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景氣中心于2007年12月進行的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2007年四季度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52(取值范圍在1-9之間),比2007年三季度高0.61點,為2004年以來平均值(圖1)。調查表明,經濟學家對經濟發展態勢的信心平穩回升。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當前經濟整體向好,但投資、貨幣信貸增長偏快,流動性過剩尚難緩解,運行熱度仍然偏高;外貿失衡問題、通貨膨脹壓力趨于緩解;資產價格高位趨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多數經濟學家預期,在世界經濟總體走弱、國際油價高位趨升和國內宏觀調控趨緊的背景下,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趨緩,但不會明顯下滑。

經濟偏熱,波動減少
縱觀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四年的變動情況,可以發現其變動主要是預期的波動。2006年到2007年這種波動明顯減小(2007年三季度除外)。2007年三季度的例外,也許表明經濟學家對當時資本市場過度活躍可能引發強烈調控措施,從而導致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調查顯示,一方面,經濟學家對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態勢滿意度回升,而且對當前的判斷與對未來的預期的差距明顯縮小。
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即期經濟景氣指數與預期經濟景氣指數的算術平均數。從指數構成看,即期經濟景氣指數為5.60,比三季度提高0.33點;預期經濟景氣指數更是從三季度的不景氣狀態4.56回到了景氣狀態5.44;即期經濟景氣指數同預期經濟景氣指數差距從上季度的0.71點縮小到0.16點(圖2)。
另一方面,經濟運行熱度仍然偏高。調查顯示,16%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過熱”,比三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68%認為“偏熱”,比三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16%認為“正常”,比三季度減少3個百分點(圖3)。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經濟仍嫌偏熱,另一方面,經濟學家對未來宏觀調控的預期效應比較樂觀,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的擔心減少,信心明顯增強。
物價不會持續攀升,
資產價格增長高位趨緩
具體而言,在經濟學家們看來,當前經濟運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投資、貨幣信貸增長偏快,流動性過剩問題尚難緩解。
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4.8%,加快0.9個百分點。調查顯示,67%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過快”,比三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33%認為“正常”。
相應地,2007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10%,增幅比上年末高1.03個百分點;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6.72%,都繼續保持較快速度。
調查顯示,69%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比三季度增加6個百分點;31%認為“正常”。
考慮到巨額貿易順差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多數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流動性過剩問題不會出現緩解。其中27%的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國內流動性過剩所帶來的壓力將“加劇”,46%認為將“持平”,只有27%認為將“緩解”(圖4)。

——出口增幅回落,外貿順差快速擴大趨勢有望得到遏制。
2007年中國出口比上年增長25.7%,增幅比上年低1.5個百分點,比2007年前三季度低1.4個百分點。調查顯示,56%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出口需求“旺盛”,比三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43%認為“正常”,另有1%認為“不足”。
同時,只有12%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出口增長會“加快”,比三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比認為會“減慢”的低23個百分點;還有53%認為會“持平”。相反,51%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進口增長會“加快”,比三季度增加9個百分點,比認為會“減慢”和“持平”的經濟學家分別高46個和7個百分點。
在出口增幅回落、進口增長加速的情況下,外貿順差過大問題將趨于緩解。2007年中國外貿順差262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7%。調查顯示,76%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外貿順差“過大”,比三季度減少6個百分點;24%認為“正常”。
同時,31%的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六個月“順差增加”,比三季度減少8個百分點,并一改前三個季度的情況,比預期“順差減少”的低9個百分點(圖5)。調查表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順差過大的問題正隨著出口增長放緩和進口增長加快而趨于緩解。

在經常項目順差增長趨緩的同時,主要取決于外商直接投資的資本項目順差在增長偏快的基礎上也趨于穩定。調查顯示,75%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會“持平”,比三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13%認為會“加快”,12%認為會“減慢”。
——通貨膨脹壓力將有所緩解。
調查顯示,對于2008年CPI漲幅,54%的經濟學家認為達到或超過5.0%,比三季度減少1個百分點;平均預測值為5.0%,比三季度低0.1個百分點。
50%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通貨膨脹率會比2007年“上升”,比三季度減少9個百分點;認為會“持平”、“下降”的分別占34%和16%,增幅比三季度分別增加4個和5個百分點(圖6)。
同時, 9%的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會“全面通貨膨脹”,超過六成(64%)認為會出現“結構性通貨膨脹”,17%認為“不構成通貨膨脹”,另有9%選擇“其他”。
調查表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物價不會延續2007年持續攀升的態勢。考慮到比較明顯的“翹尾”因素以及國際石油、糧食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2008年物價會在一個相對高位上保持平穩,且價格上漲較多的將限于食品及可能政策性調價的公共用品,如水、電、成品油等。
——資產價格增長高位趨緩。
首先是房價。一方面,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房價水平偏高,增長偏快。調查顯示,認為目前平均房價水平“過高”和“較高”的經濟學家分別高達47%和51%,只有2%認為“正常”。而且50%的經濟學家認為目前房價上漲速度“過快”,43%認為“較快”,只有7%認為“正常”。

另一方面,經濟學家預期房價漲勢放緩。關于未來六個月國內房地產價格,只有5%認為將同比“上漲10%以上”,比三季度減少13個百分點;47%認為“上漲5%-10%”,比三季度減少22個百分點;28%認為“上漲5%以內”,比三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15%認為“持平”,比三季度增加13個百分點;還有5%認為“下降”(圖7)。
其次是股價。一方面,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股市或多或少存在泡沫,另一方面,經濟學家預期股價仍將平穩趨升,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其中,36%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國內股市價格會“上升”,比三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45%認為會“穩定”(或小幅波動)”,比三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19%認為會“下降”(圖8)。
——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一方面多數經濟學家預期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大。調查顯示,60%的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六個月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升值3%以上,其中43%預期“升值3%-5%”,比三季度增加12個百分點;17%預期“升值5%以上”,比三季度增加12個百分點。而預期“升值3%以內”的則從三季度的58%減少到37%;還有3%預期“基本穩定”(圖9)。
另一方面,升值壓力發生結構性變化:來自美元的升值壓力大幅減小,而來自歐元和英鎊的壓力則驟然增大。調查顯示,44%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元“高估”,比三季度減少16個百分點;認為“合適”和“低估”的分別為35%和21%。而認為歐元和英鎊“高估”的則從三季度的28%和29%分別驟增至49%和52%;認為“合適”的則從52%和56%分別銳減到31%和33%。認為日元“合適”的經濟學家比重仍然高達56%。
外部危機影響不大,
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可望緩解,對中國影響較小。調查顯示,46%的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將“逐步緩解”,比認為將“繼續惡化”的高27個百分點;認為將“延續目前狀況”和“說不清楚”的則分別占24%和11%。
調查表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繼續惡化的可能性較小,但問題的解決尚需時日。
盡管如此,絕大多數(88%)經濟學家認為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較小”,比三季度增加9個百分點;認為影響“較大”和“很大”的分別為11%和1%(圖10)。
經濟學家判斷,世界經濟走勢總體趨弱。受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經濟學家調低了對2008年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期。
調查顯示,38%的經濟學家認為與2007年相比,2008年世界經濟總體趨勢是“惡化”,比認為“好轉”的高23個百分點;47%認為“不變”(圖11)。
調查表明,經濟學家對2008年世界經濟走勢預期總體趨于謹慎。
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國際石油價格將高位趨升。調查顯示,57%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六個月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會“小幅上漲”,比三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4%認為會“大幅上漲”,比三季度減少9個百分點;23%認為會“平穩”,比三季度減少1個百分點;16%認為會“下降”(圖12)。
調查表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國際石油價格將保持高位趨升態勢,但幅度趨于緩和。
在世界經濟總體走弱、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以及宏觀調控政策趨緊的大背景下,經濟學家普遍預期,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步伐總體趨于放慢。
調查顯示,39%的經濟學家預測2008年GDP增長達到或超過11%,比三季度減少13個百分點;平均預測值為10.5%,比三季度低0.3個百分點。
作者供職于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