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黎,交通實施現代科學,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交通環境井然有序,構成了這個世界大都市現代文明的一道“風景線”。
百年地鐵備受青睞
在巴黎十分發達的公共交通中,地鐵堪稱“脊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座城市的地下是ABCD4條高速地鐵為主和14條普通地鐵為輔組成的地下鐵路網絡,地上有與東西南北高速公路相接的公路網絡。
巴黎地鐵歷史悠久,自從1900年7月19日第一條線路建成通車。地鐵車站297個,可以用來轉車的站就有62個,星羅棋布于全城。在市區,500米之內就有一個地鐵站。
由于實行“一票制”,因此乘坐起來十分便利。對于外國旅游者來說, “游巴黎,坐地鐵”,已成為他們最穩妥的出行方式。地鐵不像汽車那樣受到紅燈的限制,不必擔心堵車,同時不排放廢氣,噪音也局限在地下。
近年來,巴黎自治運輸公司雄心勃勃,對地鐵逐步進行改造更新,現代科學技術使百年地鐵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在1998年建成了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第14條地鐵線路之后,又計劃投資8億歐元用20年的時間實現巴黎地鐵的全面自動化。前期工程完成后地鐵列車的發車間距可以從目前的105秒縮短到90秒,其中在車站的停靠時間和安全系數分別用去40秒和10秒,也就是說每40秒鐘便有一列地鐵進站,全線的運量將因此而增加15%。
“公交優先”初見成效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私家車在法國激增,致使上世紀70年代末城市交通接近癱瘓。于是政府開始重視公共交通,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公交優先”的發展思路。法國的公共交通指城市內的公交系統,主要包括地鐵、輕軌、公共汽車和出租車。
作為落實“公交優先”的重要措施,公共車道的“保護”被擺在首位。巴黎是一座古老的都市,多數街道非常狹窄,80%為單行線。盡管如此,還是想方設法擠出路面作公交車道之用。巴黎甚至在很多單行車道上設置了“逆行公交車道”,以方便公交車運行。現在,全城的主要路段都辟有專用的公交車道,上面寫著引人注目的“BUS”(公共汽車)字樣。公交車道不準非特許車輛進入,然而公交車在公交車道受阻或中斷的情況下卻可以自由地出入普通車道,這時候其他車輛照樣要讓公交車先行。公交車停靠站以鋸齒形橘黃色標線作標識,通常只允許公交車和出租車停靠。
雖然巴黎路面的交通在高峰時間仍然很堵,但公交線路卻能基本保持暢通,這完全得益于“公交優先”的舉措。統計數據表明,公交車道效果顯著,在已修建的36千米封閉式公交車道上,公交汽車運營的速度提高了20-30%。隨著車速的提高,油耗減少了6-7%,廢氣污染下降了20-40%。
小型轎車大行其道
在巴黎的街道上,雖然汽車很多,但是大排量的豪華轎車不太容易看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私人購車的緣故。巴黎人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轎車,有的私家車還不止一輛。絕大部分市民購車時,首選的是國產的雷諾、雪鐵龍和標致等。在歐洲其他國家生產的汽車中,歐寶、大眾和菲亞特等品牌因價格適中而被看好。至于低價位的汽車,備受青睞的有日本和韓國制造的微型汽車。
今天,越來越多的巴黎人對小型轎車趨之若鶩,情有獨鐘。小車也就是那些發動機排量在1升以下的車,其中也包括車身緊湊的兩廂車。小車雖然其貌不揚,但并非筒陋低檔。事實上,它們往往匯集了當今汽車發展的最新技術,安全氣囊和ABS剎車防抱死裝置等新設備一應俱全。正因為如此,小型轎車不但外觀短小精悍,十分誘人,而且駕車靈活性、行車安全性、乘坐舒適性、節能和環保等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是大型轎車所不及的。

人性化管理見成效
巴黎的交通擁擠現象之所以程度不如別的大城市那樣嚴重,在于它法規森嚴、監測手段先進、道路規范等因素。在這里行車,必須服從許多“禁令”。例如,禁止在任何路口大轉彎、在路口和干線上停車、任意掉頭、超速行駛…… 有些路口在車流高峰期間,禁止任何車輛大拐彎,必須直行改道,兜一個圈進入所要行駛的街區。
作為以疏導交通為自己職責的巴黎交通警察,既有執法者嚴肅認真的威嚴,又有充滿人性化的柔情。這種剛柔相濟的管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巴黎交警已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要盡可能地避免在公路上將車主攔截下來,因為這樣做一來極易引起堵車,有背于疏導交通的初衷;二來會給后面的一大批司機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和緊張,對他們下一段的行車極為不利。正因為如此,在一般情況下,交警即使發現有個別車主輕微違章,但只要沒有給公路的正常運行造成什么影響,也就是用手指一指車內的司機,并不會上前攔車,訓誡一番,或者罰款。
對于那些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帶來行車危險的違章行為,還是處罰得很重。一般的處以高額罰款或吊銷駕照,嚴重的還要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