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公安部、交通部、國家標準委三部委已下發修訂后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新標準自2007年9月1日起實施。新標準規定:兒童座位要設置安全帶,校車不能明文規定設立站席數目;新修改的標準增加了“專用校車的每一個兒童座位均應裝置安全帶”的條款。此外,還規定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專用校車及車長不大于6米的客車不允許核定站立人數,非專用幼兒校車和非專用小學生校車運送學生時也不允許核定站立人數。根據新標準,專用校車應噴涂有符合規定的外觀標識,非專用校車運送學生時應在前風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風窗玻璃適當位置各放置一塊可以從車外清楚識別的標牌。這一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兒童乘員的安全性的高度重視。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都有相關法律規定“兒童乘車必須使用汽車安全座椅”的規定,具體要求如表1。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8萬以上年齡在15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事故,數十萬的兒童致殘。兒童乘員安全性問題凸顯在世界各國,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
兒童乘員是泛指年齡在0-15歲的汽車乘員,他們是汽車乘員中一個特殊群體。兒童乘員與成年乘員在相比,其社會知識、生活經驗、風險意識比較薄弱,加之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特殊性,使得兒童乘員安全性工作的普及和教育有一定的難度。
國外兒童乘員安全問題發展狀況
在歐美發達國家和日本,通過加裝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辦法來提高兒童乘員的安全性已是重要手段,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使用已為廣大公眾所接受,與此相關的兒童乘員安全標準/法規已成體系。這些標準/法規包括制造兒童約束系統的產品法規、與產品法規配套的檢測標準、兒童防護產品用后處置和售后服務要求、強制使用兒童防護系統的法令等。
兒童乘員約束系統包括兒童安全座椅(CSS)、調節器(Booster)、防護衫(Vest)及汽車用床(Car Bed)。這些專用產品是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專門為兒童乘員設計的,可有效地防止兒童乘員在碰撞中受到傷害,提高兒童乘員的安全性。

以美國為例,美國是關注兒童乘員安全性問題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推廣應用兒童約束系統的最早的實踐者。表2是NHTSA公布的資料,顯示了美國從1975年到2005年使用兒童約束系統挽救兒童乘員的狀況,證明兒童約束系統對提高兒童乘員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美國,國家制定了完備的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法規/標準,兒童乘員安全產品種類齊全且已被廣大公眾所接受,兒童乘員的安全性理念在美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在2005年NHTSA兒童乘員安全項目組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仍然存在大量的兒童乘員約束系統誤用情況,具體情況見表3。
美國兒童乘員安全問題專家提醒兒童CRS使用者:如果車主不能正確地使用,汽車在碰撞中CRS非但不能起到防護作用,反而會使兒童乘員受到更大傷害。
國內兒童乘員安全問題發展狀況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不低于10萬人,這其中兒童的死傷人數幾乎達到十分之一。北京市交管部門對外公布;2006年北京平均每天有10名以上兒童在交通事故中受到傷害,全年共有59名兒童因交通事故死亡;2007年1月至5月,19個無辜的小生命在交通事故中夭折。
在我國,隨著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展和城鄉公交道路的不斷延伸,汽車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工具,兒童乘坐汽車外出的機會和頻次迅猛增加;同時,伴隨著汽車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汽車已悄然進入家庭,汽車乘員中兒童乘員的數量快速增長。令人遺憾的是:幼兒園、小學、中學在選擇接送兒童的交通工具時往往忽視兒童乘員的特點,未能選購專用的學校汽車或配備兒童防護裝置的汽車。很多消費者在為家庭購車時,很少考慮到或幾乎未想到家庭成員中的特殊乘員——兒童的特殊需要,關注點過多集中在價格、外觀、舒適性配制等方面,不關心擬購車型是否有相關的兒童安全裝置,多數家長更相信自己對兒童的保護。
目前我國兒童約束系統發展的情況是: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產業剛剛興起,兒童乘員安全性的汽車行業標準也尚在醞釀中,社會公眾對兒童乘員安全意識薄弱,兒童乘員安全性的推廣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出現了種種令人費解的現象:生產廠家(兒童約束系統)有產品無銷路、整車廠不配備ISOFIX(包括價位較高的國產合資品牌車型)、賣車人對兒童約束系統的了解支離破碎,買車人對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作用懷疑觀望、用車人不知使用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正確方法,汽車事故發生后,護士/搶救人員不會從兒童乘員約束系統中解救兒童乘員,警察無法判斷父母是否正確使用了防護裝置,法院在受理的交通事故訴訟時法官難以判定事故責任等。
改變上述這些現狀,系統解決人們對兒童約束系統的各種疑惑,除了相關產品法規和使用法令的強制要求外,還應向人們傳授正確使用兒童約束系統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兒童約束系統的有效性。為社會大眾提供必要的兒童乘員安全知識,提醒社會各界關注兒童乘員安全問題,只有通過開展系統的、標準化的兒童乘員安全培訓來實現。

我國兒童交通安全和兒童乘員安全的培訓現狀
1、目前兒童交通安全和兒童乘員安全培訓概括
在我國,傳統的兒童交通安全是指行走兒童的交通問題,那時是由于我國汽車業發展緩慢、汽車尚未走進家庭。但隨著道路的延伸和汽車時代的到來,兒童交通安全的內涵擴展了,現代意義上的兒童交通安全應包括行走兒童安全和兒童乘員安全。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公布兒童交通安全的統計方式,重點關注的是兒童行走安全的狀況,未對兒童乘員的安全狀況專門匯總,兒童傷害的統計分類過于粗放。這樣一來,社會公眾誤以為兒童交通問題只是兒童行走中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是兒童缺少社會公德修養所導致,所以各種類型的兒童交通安全活動和培訓中呈現出特有的現象。具體情況見4。
2、目前兒童交通安全教育培訓的缺點
目前我國的兒童安全教育存在空白區——缺少系統的兒童乘員安全知識教育,未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作戰,缺乏全方位的兒童乘員安全培訓的體系。主要表現在:
兒童交通安全知識培訓主辦者大多是臨時松散的社會團體,培訓活動結束即宣告培訓機構解散,無法對不斷出新的兒童交通安全防護的產品、法規及相關使用知識深入推廣,更不可能承擔兒童交通安全問題長期跟蹤研究的重任;

從事培訓的人員主要是一些兼職人員,熟悉交通法律法規、制度及駕駛技術,但未經過正規的、專業的、系統的培訓技巧和防護產品培訓。這些培訓人員往往對汽車理論和兒童生理發展特點掌握不全面,不了解行駛和碰撞過程中汽車可能會引起兒童乘員的傷害模式及傷害機理,不清楚兒童乘員安全約束系統的正確使用方法,有的培訓人員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兒童乘員約束系統是什么;
培訓內容主要是針對兒童行走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常識,重點是告知兒童行走中錯誤的交通行為及遵守乘車紀律的勸告,很少提及兒童乘員乘坐汽車的正確方法,即使稍有涉及也只是理念性的教育,沒有針對兒童乘員防護裝置使用方法的具體培訓;
培訓教材五花八門,許多兒童交通安全知識是培訓人員自有乘車經驗的總結,培訓教材未經認可和審定,不能確保傳授給兒童的知識和經驗是正確的、科學的,難以保證培訓的有效性;
接受培訓的人員范圍非常狹窄,主要是兒童主體一方,缺少兒童交通活動監護和服務相關方的參與。例如缺少父母、護士、老師、警察、法官、汽車銷售人員等的參與。這種范圍的限定,主觀上將兒童交通活動從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把兒童從整體的社會成員系統中割裂出來,把兒童交通安全(包括兒童乘員)的責任歸結為無行為能力的兒童身上,忘卻了對兒童承擔監護和服務的相關人員的責任;

培訓時機多是在六一兒童節、學期始末、寒暑假期,只是應時應景的短期行為,給公眾造成了只有節假日才要重視兒童交通安全的錯覺,很難讓公民(特別是兒童)形成時刻重視兒童交通安全(包括兒童乘員安全)的習慣;
培訓場所不固定,沒有配備兒童乘員可能用到不同類型的兒童約束系統(如兒童座椅、防護帶等),往往只是對著兒童空講、說教;即使有一些培訓的游戲活動,也沒有讓參加者親自操作兒童在乘車可使用防護裝置的練習,無法適時更正不正確的使用方式。
綜上所述,建立兒童乘員安全培訓機制,向社會公眾傳達正確使用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方法,推動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使用,提高兒童乘員的安全性應成為汽車行業不可推卸的責任。

推廣兒童約束系統使用的建議途徑
兒童約束系統對兒童乘員的保護作用已得到了證實。在生產廠家忙于兒童約束系統的開發制造的同時,在整車廠忙于加裝ISOFIX打造新車亮點的同時,汽車行業的工作者也應重視兒童約束系統使用的推廣工作,與即將實施的兒童約束系統標準和相關法規一起,為兒童交通安全保駕護航。借鑒美國、日本等國推廣兒童約束系統的方式,我們建議按以下方式開展培訓:
1、國家有關部門可指派汽車行業成立專門的兒童交通安全委員會,由汽車制造商、兒童約束系統制造商、醫生、兒童乘員安全倡導者組成,開發、審定標準化的兒童交通安全培訓教材,認可批準兒童約束系統的檢驗資格(包括兒童約束系統生產現場檢驗員、兒童約束系統的產品認證檢查員、道路安全巡檢員),培訓、認可專業的兒童約束系統技師和培訓師,指導、輔助或直接從事向社會公眾傳遞兒童交通安全的正確知識和技能;
2、選擇適宜的汽車行業機構授權其承擔培訓工作,委員會對其培訓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確保傳遞的兒童交通安全知識是正確的,由培訓機構定期將新的法規和新產品介紹給有需求的消費者,確保及時將新的兒童防護產品的法規、知識和技能傳遞下去;
3、由認可的培訓師對接受培訓的人員進行標準化的培訓,這些培訓師不僅要熟悉汽車理論、汽車零部件的功能,還應具備汽車駕駛經驗、掌握使用各種兒童約束系統的正確知識、具備嫻熟的現場操作技能——選擇、安裝、使用兒童乘員防護產品;技師在培訓現場進行專門指導,協助培訓師對每個接受培訓的人進行操作練習和糾錯(包括各類工具的使用),幫助使用者掌握安裝、檢查和使用的正確方法;
4、兒童約束系統的生產廠家和整車廠是推廣汽車兒童防護用品的技術中堅,為培訓提供所需的兒童乘員約束系統裝置,為培訓師和技師不斷擴展、更新防護產品的選擇、安裝、使用技能提供專業實踐的場地和機會;
5、受訓人員的職業、年齡等不做限制,社會公眾均可參加培訓。參加培訓的人員可以是兒童父母/親屬、學校教師、護士、救護人員、警察、法官、汽車銷售人員、汽車維修人員、道路協助管理員、檢驗員、各類政府管理人員、兒童等所有關注兒童交通的人員,根據參加人員不同的需求開發出不同的培訓課程;
6、在國家汽車信息網絡上建立兒童交通安全專項網頁或欄目,由培訓師和技師適時解答各類問題,對于偏遠地區網絡不發達的地區可組織專項活動,將相關的培訓課程送到地方開展培訓,建立兒童乘員安全培訓公益服務平臺;
7、培訓內容可包括:兒童約束系統的功能、國家有關兒童約束系統的標準和兒童行走安全交通法規、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汽車碰撞對兒童的傷害模式和傷害的機理、汽車駕駛和停泊過程中可能對兒童安全造成的傷害事件及可選用的其他安全防護措施、各類兒童約束系統的選擇-安裝-使用-維護-處置等方法;
8、培訓方式包括講解、討論和現場的實際操作,時間長度根據培訓需要確定,長期滾動進行;
9、在培訓場所的適當區域擺放兒童約束系統裝置(兒童座椅、安全帶、卡扣等),供學員現場實踐,常年對社會公眾開放;
總之,許多國家成功推廣兒童約束系統的事實證明,只有通過專業的、標準化的培訓,將CSSS正確使用方法(原理)傳授給相關人員,并通過這些培訓合格的人員在適當的場合教育、幫助其他公眾正確使用兒童約束系統,才能不斷改變人們對兒童約束系統的認識,提高兒童約束系統的正確使用率,從而有效提高兒童乘員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