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銀根繼續抽緊對H股是短期利空,但對中國經濟有長期的好處

2008年1月,H股市場損失慘重,H股指數當月下跌23%,紅籌股指數也下跌了17%,這樣的跌幅屬于十年罕見。雖然2月有所反彈,但我們判斷,這次的反彈最有可能是典型的熊市反彈,在沒有基本面進一步轉好的支持下,市場可能再次下探1月低位,甚至更低位。
這次反彈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基于某些人對中國冰雪災害后政府政策的新判斷。他們認為,由于國際大環境的挑戰和1月雪災的影響,中國“從緊”的貨幣政策一定會放松。我們則堅決認為,目前政府的首要任務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把通貨膨脹控制住。 我們不應該因一些突發事件,改變經過慎重考慮而達成的政策共識。如果目前這種宏觀調控政策有所改變,后果可能是很可怕的。
我們對1月中國的CPI數據持一些保留看法。首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和之前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在某些方面頗有偏差。例如,統計局公布的水產品價格上漲了8.7%,而商務部公布的上漲幅度是21.1%。類似情況還有蔬菜(13.7%的漲幅相對于53%的漲幅)和水果(10.3%對18.9%)。當然,兩者的數據采集方式、截止日期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很有把握,就是2008年的通貨膨脹可能還遠沒有見頂。
而這一輪物價上漲的洪峰仍未過去的原因,除了居高不下的“翹尾”因素,以及雪災帶來的漲價因素,我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流動性過剩。在這個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情況下,其他的措施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特別是一些所謂的臨時價格控制,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價格上的穩定,但混淆了中長期的供求關系,從長遠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今年的通貨膨脹水平應該在一季度見頂,但是我們認為,爆發全面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正在日益增加,特別是以過去的經驗來看,8%的通貨膨脹是一個警戒線,一旦超過8%,就很有可能引起消費者及生產部門行為變化,使得通貨膨脹加速上升,達到雙位數。而這種局面一旦形成,后果不堪設想。
根據國家統計局各地調查總隊的數據,1月各地CPI漲幅均創新高,但一些地方的漲幅比全國平均數字高出2個百分點。其中,新疆的物價漲幅達到9.5%,其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達12.1%。從整體上看,沿海以及發達地區物價漲幅相對較小。如1月蘇州市、南京市物價漲幅分別為6.1%和6.6%,浙江、廣東的CPI漲幅為6.6%,湖南、江蘇漲幅為6.1%,而內陸地區烏魯木齊市、成都市1月物價同比漲幅則分別達到7.6%、7.3%;河南開封市、陜西西安市物價同比分別上漲9%和9.6%,漲幅都高于沿海地區。
內陸地區的收入本來就低于沿海地區,隱性收入更少,而由于其食品開支所占比重大,物價上升過快時,受影響更大,對通貨膨脹的承受力更低。如果通貨膨脹持續高企,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它很有可能變成社會問題。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考慮,加上1月中國經濟(包括出口)都比預計強勁的事實, 我們認為政府不會也不應該在目前的情況下放松銀根,從而冒通貨膨脹失控的風險。雖然銀根繼續抽緊對H股是短期利空,但對中國經濟有長期的好處。
另一個困擾H股走勢的不利因素,則是A股的動蕩、大小非解禁、再融資壓力、IPO計劃陸續出臺等,從資金面上均促成A股的弱勢。
但是,A股市場的最大致命傷,仍然是估值相對偏高和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2007年的企業盈利包含了太多的投資收益,一旦市場下跌,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會隨之縮減,接踵而來的就是市盈率的下降,形成一個循環下降軌道。而A股的風吹草動,對H股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投資者都關心,在H股已從高位下跌了三分之一的今天,市場是否已經見底?如果歷史能給我們任何借鑒的話,我們的判斷是——仍然沒有。從1993年7月到現在,H股一個長期的P/B(市凈率)區域是1.5倍-2倍,而現在H股的P/B值仍在2.6倍左右。
作者為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