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教師要求學生考前要回歸課本,全面復習,可怎樣回歸課本?教師若不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書看得雖然很快但收效甚微。筆者通過多年嘗試,覺得回歸課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要熟記
生物學考試中有不少概念辨析題,如“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針對“活細胞”可對產生部位、作用部位,針對“催化作用”可對催化劑的特點尤其是生物催化劑的特點,針對“有機物”可對酶的化學本質等知識進行考查,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了這個概念,其諸多特點也就掌握了。再者生物科學的特點之一是描述性,用生物學術語來描述一些生命現象也是一個重要的考試能力要求,熟記一些書本上的經學者研究歸納出的概念,用起來自然就更準確、更靈活,跟標準答案也就更貼切,得分自然也就高了。
2 圖表——要真正弄清其含義
圖表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信息表達方式,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也是生物學考試的一大特點。一般從兩方面考查:一是讀圖,要求理解圖的含義,包括坐標的指向、圖中每一個拐點和箭頭的變化、表格中各項目的具體含義等;再就是用圖或表來描述生物學現象。后者較前者要求更高,前者有圖有表讓你看、讓你分析,而后者是從無到有,到應用層次了。書上的圖很多,復習時首先要搞懂每一個圖的含義。弄清它所反映的生物學問題;再就是要注意對比,如動植物細胞結構圖的差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結構圖的差異、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差異,酸堿度、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曲線與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兩重性的曲線、種群數量增長的曲線、細菌的生長曲線之間的差異等;還要注意圖的變換,如根對礦質離子的吸收量隨有機物量的變化曲線,若將橫坐標換成氧氣的變化,該曲線圖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中包含許多生物學原理;對于許多知識點還應注意圖的生成,如概念圖,可以幫助你歸納聯系;,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DNA分子數的變化,光合作用過程中C3和C5的變化等,均可用圖或表來表示。
3 科學發現史——要逐步分析其意圖
科學發現史是科學研究成功的范例,其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等都特別值得學習和借鑒,這在重視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今天就顯得更加重要。科學研究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選材、方法、結果分析是關鍵,要牢牢抓住并認真分析。關于選材,如孟德爾遺傳實驗中豌豆的選擇,噬菌體侵染實驗中噬菌體(成份最接近染色體)的選擇,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恩吉爾曼的實驗中水綿、好氧細菌、極細的光束的選擇等均有許多巧妙之處。關于方法,孟德爾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這種從簡單到復雜的方法,生長素發現過程中達爾文、郭葛等人設計的對照實驗,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薩克斯的實驗、恩吉爾曼的實驗、魯賓和卡門的同位素實驗中的對照實驗等均要認真分析,甚至可設想如果沒有對照實驗,結果該如何?關于結果分析,一定要根據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已知相關知識后的結論的分析區別開來,前者只能緊緊圍繞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得出相關結論,千萬不能說過頭話,不能把后來發現的知識一并說上去;后者已知相關知識了,可以深入分析其本質。多年來考生都容易在前者出問題,把兩者混為一談。
4 實驗——要深刻領會其原理和方法
生物科學不僅描述性強,其實驗性更加突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近年來實驗考試的題型主要有三種:一是糾錯題,讓你從一段文字中找出有關實驗錯誤的原理、方法、步驟、錯誤的分析及結論并改正;一是填充題,告訴你部分原理、步驟,讓你填其余的內容,多數考對照性實驗或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幾種可能性的結論,考查學生思維的開放性;一是實驗設計題,用學過的生物學原理和方法設計實驗來驗證一些生物學現象,這種題要求高,難度大,因此也少見。上述幾種題型均要求學生把書本上實驗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驟等搞明白,想清楚。所以,實驗復習時要多想這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結果會怎么樣?這個實驗有什么用途?結合科學發現史中科學家,的一些實驗設計的思想、原則和方法,設想如果你來設計會考慮哪些因素?可能會出現哪些現象?結果怎么分析等,不要刻意去準備或做大量的實驗題,把書上基本的實驗掌握了,想通了,就可能會靈活的應用。
5 例證——要歸納、整理并牢記
生物由于有多樣性,生物學也博大精深,中學生不可能舉出很多的例證,考試也不可能無邊邊際去涉獵,范圍多局限在書本上和常見的一些現象、例證,當然這也是基礎要求,所以對書上的例子不僅要搞懂,更要去記,去舉一反三。如物質進出細胞膜的三種方式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既要從概念和意義上去區分,又要前后聯系把一些例證記清楚,如主動運輸的例子有:Na+、K+進出細胞,海帶細胞吸收碘,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進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生長素從頂芽運輸到側芽等;如關于能量流動研究的賽達伯格湖的例子,書上提供了很多數據,如何通過數據看能流特點;高考考過多次;各種生態因子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由于某種原因而產生的適應方式,動物的某些行為,有些是中學能解釋清楚的,有些是暫時還不能說清楚的,但都要了解并把它記住;象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如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等例證既要了解又要結合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去認真分析,從而掌握生態系統自身的一些基本規律。
6 知識點——要前后聯系形成網絡
看書復習不能就知識看知識,還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歸納,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絡。這樣不僅理解得透、記得牢、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也會提升。正所謂看書時聯想得多,表面上看得慢,實則看得透,書也越讀越薄。如在看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時,要把兩者的大小、核膜核仁的有無、細胞器的復雜程度、染色體的有無、細胞分裂的方式、是否遵循遺傳的幾個基本定律等聯系起來進行區別;如復習到生物的變異的原理時要把幾種育種方式(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雜交育種)與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育種聯系起來;在復習細胞增殖時要把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二分裂聯系起來,把遺傳的基本定律與減數分裂聯系起來,把有絲分裂與多倍體育種的原理聯系起來等等,這樣才能融會貫通。
除上述六點外,書上的小資料、拓展的部分也要瀏覽,利于拔高。新課程教材還應多版本對比,尤其是襯托知識的素材要集各家之和。考前回歸課本、全面復習相當重要,方法得當不僅起到貯備知識、提升能力的作用,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增強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