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敗侵蝕俄經濟
回扣和敲詐文化滲透商業環境
繁榮的經濟是俄羅斯政權平穩過渡的最大保障。但當前,俄企業界同克里姆林宮以及地方政府間的矛盾和沖突正呈愈演愈烈之勢。回扣和敲詐的文化已深深滲透到俄商業環境中。在地方市政工程中,承包商在計算成本時,都要考慮到腐敗給他們帶來的額外負擔。
2003年,克拉斯諾達爾的一名雕塑家,從俄藝術院獲得重建凱瑟琳二世雕像的合同。當時,這位藝術家為這座12米高的雕像預計的成本為320萬美元,但他沒有在成本中考慮到回扣的因素。最后,市政府只付給他部分款項,其中66.7萬美元則直接進了市政府的腰包。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缺乏透明度、地方官員素質糟糕,已成為困擾整個俄羅斯的系統性問題。而既得利益和權勢集團盤根錯節,也成為俄政治腐敗的最根本原因。
普京指定的總統候選人梅德韋杰夫已意識到,俄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在于國家對法律的漠視。他曾表示,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像俄羅斯這樣不尊重法律。分析認為,如果能展示出根除那些既得利益的政治勇氣,他將有機會改變俄羅斯。
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2月21日
日本銀行幸免于難
與次貸關聯的虧損不大
當歐美的大銀行紛紛在次貸危機中報出巨虧之際,日本的同行似乎幸免于難。有人懷疑日本銀行隱瞞了他們與次貸相關聯的虧損情況。他們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在國際資金流動性方面扮演著核心角色。但迄今為止,日本最大的三家銀行公布的與次貸關聯的損失僅為50億美元。相比之下,歐美的大銀行至少損失了1300億美元。
日本大藏省就此進行了澄清,認為日本銀行之所以損失不大,是因為日本銀行都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金融危機,因此危機防范意識較強。而危機衍生出的嚴格的申報制度,使得銀行即使試圖隱瞞損失,也相當困難。
近年來,日本銀行大多將注意力放在企業合并和系統整合方面,對高收益率、高風險的產品一直較為謹慎。日本國內過低的借貸利率,也使得這些銀行在投資高回報的證券方面顯得動力不足,因為他們無需涉足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即可獲得更高的回報。
美國《商業周刊》2008年2月25日
墨累河的困境
澳各州博弈水資源
墨累河一直是澳大利亞農業最重要的水源,流域覆蓋澳六個州中的四個。但過去一年半,墨累河水位不斷下降,持續的干旱、氣候變化以及超過100年的灌溉系統,使如今的墨累河陷入歷史上最嚴重的枯水局面。官方預計,到明年6月,墨累河水系有75%的概率面臨更低的水位。
對墨累河水資源的爭奪也成為各州間博弈的焦點,特別是在地處墨累河上下游的各州之間。比如,新南州的果農和維多利亞州的葡萄種植園主指責說,昆士蘭州的棉農攫取了太多的水資源。
為了更好地將水資源用于農業,澳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曾在上世紀90年代建立了水交易市場,允許各州間就水資源分配進行交易。但市場效率因州與州之間管理規定的差異而被削弱。有關專家指出,解決之道在于實行一套并行的方法:農民需改變對灌溉水資源的使用方式,承擔更多成本;聯邦政府也應從農民手中購買水資源,以此拯救日益枯竭的國家濕地。
英國《經濟學人》2008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