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海”風的流行,已把企業帶進“死海”而不是“生地”!
眾多企業寄予厚望的藍海戰略,如今在全球的確熱得燙手。但讓人震驚的真相是,藍海戰略在全球發達國家中的頂級企業中,僅僅只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象分,那些聲明顯赫的企業最終都在藍海戰略面前選擇了克制,最信奉藍海戰略的韓國三星、現代等企業,現在倒是停滯不前。
藍海戰略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為在它描繪的全新圖景中,出現的是一種沒有對手競爭的理想化局面。其實,“藍海病”是一種“軟骨病”,很多企業之所以想創建藍海,骨子里不僅有對于利潤的渴望,同時還因為對于競爭的懼怕。一旦“藍海”再度變成“紅海”,企業遭遇針鋒相對的競爭對壘,必然會出現潰不成軍的局面。
“藍海”夢只是烏托邦。其實沒那么多“藍海”的領域。原因很顯而易見,在中國市場,許多行業門檻太低,科技含量太低,原料優勢壁壘等等太容易被打破。
首先,發現一個“藍海”就實屬不易。以中國消費品市場為例:號稱代表茶飲料走出差異化路線的某種茶飲料,是一種茶溶液的濃縮物,看來被逼上了濃縮果汁的路線,乍看是“藍海”,可不知連隔夜茶都不喝的中國人怎么喝這保質期兩年的濃茶湯?今年的“果醋藍海”更是遭殃的重災區,三村五店十里百家,成了價格戰的汪洋。
其次,守住一個“藍海”更不現實。“模仿跟風,后發制人”是中國企業的“優良傳統”,許多企業在絞盡腦汁之后,仍覺得找一家行業的領導者然后跟著他們的“尾燈”前進一定會坐收漁利。現在的任何一個行業,總有一兩個領航者在前面被人跟隨,后面基本都是成千上萬毫無秩序、魚龍混雜的跟隨軍團。
今天的中國企業,應該轉戰“深海”,不做蒼蠅做海龍。相比之下,我推薦大家思考“深海”戰略。“深海”戰略就是深挖自己的領海海域,在海平線下設制自己的海溝防線,讓外海的鯊魚游不進來,一進來就有“怪風”和“漩流”對抗它,這才是成功企業的成功秘密。
企業鑄就“深海”的機遇在于打造核心模式,加強核心競爭力,做好防火墻,設置壁壘,防止強敵進入。“核心競爭力”這一關鍵詞生命力如此久遠的原因在于:市場競爭絕不是溫情的游戲,企業若想在市場中發展壯大,就需要做好被人攻擊和攻擊別人的準備。
事實上,“深海”戰略對于中小企業的普遍意義更大,這是一種資源集中戰略。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并不是天然生就,它既可以是“軟”的,比如卓然突出的服務;也可以是“硬”的,比如掌控了不可替代的能源或原料。對于企業來說,最應該牢記的一件事,就是先要發現這個差異性的戰略資源,然后就牢牢攥住它,并給它一個不斷探索、沉淀、確立、維護和增值創新的過程,形成你的“深海”防鯊網。
愿我們的企業能夠忘卻不切實現的藍海夢,而是立足現實,在自己的深海中成長為一條可以一飛沖天的真正巨龍。(作者系CBCT品牌營銷機構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