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龐大的移動通信4G研發計劃即將啟動,但焦點在于中國從自有的TD-SCDMA標準十年掙扎中學到了什么

3G未至,4G已近。
又是手機,又在無線通信領域。如果沒有意外,在今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之后,一個大膽的科研計劃即將正式啟動。它的投入規模之大、參與力量之多、產業影響之深,將令人嘆為觀止。
新科研計劃為期長達15年,清晰勾勒了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從第三代(3G)到第四代(4G)的演進道路,其結局勢必影響中國甚至全球“4G時代”的版圖??蒲杏媱澋膮⑴c者多惜字如金,他們曾為此簽下保密協議,保密協議將在方案公布后方才失效。按照一位計劃論證過程主要參與人謹慎透露的說法:“未來15年可能的技術都包括在內,有3G的產業化、3G后的增強技術,也包括了4G的內容?!?/p>
這一重大舉措的影響力毋庸置疑。2007年12月26日,這個被稱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下稱“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已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
《財經》記者從多方證實,重大專項僅國家財政投入至少在200億元以上,總投入甚至可能超過700億元。而在無線通信領域,鐫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印記的TD-SCDMA(下稱TD)技術,在過去十年的投入總和亦不過50億元。
與此同時,爭奪已經展開。從這個龐大的計劃醞釀之初,由誰來主導、以何種技術為基礎打通中國4G之路,就已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計劃從上至下,又從下至上,幾經反復,才最終成形。
據《財經》記者獲悉的方案輪廓,已深刻影響了中國通信行業近十年進程的TD,將在未來十年繼續施加其影響力;而沿著TD復雜的足跡,一個更加開放的4G研發架構正在搭建之中,其目標,理當朝向迅速產業化的商業前景。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其中的亮點亦清晰可見。
無線時代
僅有決心遠遠不夠?!澳懿荒艹晒€得看兩點:一是有沒有技術、人才和知識產權,二是有沒有在復雜嚴峻的條件下做市場普及和推廣的策略”
世界在信息產業狂飆中疾行。急追世界的中國人,有意或無意,已經歷一輪無線通信科技知識的洗禮和普及。“2G”或“3G”,“GSM”“CDMA”或是“TDS-CDMA”,這些英文縮寫字母,包含著新技術和新概念的復雜內涵,早已經融入了中國業界人士日常生活的常用辭典。它們記載著急速變遷的時代軌跡(參見本期“從2G到3G到4G”)。
十多年前,富人們才用得起的手提“大哥大”還宛若眼前,第一代無線通信系統(1G)早已是明日黃花。以數字技術取代了模擬技術,第二代無線通信技術(2G)自上世紀末大行天下。當時,普通人還在為各種新款手機的亮相而興奮不已,而3G的輝煌已經在招手。
2G仍是語音的時代,3G則使無線通信進入圖像與視頻世界。2006年以來,3G在世界上已經跨入商用推廣普及期(詳見本期“3G啟示錄”),但在中國迄今尚未正式起步。而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4G現在已經曙光在前。按專業界人士的說法,4G到來的時間可能早至,當在2012年左右,距今只有四五年了。
從3G到4G,以數字來衡量,意味著數據傳輸速率從每秒2兆提至每秒1000兆。如果說,3G使手機從語音時代跨入圖像和視頻時代的門檻,4G將把手機推上視頻時代的高速公路——在這里,下載一部數百兆大小的電影,只需要幾秒鐘時間。時至近日,擁有全球最大移動通信市場的中國,已經或力爭躋身于世界級通信及通信設備企業的中國業界,對于未來的4G必然雄心勃勃。
于技術的意義上,這種雄心關注國際標準的確定。未來的4G選擇什么樣的技術標準?這些標準之一倘具備或是部分具備中國企業享有專利的技術,可能帶來4G時代中國可獲得的巨大利益,關系到中國未來的市場格局和技術選擇,也關系到4G時代的世界產業版圖。
即將啟動的龐大科研計劃就凸顯了中國政府的決心。不過,恰如UT斯達康首席科學家楊景指出,僅有決心還遠遠不夠。“能不能成功還得看兩點:一是有沒有技術、人才和知識產權?二是有沒有在復雜嚴峻的條件下做市場普及和推廣的策略?!?/p>
迄今為止,站在3G的門檻上,中國握有尚未商業化、但得到國際3G標準認可的TD技術。其競爭對手,則是同樣獲得認可、世界上已經相當成功且廣泛商業化的公司——由美國高通公司掌握的CDMA2000、主要由歐洲電信企業掌握的WCDMA,以及兩大成功標準的演進技術等。在3G來臨之時,中國的TD還面臨著某些技術障礙,其即將開始的商業化進程必然充滿挑戰。
TD: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的實施,意味著中國將聚焦在TD和其未來的演進道路上
再有一個月,至2008年3月,“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就要公之于眾。幾乎沒有人懷疑TD在其中的影響力。
“中國在3G時代有為國際標準所接受的TD,是一個重要突破?!薄靶乱淮鷮拵o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編制委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侯自強這樣表示:“保證中國在未來寬帶無線通信方面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它的目的,不單是我們擁有多少用戶,而且是在未來擁有多少知識產權?!?/p>
中國TD標準的重要推動者、原大唐電信集團董事長周寰證實:“以TD為基礎,到HSPA(High Speed Downlink/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下行分組接入技術,3G技術的增強版本),再到將來的4G技術,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中都有所體現?!敝苠疽彩恰靶乱淮鷮拵o線移動通信網”專項11人論證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參與了“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討論的專家告訴《財經》記者,由于此專項的投資規模巨大,影響深遠,參與討論的單位和專家人數遠超以往,時間跨度也非常長,論證過程非常復雜。
嚴格地說,2006年2月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下稱綱要),確定了未來15年力爭取得突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就包括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此舉可視為中國4G籌備的前奏階段。
此后,信息產業部于2006年11月披露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其中“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的項目中,包括了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增強型3G研發與產業化以及B3G研究開發。這已經與4G明確呼應。
其時,“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編制專家組已經成立,意味著中國的4G籌備正式啟幕。
此一時期,“中國版TD試驗網”在朝向3G商用的實踐中忽而柳暗,忽而花明,而決策層的態度越來越明確地指向支持TD。中國政府以拒絕發放3G牌照的態度,表明要在本國3G市場推進TD標準。而對于已落后于3G產業化進程的TD來說,如果不能獲得新的動力與支持,商業生存空間將不容樂觀(參見本期“TD升級路”)。
怎樣為已經投入巨額資金的TD標準謀求更為寬裕的生存空間?“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專項策劃正當其時。專項專家組鼎力維護TD。不止一位重大專項論證委員會的專家向《財經》記者證實了這一龐大計劃的基礎——“TD肯定會是主線索”。
“如果不抓住眼前這兩年的時間,可能會徹底失去機會?!币晃蛔允贾两K參與了TD測試的工程師直言。
在信產部“十一五計劃”披露的無線寬帶通信有關內容中,關于“增強型3G研發與產業化”一項,也著重強調“增強型TD的研發與產業化”。“這一點對TD尤為重要,”大唐移動負責技術的高層告訴《財經》記者,“這樣一條道路保證了TD能夠平滑演進,也就保證了這一技術標準的長久生命力?!?/p>
荷蘭銀行分析師Wendy Liu在其最新報告中分析說,“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的實施,意味著中國將聚焦在TD和其未來的演進道路上。
政府態度已明。企業選擇即成為中國未來在3G和4G道路上如何推進的關鍵。

700億元與新機制
計劃模式要改變。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中,政府將把大量資金直接投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實驗室
為了在3G時代分享利益,中國已經付出了很多;為了未來的4G,中國正在考慮付出更大的成本。國家會拿出多少錢?怎么花這些錢?最后的方案,同樣會在今年3月中旬人代會期間面世。
如同不久前通過的大飛機項目和登月計劃,“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是中國面向2020年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內容之一。就內容而言,它意味著三方面的研發需求:海量的新一代移動(cell)通信、寬帶無線接入,以及短距離傳感器網絡(即類似于WIFI的熱點覆蓋如何實現高速度——編者注)。
據財政部人士介紹,截至2020年,包括“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在內,共設立16個重大科技專項。經測算,包括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和企業在內,總投資將達到1萬億元之巨。其中,中央財政直接承擔的經費有2000多億元,每個項目均將獲得上百億元的資金支持。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毫無疑問將從中獲得關鍵性支持。北京郵電大學新技術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編制委員的張平告訴《財經》記者,這一專項研發,政府將會直接投資200多億元,參與專項的企業自籌資金500多億元,總計投入達700多億元。
“中央財政投入主要是在前期基礎研究階段。到了產品的開發和產業發展階段,主要還是依靠市場。投入方式是預算撥款。”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分析說,“財政部確定的原則是成熟一個,啟動一個;設專款保障一個?!?/p>
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2007年底的講話中已經透露,這一項目將會由信產部具體負責實施?!敦斀洝酚浾邚亩鄠€渠道獲悉,信產部很有可能會成立新的機構,專門負責協調和組織研發力量,管理國家研發資金的使用。
中國政府也在考慮在這個重大專項的研發過程中試驗新的機制。以前科研項目的資金多數是由科技部直接劃撥給研發單位,在研發成果出來之后,再由科技部組織驗收。
“很多項目在領導來驗收、慶功完畢之后就被束之高閣,結果大批研發資金投入白白流失??蒲性核c企業不一樣,他們的考核標準是完成了多少科研項目,而不是科研項目最終的實際效果如何?!卑步輦愔袊竟こ處熩w鑫翔曾多次參與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他認為,“這不能完全歸罪于這些科研院所,根本上還是科研體制帶來的弊端。”
“國家的科研經費在劃撥給科研院所之后,基本上也就成了一次性的投入支出,”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告訴《財經》記者,“但是很多時候,這些資金的管理并不完全能夠跟上?!?/p>
這一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時代烙印的研發資金募集、使用和管理模式,可能會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中獲得不小的改善——政府將把大量資金直接投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實驗室。
參與專項論證過程的科技部官員強小哲告訴《財經》記者,作出這一改變,是為了讓有能力的企業真正參與到這一大研發項目當中來。
惟來者可追
中國TD的困難還不僅在于“遲到”。當TD終于跌跌撞撞完成產業化最關鍵的一步時,電信產業的技術版圖已發生巨變
中國業界正在作出選擇。
今年2月14日,60歲的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在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明確表示,將攜手英國沃達豐、美國Verizon,加入“長期演進技術”的測試。在這里,“長期演進技術”英文為Long Term Evolution(下稱LTE),系指原有的3G或前3G技術通過革新演進,進入后3G和4G時代。LTE即屬4G范疇。
LTE的技術測試無疑需要運營商的配合。中國移動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下稱中國移動),不僅是中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移動運營商。有關會議資料顯示,中國移動與英美兩大運營商的測試將主要集中于兩類,一為“LTE頻分雙工”(即LTE/FDD,FDD為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LTE之一),一為“LTE時分雙工”(即LTE/TDD,TDD為Time Division Duplex,時分雙工,LTE的另一工作方式)。在這里,時分雙工(LTE/TDD)即囊括但不限于中國的TD標準向后3G技術演進。
王建宙和他率領的中國移動再一次立于潮頭。不過,中國移動能有此舉不僅因其面對未來,還因其背負昨天。
在中國國內,這艘中國移動通信業的“航母”已承擔了數量最多的TD試驗網承建。中國移動因此使命在身——與TD的主要研發者和推動者大唐電信集團一樣,要為這艘遲到的大船找到未來的航向。
八年前,《華爾街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自主3G標準的呼吁者們,稱TD會是“中國的一只金鵝”。遺憾的是,這只“金鵝”在商業化道路上苦苦摸索多年,仍未下出金蛋,其顯而易見的市場風險至今令參與籌建的運營商們猶豫不決。中國政府為了等待這一標準產業化的成熟,已將3G牌照發放一延再延。
在中國,從進入商業化階段起始,印有“中國造”標記的TD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令運營商備感頭疼;即使是希望獲得移動牌照心情最為迫切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亦并不情愿在這里投下賭注。中國移動亦然,董事長王建宙直至2006年仍公開表示,中移動希望推進WCDMA網絡的建設,并進而向HSPA升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信運營商高層在按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TD最大的風險是市場風險——取決于老百姓買不買。中國消費者選優擇優意識非常強,不會像韓國人那樣因為是國貨就買?!?/p>
承建TD試驗網的工作,最終作為行政性任務由中國移動、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分攤,其中中國移動承建八個城市;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則分別負責北京、青島和保定的前期組網工作,而北京試驗網也已在2007年前移交給中國移動。
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一位接近大唐電信集團高層的人士預計,TD將在今年2月至3月期間開始運營?,F在,中國移動TD終端的招標已經開始,3萬部手機、1萬部數據卡的招標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象征意義不小。
對于TD的市場檢驗即將開始,而中國TD的困難還不僅在于“遲到”。當TD終于跌跌撞撞完成產業化最關鍵的一步時,整個電信產業的技術版圖,已經與中國提出TD標準之初有了巨大變化。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從全球范圍看,3G在商業上的成功,未能重現當初數字信號取代模擬信號時所創造的輝煌。
“3G更多地是對2G(GSM)的替代,”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侯自強表示,“今天TD在中國遭遇的困難也是一樣。對中國移動來說,同樣多的用戶,如果還是做語音業務,搞這樣的3G就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做寬帶相關的視頻等業務,又顯得帶寬不足——雖然比GSM要好,但不是大突破?!保▍⒁姳酒凇?G啟示錄”)
可以想知,時刻關注著國際市場風云變幻的王建宙們此時是何感觸。作為專家的侯自強更直言:“TD真正的機會,可能要在4G時代了?!?/p>

眾人拾柴
未來新的技術發展,應有更多的企業參與研發,并分享專利成果
渴望在產業標準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產業界,將希望重新寄托在4G標準研發上。期望與慣性都指向TD?!耙粋€十幾年的計劃總要有個立足點,從立足點往前發展?!庇兄袊癟D之父”之稱的原大唐移動首席科學家李世鶴表示。
很顯然,在TD發展的過程中,大唐電信集團始終作為核心的技術專利擁有者和推動者的形象出現。借TD之沖力,大唐集團仍會成為中國沖刺4G時代的一個主導者,其本身自然也躊躇滿志。
不過,諸多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的實施,以及后續4G標準的啟動,盡管需要考慮TD研發主體的延續性,但絕不能僅僅依靠大唐電信集團。未來新的技術發展應有更多的企業參與研發,并分享專利成果。
2008年1月7日,就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不久,大唐電信集團與愛立信即宣布成立LTE聯合研究中心,共同推動LTE/TDD技術標準的發展及相應的研發工作。愛立信的技術偏長于TD的技術對手WCDMA,兩者合作,本身就是新的姿態。這表明,單獨握有并執著于TD技術的大唐電信集團,也在商用的意義上尋求合作乃至融合。
就在大唐電信宣布與愛立信合作的同日,另一家中國大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也宣布,在科技部組織召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會上,華為無線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華為實驗室)順利通過,成為“惟一一家在無線通信接入領域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企業”。
此外,中興通訊、阿爾卡特朗訊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也已在進行LTE/TDD的研發。2004年11月,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與大唐移動成立合資公司,推進TD的產業化。
2005年,中興通訊開始在TD方面發力,在此后的產業化進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其所獲得的市場份額也最大。平安證券分析師劉軍分析認為,中興通訊拿下了中國移動集團TD試驗網無線接近45.54%的市場份額。
大唐電信集團接近“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的人士透露,大唐曾在2007年間提出4G方案,但也有其他部門、機構和公司提出其他方案。根據“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精神,有關資金將根據各項目和參與廠商的不同分配下去。
“比如,科技部剛剛審批的華為實驗室、大唐電信集團的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大唐實驗室),都有可能獲得重大專項的資金支持,但側重點會各不相同。”這位消息人士透露。
有多個企業的參與,不僅可以使中國采摘未來TD成熟之果更具把握,而且為未來中國4G技術的演進保留了多種技術可能性。業內資深觀察家指出,大唐、中興、華為三家中國電信設備商,在4G時代的策略和方向并不一致。中興、華為作為充分市場化的公司,均同時在TD、WCDMA、CDMA2000以及WiMAX在內的所有技術標準中下注,中興和華為還是WiMAX論壇董事會成員。只有大唐專注于TD標準的演進。
如果這些參與者如愿與償,中國為4G研發搭建的這個框架顯然較之TD時代開放和進步得多,但是它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
其一,在吸納了更多公司參與之后,未來如何處理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在知識產權上的比例,將成為一個敏感而復雜的問題。對于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從華為實驗室中產生的科研成果,政府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分成和歸屬的難題。大唐與中興雖同屬國有控股企業,但一個準備上市,一個已經上市,其實驗室的設置和歸屬同樣存在類似問題。
其二,由于重大專項涉及部門龐雜,財政部、發改委、信產部、科技部等均參與其中。未來是否會出現部門“山頭之爭”問題,也同樣引人關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研發領域引入競爭和結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研發投資風險。競爭不可怕,重要的是中國需要建立良性選擇機制,在競爭之中選擇真正優秀適用的技術。
妥協與融合
主流標準與主導者——4G時代的“熊掌與魚”可兼得乎
在TD的所有遺產中,最尷尬之處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用戶,且其困守中國一隅幾成定局,國際市場空間無從談起。以此為鑒,中國在即將啟動的4G標準研發上,正在嘗試一種更為開放和務實的態度。
簡要地說,未來通向4G的長期演進技術(LTE)有多種技術提案,主要分為頻分雙工與時分雙工兩大類,分稱FDD和TDD。兩類中又有不同分派,中國的TD,屬TDD,亦即時分雙工中的一支。
中國業界的努力旨在尋求多方位的兼容。同樣是王建宙和他的中國移動在行動,同樣是在海外。2007年11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大會上,通過了由中國移動聯合27家海外公司提出的LTE/TDD融合幀結構建議——在這里,“融合”既指TDD內部兩個版本之間的融合,更包括TDD與FDD的兼容。
“此前歐洲也在搞一個TDD的LTE版本。如果出現兩個TDD方案的話,就可能出現TD只在中國使用而不是一個國際標準的風險?!痹袊苿蛹瘓F副總裁李默芳告訴《財經》記者,“因此,中國移動建議,要把兩個TDD方案融合在一起,還要把TDD與FDD融合在一起?!边M一步實現與FDD兼容,也是這一融合方案的目標之一。
在當前的融合方案當中,雙方都做了一些妥協和讓步。李默芳認為,這一方案“盡可能地保留了中國的知識產權,對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此事意義深遠,非同小可?!焙钭詮妱t在他的博客中寫道:“這為TD進入國際(4G)主流標準開啟了大門,可以在國際主流的通信標準的戰場上直接與發達國家競爭,與跨國公司競爭。”
侯自強認為,“WCDMA有幾億用戶,而TD現在才剛開始,規模比較小,隨時都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如果我們融合到主流標準里面,有一部分專利是我們的,我們也就成為主流了?!?/p>
“單純依靠國家行政干預來維持TD的所謂江湖地位,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的一位專家指出,只有融入國際標準的主流參與競爭,才可以保證利益最大化。
“不論設備制造商還是運營商,都是支持(融合)的,因為這對他們都有利?!痹搶<蚁颉敦斀洝酚浾叻治稣f,中興、華為這樣的電信設備商由于其市場定位在全球市場,因此標準的融合統一對他們更有利。
融合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報告中,大唐移動總裁謝永斌在提到4G標準的原則時也明確提及,TDD和FDD將采用統一的網絡架構,并從市場角度考慮演進路線的可能性。
北京郵電大學無線信號處理與網絡實驗室的汪劍鋒則撰文分析,WCDMA的啟動商用時間較早,如果能實現FDD與TDD融合,很多FDD系統也將支持TD的演進版本,這對TD-SCMA的長期演進來說是利大于弊。此外,在頻譜資源方面,TD所處的TDD頻段更為豐富,很多WCDMA運營商可以考慮在不增加額外投資的情況下,在有限頻譜資源上提供服務。
“中國移動急于在LTE產業進展上體現自己的話語權,是中國移動希望通過推動LTE來反向增強自己可能需要運營的TD網絡的前景。”一位運營商技術部負責人分析說,TD演進中的趨勢越來越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追求更為融合的國際化標準的合力已經出現。
對于TDD融合的結果,也有分析人士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相對TD來說,LTE/TDD融合標準國際化參與程度高得多,在標準環節上,跨國公司占據話語權。好消息是,TD融入主流標準;壞消息則是,國內設備商從3G時代TD的主導者變成了LTE/TDD里的參與者,歐美設備商作為3G時代TD的反對者,現在卻成為LTE/TDD的同盟軍。
悲觀論者有之?!斑@絕對不是什么TD的勝利,”一位運營商技術部負責人表示,“此舉事實上是進一步把TD邊緣化了,從一個獨立的國際標準淪為國際標準的一個選項?!?/p>
不過,支持者仍是主流——與其困守一隅,不如走出去與主流標準融合,而這一融合之舉可能會對中國未來自主標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侯自強告訴《財經》記者,“(4G)未來大局已定,中國會與LTE一起走,會融合在一起。我個人認為,我們單獨提一個(4G標準)的可能性很小?!?/p>

TD昨與今
還遠未畫上句號的TD實驗能不能成為一面鏡子?“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意志如何與市場的選擇很好地結合起來”
TD仍在繼續其規模化商用之路。但是,真正留給TD表演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荷蘭銀行分析師Wendy Liu 認為,如果LTE(即指4G——編者注)在2012年開始商業化,只會為3G的使用周期留下四到五年的時間,大規模的建3G網將會不“經濟”。
TD過往十年的經歷,給中國通信行業自主研發道路留下的鏡鑒頗多。回望過去,應當具體由哪些企業承擔自主標準研發和產業化?是自成體系還是融入主流標準?方方面面,TD的經驗和教訓,都將深刻地影響到即將開始實施的“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
“從怎么提出標準、怎么做研發再到怎么做推廣,TD都是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了當前中國電信研發以及產業化的水平,特別是政府有關部門在這種組織實施方面的能力?!北本┼]電大學教授樓培德分析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意志如何與市場的選擇很好地結合起來?!?/p>
業界普遍承認,當前TD最大的軟肋,在于其名為國際標準,但至今仍是“中國標準”,參與企業、布網地區基本都在中國。2007年,韓國SK電訊在韓國國內建設了一張TD的試驗網,成為其國際影響力的惟一證明。但是,有熟悉該試驗網進展的人士介紹,韓國試驗網很小,更多地是SK電訊為進入中國而貢獻的“禮物”。
“TD要想成功突破發達國家市場的難度相當大,這些市場的運營商肯定會選擇技術最成熟、產業化最強的技術標準?!毙女a部一位官員表示,“TD開拓國際市場,更應該考慮一下發展中國家市場。
華為的一位副總裁則指出,大唐電信在TD上的固步自封、嚴防死守導致了TD產業化進程的落后。中國的TD至今都推不出競爭力很強的終端產品,已經推出的產品存在各種問題,加大了運營商的市場風險,使其不愿卷入TD。
新的4G之路上,中國需要重思TD標準進程中遭遇的種種經驗與教訓,并在此基礎上重建一個開放的、市場化的、也包含多種可能性的架構。
不同的公司、機構和利益集團已在試圖參與并左右這一前景。電信設備商中,大唐、華為、中興通信及一些外資在華企業都相當活躍;電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在積極提出標準建議,并試圖成為技術發展道路上的主導力量;即將加入移動通信市場的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亦在高度關注中國4G之路。
“中國移動之外的三家運營商的困境,或多或少都與TD進展的緩慢有莫大的關系。但是作為國家戰略,推進TD以及自主標準的發展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敝袊娦派虾Q芯吭阂晃回撠熂夹g研發的人士表示,“我們和中國網通會參與部分無線寬帶項目的技術試驗。”
截至目前,中國的4G路表現了中國繼續推進TD技術繼續演進的決心,但并未完全堵死其他的可能性?!埃ㄟ@個專項)一直要到2020年,未來的各種可能都會考慮進去,這個項目包括但不只是4G。”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項論證委員會成員告訴《財經》記者,“方案有好幾條技術路線,不能說絕對就是TD。”
國際電聯將從2008年開始征集4G標準,電信研究院無線標準所副所長王志勤介紹,這一征集的時間是從2008年10月開始到2009年6月。
還有一年半時間——中國是單獨提交自己的4G標準,還是提出LTE/TDD的融合標準,抑或有第三種方案?答案很快就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