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萊著名華商陳振榮先生在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車間考察。
在太平洋美麗的島國——文萊,滿大街跑來跑去的都是各式各樣的進口高級轎車,有老牌汽車強國——日本的、美國的、英國的,還有汽車制造新銳——韓國的。每當問及這些進口高級轎車是由誰家代理的,開車的人會不約而同地答道——就是你們中國人,他叫陳振榮。
從福建莆田江口鎮下墩村走向世界的陳振榮,像父輩們一樣以16歲的青春朝氣,無怨無悔地“下南洋”淘金謀生。從海外打拼的第一天起,他就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先是充當汽車修理工,后是開貨車和出租車,最終在進口汽車代理行當干出了一番大事業,搖身一變為文萊進口汽車代理行業的“大哥大”。難怪他這樣戲稱自己的拼搏生涯——我以進口汽車代理為妻,進口汽車代理以我為夫。
九死一生下南洋
陳振榮,1932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江口鎮下墩村,父親拋妻別子“下南洋”后,在馬來西亞吉蘭丹靠拉手車賺錢謀生。在母親獨自一人的千辛萬苦拉扯下,不知不覺間陳振榮就長成了16歲的毛頭小伙子。按照家鄉男人謀生的慣例——下南洋淘金,陳振榮也不得不走上了這條艱辛的謀生之路。就這樣,背負著“賺大錢出人頭地”少年美夢的陳振榮,與侄兄一道擠上了一艘滿載300余人的破舊貨輪,駛向了一望無垠的茫茫大海。海上的天氣不是暴雨傾盆,就是臺風肆虐,弄得船上的人們頭昏眼花、上吐下瀉。經過長達10天的浮沉顛簸,走過廈門、汕頭、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最后輾轉來到了“淘金”的目的地——文萊。
就這樣,死里逃生的陳振榮,努力克服各種不如意的困擾,一門心思投身于賺錢謀生的打拼之中。打拼異鄉的陳振榮輾轉于詩巫、古晉、美里、文萊等地,當過學徒,做過汽車修理工,開過貨車和的士,嘗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他始終保持積極的生活姿態和頑強的斗志。逐漸迷上了一切與汽車有關的活計,甚至一天不摸車,心里直癢癢。
10載風雨兼程的努力打拼,“打工仔”的生活終于苦盡甘來,陳振榮終于在26歲那年,用自己千辛萬苦積攢下的血汗錢,租下了武吉色里拉黃金地段的一家店鋪,開始了“老板伙計一肩挑”的汽車修理生涯,邁出了獨自創業的第一步,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數十年汽車代理終稱王
經過3個年頭的苦心經營,陳振榮的汽車修理店雖說總有活干,但卻難以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原因何在?既不是陳振榮經營不得法,也不是陳振榮服務不到家,而是文萊的汽車少得可憐——全國總共擁有汽車不足50輛,且大部分是英國造。怎樣才能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深諳汽車機械原理的陳振榮卻看到這一行業的廣闊前景。
1961年,日本車剛剛問世,陳振榮就著手爭取日本車在文萊的代理權,成為文萊第2家日本車代理商。
隨著文萊汽車市場的逐漸繁榮,陳振榮的汽車代理事業也蒸蒸日上。憑著穩健的作風和良好的信用,40年來,他慘淡經營,從最初的1個月只能賣1輛到今天執文萊汽車市場之牛耳,陳振榮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次的嘗試和成功都凝聚著他的汗水和淚水……
如今,他不僅創下了文萊最大的汽車代理集團,而且還涉足房地產、商場、酒店等行業,投資遍布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
海外游子的故土情結
“關山飛渡,故園情深”,旅居海外的他心中始終有一根易觸易響的弦,那是夢縈魂牽、揮之不卻的故土情結。
在僑鄉莆田江口鎮中心地段錦江工業區內,有一座以淺綠玻璃和潔白嵌面磁磚相搭配的酒店,它獨特的造型和流暢的建筑線條與藍天白云渾然一體,這座于2000年4月正式營業的賓館——運永勝大酒店的主人就是從江口鎮下墩村走向文萊,繼而在文萊商界叱咤風云的“汽車大王”陳振榮。
莆田人戀家。在陳先生的家鄉下墩村,不少僑捐項目都鐫刻著他的名字,其中最早的竟然是1975年;1993年,他獨捐建造了華僑紀念館。如今這座紀念館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基地,參觀者絡繹不絕……同時他還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評選為榮譽市民稱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