形勢極其不妙時,它最終還是選擇了弱勢美元政策,開閘放水。這說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最終原則,還是防止美國經濟嚴重衰退。而中美之間的正利差,已經使對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變成了一種沒有成本的行為。在此情況下,央行面對的可能是如潮水般涌來的外資,可能使國內通脹完全失控,實際負利率繼續惡化,導致股市、樓市泡沫越吹越大,最終完全失控。
如果選擇大幅度加快升值速度,結果很有可能是出口萎縮。若內需再出現問題,那么,經濟大調整、失業率大增的局面必然要出現,其痛苦自不待言。此外,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另一結果就是外匯儲備大幅縮水,不知央行對此是否已做好準備。
2008年,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仍是巨大的。一是農產品價格有可能繼續上漲,特別是最近惡劣天氣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將保持在高位;三是資源價格改革不得不進行,在短期內將推動價格總水平上升;四是新《勞動法》執行、工資上漲等一系列因素,將推動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升;五是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將較快傳遞到最終產品;六是強烈的通脹預期必將影響到居民及企業的消費、儲蓄、生產和投資行為,對物價形成支撐,推動物價進一步上漲。
日前,國家動用了將近20年都沒用過的價格干預措施,力圖抑制生活必需品漲價的步伐。我們認為,這樣的政策非常短線。市場經濟的一個核心信號就是價格。如果干預價格,必然導致市場信號扭曲,其直接后果是短缺和產品質量的迅速下降。
在對待價格控制方面,政府一定要吸取資源價格改革的教訓。長期扭曲的能源價格,絕對是中國經濟過熱的罪魁禍首之一。但現在,油價調控與通脹問題糾纏在一起,已更加難于推進。
另一個讓人不放心之處,是企業盈利。目前,人們對2008年企業盈利預期有較大分歧。我們看2008年H股每股利潤增長大約在22%-25%左右,而部分樂觀的機構仍然預測在45%-50%之間。
不過,H股無論轉好還是轉壞,都要到三四月間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判斷。首先,全國人代會后,人們對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走向才會有更多了解;第二,到3月中,我們才能第一次看到2008年的宏觀經濟數據(一二月的數據要一起看才能去掉春節的影響);第三,企業那時可能會對今年的經營環境有更好的把握。
作者為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