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是近年來比較流行而且適用的教研和訓練方式,無論是職前教師的訓練、應聘教師前的考核,還是在職教師的交流、評估教學水平,常常采用說課的形式。但是,說課沒有絕對固定的模式,在不同的場合說課的要求也不一樣。本文主要研究生物專業師范生職前訓練中說課的運用和注意事項,以期為說課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提供指導意義。
1 說課的內涵和產生的背景
說課是指說課者運用口頭語言向其他教師或教研人員述說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實質上,說課主要是體現備課的思維過程,重點不僅要解決“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有什么理論說明和實踐依據,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對學生哪些能力的培養。通過說課,由說者和聽者共同討論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和講課一樣,說課是教師把教學技能轉化為教學能力、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形式。

說課的最初產生源于德國控制學者弗蘭克博士于1962年提出的教育控制論。該理論認為,教學是由6個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因素——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媒介、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構成的。說課我國最初是1987年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推出的,現在成為教學改革中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形式。
2 說課的特點
說課是非常適用的一種教研形式,其特征如下:
①沒有時空限制。說課在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教研室、辦公室,甚至在學生寢室都可以進行;
②具有教研性質。說課通過述說上課的過程和方法,然后討論、研究、總結,是同行研究教材、探討教法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③口頭表述。說課的對象是教師或教研人員,因此說課不能象給學生講課那樣去“講”,也不能一字不漏地“背”課,更不能對著說課稿去讀,要緊緊圍繞一個“說”字,采用講述、談話或討論的方法,完成說課過程;
④時效性。說課沒有學生的參與,所以時間短,效率高。在教師考核或新教師應聘中,說課是一種常用的選用方式。
3 說課在生物專業師范生職前訓練中的應用
3.1說課前的準備
說課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學目標及確立目標的依據;重點難點及確定重點難點的依據。二要對教材進行處理,主要分析學生狀況及其施教對策,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怎樣地組織與安排。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闡明其選擇的依據。
3.2說課的形式
說課的形式較多。按功能可分為研究性說課、示范性說課、檢查性說課和評比性說課,常用于在職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活動當中。職前師范生常采取課前說課或課后說課的形式。前者主要說學情、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構思、說教法(說媒體)、說學法、說過程(說板書、說練習)。后者除課前說課的內容外,還要包括對自己上課的效果和感受進行評價,提出進一步改進的設想,也就是“課后反思”。
3.3說課中的評價
說好課是職前師范生在將來上好課的重要保證,也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職前訓練方式。為了使他們更好地駕馭說課能力和技巧,評價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包括指導教師點評、訓練同學互評、同學自己點評等,通過點評說課內容,即新課導入——新課講解——反饋練習——歸納總結——板書設計,互相交流,探討,以求最佳的教學方式。具體的評價指標如表1。需要指出的是說課評價的標準不是惟一的,就像其形式不是惟一的一樣,它是開放的、動態的和發展的,這樣才能取得較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3.3說課后的反思
通過說課后的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存在的問題,吸取經驗和教訓,同時也將這些經驗和教訓作為重要信息反饋給聽課者,這才是說課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尤其是在微格訓練中,通過上課、說課以及反思,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說課應注意的問題
4.1注意理順關系,有的放矢
4.1.1處理好課標與教材的關系
教師說課應“以本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能駕馭教材,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因此,說課教師應在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牢牢把握課標和教材的關系,要把課標和教材結合起來認真鉆研,反復揣摩編者的意圖,這樣才能正確地有分寸地發揮創造性。
4.1.2處理好說課稿和教案的關系
教案是教師在吃透教材、掌握課標的基礎上精心寫出的。說課稿是教師對各個環節具體操作的想法和步驟,以及這些想法和采用這些步驟的理論依據。因此。說課主要是回答了自己為什么這樣備課的問題,說課教師不能只按照自己寫好的教案敘述。
4.1.3處理好說課與上課的關系
上課是教師在特定的環境中,依據自己所編制的教案,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上課有具體的教學對象,有具體的師生配合過程,有_定的教學程序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說課則不同(表2),它是由說課者給特殊聽眾(教師)唱“獨角戲”。
4.1.4處理好說課與備課的關系
備課是解決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說課主要是回答自己為什么這樣備課的問題。它們的區別如下:①概念內涵不同。說課屬于教研活動,備課屬于教學活動;②對象不同。備課是面對學生去上課,說課是對其他教師,說明為什么要這樣備課;③目的不同。說課是幫助教師認識備課規律,提高備課能力,而備課是教師搞好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④活動形式不同。說課是集體進行的動態的教學備課活動,而備課是教師個體進行的靜態的教學活動;⑤基本要求不同。說課教師要說出設計依據是什么,而備課是在于實用,只需要寫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
4.2注意緊扣課改,突出重點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張揚學生的個性,具體的反映在教學目標上,過去的教案常表現為教學目的,顯然,這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的。第八次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顯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行為主體。以往的教案教學目的常寫成:“使學生……”、“讓學生……”等描述。明顯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意識,現在的教學目標要以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如“能認出……”、“能……設計”等。②行為動詞。教學具體目標應采用可觀察、可操作、可檢驗的行為動詞來描述。如“能認出”、“探究”、“栽培”等,而在過去常用的“了解”、“掌握”等僅表示內部心理過程的動詞,往往難以測量,無法檢驗,建議少用。③行為條件。有時需要表明學生在什么情況下或什么范圍里完成指定的學習活動,如“用所給的材料探究……”、“通過自行設計、完成小實驗,體驗……”。④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表現水準,用以測量學生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能準確無誤地……”,“認出植物種子的結構”,便是對目標水平的限定,便于檢測。
4.3注意技能整合,詳略得當
說課的技能涵蓋講課的10項基本技能,即導入、語言、提問、講解、變化、演示、板書、結束、課堂組織技能。在短暫的說課時間內,導課、語言、板書技能顯得猶為重要,因為只要說課者往講臺上一站,這些技能便不可避免地展示在評委的面前。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課要新、實、簡。盡管導人的技能有許多,但不要有落俗套,要根據課題,結合實際,以吸引聽眾。如說細胞的癌變的導課時,可以先導出世界每年患癌變的死亡數,再導出我國每年患癌變的死亡數,隨后列舉一些患癌癥死亡的科學家,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癌變呢?激起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導課要實,不要抽象的說用一個故事、一段音樂或一個圖片導人新課,要具體地說清用什么故事、哪段音樂或什么圖片。
導課要簡單,做到用最少的語言把導課的每一個細節都與說課內容緊密聯系起來。至于板書是說課的一個必要環節,可以是僅僅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配合多媒體板書,如有多媒體,黑板上可以是副板書,最忌的是兩者重復了。可以邊說課邊板書,可以把板書提綱放在最后寫,常常以前者為主。
說課的語言講究口頭表述,包括陳述語言,主要用來闡述“四說”或“五說”,要做到言簡意賅,有條理,同時注意語音和吐字、音量和語速、語調和節奏的變化,如一位同學說課物質的跨膜運輸時,盡管普通話標準,但把簡單的一句話“在細胞外,K+度比細胞內高”說得平鋪直敘,沒有起伏,肯定沒有應有的效果。顯然該句中的“外”、“內”、“高”等字要慢且要聲音響亮些。說課中還要防止語言不得體,如說“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這是總結,應說成“我在教學中采取的方法是……”;二是課堂語言,這種語言用在說課者在預演教學情境時,如在說導課時常用到。三是肢體語言,盡管說課是單邊活動,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反對手舞足蹈。培養他們將各項技能靈活組合、綜合運用、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特別要把重點放在局部技能對完善整體系統的積極作用上,只有把握好各部分技能訓練與整個教學過程的優化構成的關系,才能使說課訓練的每一成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最好作用。
4.4要重在分析、注重理論
說課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學探究活動,它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育教學理論的闡發與應用上。理論水平,一要看其理論寬度,即涉及到多少領域或多大范圍;二要看其理論深度,即是否把握到了深層次的理論東西;三要看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度,二者是否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在表述上結合得是否嚴密。如在說課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時,在選材時,說明因為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而動物沒有,因而選擇動物細胞。因為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數量眾多并且無核因而選擇紅細胞。當然,在實際說課中,理論也不能與實際相脫離,如在理論上要如何突出重點,但在教學程序設計中卻無突出重點的方法。或內容空洞,如依據課標、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并采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但缺少具體的依據。
另外,說課前的教學設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必須有充分的理論根據或較成熟的個人觀點。在說課過程中要盡量展示現代和先進的教育思想。
另外,注意時間分配和隨機應變等也是說課中十分注意的問題。如一般說課時間一般在10~15 min左右,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能壓縮為5~8 min左右,但不管如何,要合理利用時間,做到有松有馳。
總之,好的說課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說者有較新的教育觀念,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學生,準確地把握重點難點,并有效地進行處理;能合理地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一般原理,采用的教學策略手段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教學特點。同時,說課應邏輯性強,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語言準確、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還能夠體現說者較強的取舍、處理、組織能力,知識面廣,對所述問題有獨特的見解等。作為職前師范生,要在學好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論等理論課的基礎上,還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本功,注意一些不必要犯的失誤,并要不斷地進行說課實踐訓練,只有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才能在教育的戰線上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