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和中國奶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1世紀乳制品營養戰略與人類健康”國際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此次論壇重點討論新時期乳業發展怎樣更好地與人類營養健康的新需求良好結合以及在普通食品升級換代、傳統食品日趨功能化的大趨勢下,乳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市場戰略、產品研發等一系列關系到乳業未來發展全局的問題。
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教授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國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并沒有達到相應水平的改善,甚至一些指標方面呈現相反趨勢。近年來慢性病的迅速增長以及營養不良造成的營養問題嚴重威脅著21世紀人類的健康,而乳制品是世界公認的可以顯著改善國民體質的最佳食品,它對保障國民健康、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具有特殊意義。
為此,筆者請于小冬教授作了進一步闡述。
乳制品是營養功能性食品的理想載體
于教授認為,21世紀在吃飽吃好、講究色香味形的同時,發現了新問題,即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購買能力的顯著提高,人們在有條件充分實現對美食的追求和感官享受之后,卻很遺憾地發現健康水平并不總是伴隨著生活的富裕而提高。一方面貧困地區居民營養攝入不足,另一方面發達地區的居民營養不均衡,表現在少年兒童發育時期就出現如肥胖等不正常現象,成年人下午易疲勞、睡眠質量差等亞健康狀況,以及高血壓等營養型慢性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事實證明,由營養不良引起的兒童成長發育問題和慢性疾病,依靠“手術刀加藥片”解決的效果十分有限,更難以根治。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又轉回到食品上。既然是食品和營養“闖的禍”,還得由食品和營養來解決。當前,以維護健康為目標的營養功能性食品在全球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營養強化食品、膳食補充劑、低脂低糖食品等應運而生。由于這些食品并不以犧牲口腹享受為前提,又順應了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因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發展非常迅速。
于教授強調,乳制品也是非常理想的可提升為健康功能性食品的載體,如添加益生元的功能性乳制品。益生元是低聚木糖的一種,有益人體微生態平衡。人體內有400多種細菌,有好的有壞的和不好不壞的(中間態菌),進入人體內的廢氣、水、食物殘渣及農藥殘留、抗生素的濫用,造成壞細菌占上峰,而益生元是好細菌的糧食,能幫助好細菌生長從而戰勝壞細菌,排除腸道毒素。益生元可添加在乳制品、餅干等食物中。
提倡奶蛋白和大豆蛋白結合攝入
于教授指出,按照2007年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奶類制品300克、大豆及其制品30~50克。
奶制品和大豆制品、粗糧、雜糧對營養均衡很重要,牛奶營養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500毫升牛奶的優質蛋白可滿足人體一天的必需氨基酸需求量。
現在包括農村在內,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很少吃大豆制品。大豆含有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B族維生素、鈣等,不含膽固醇,營養等同于動物蛋白,但能避免動物蛋白帶來的慢性疾??;且其含大豆異黃酮、大豆低聚糖等有益健康的物質,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更年期婦女極為有益。
人體每天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為60克左右,不同蛋白質的質量不同,我們要提高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因此提倡奶蛋白和大豆蛋白結合攝入,這是比較完美的。另外粗糧、雜糧含膳食纖維,把粗糧、雜糧做成液體與奶制品結合,既能降低成本,又有益人們健康。
最后,于教授對參加本次國際論壇的企業提出,在從“吃飽”、“好吃”向“好吃+健康”提升的過程中,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是自主研發與創新。乳品企業應及時抓住產業升級換代和市場格局重新調整的機會,將企業的發展、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研發及定位結合起來,尋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