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08屆“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模式已經確定,按照要求,2007年4月首屆學業水平測試(必修)考試已塵埃落定,其中生物試題能結合我省實際,既突出基本知識考查,又注重能力考核,并兼顧理論聯系實際;知識面分布廣,選題靈活,分量適中,是一份全面檢驗我省在生物新課程實施下的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好試卷。
1 試題特點
1.1試題依據課程標準,符合考試說明
試題依據《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和《江蘇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按照考試說明,以它為綱的命題思路,主要考查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2、3的基本知識及學生運用基本知識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試題既無超綱現象,也無偏題,怪題。導向十分明確,這不僅有利于推動我省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實施,而且有利于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切實的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試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符合各地各校實際,對不同程度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了有效檢測。即保證了它是過關性的水平考試,又具有選拔性的功能價值(見表1)。可見,試題由易到難的層次清楚,達到了把學業水平測試同我省具體情況相結合的目的。 題型、比例、分量完全符合要求。根據《考試說明》規定。題型的客觀題為單選題,主觀題包括填空、識圖、分析和實驗題等;客觀題約70%,主觀題約10%;考試內容為必修1(30%),必修2(30%),必修3(30%)。實驗(10%)。從試卷上(見表1)看,題型、內容、比例都是完全符合規定的。可見,命題遵循《考試說明》,這既增強了考試的可信度,又對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良好的導向工作。
1.2試題內容全面覆蓋知識點
從表1中可看出,試卷大小共計40題,題量適度,但考查了考試說明要求的所有知識點,從分子到細胞,從遺傳到進化,從穩態到環境,無一漏網。從而達到全面檢測我省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狀況之目的。當然,這也提醒我們在實施新課程教育中應該是全面復習生物學知識,克服臨時突擊或猜題、押題等不良現象。
1.3試題內容重點突出
試題在全面考查知識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從表1中可看出,必修1側重于細胞的代謝(14分、理解層次),其次是細胞的結構(6分);必修2側重于遺傳的基本規律(14分、應用層次),其次是遺傳的分子基礎(8分);必修3側重于生態系統(10分、理解層次),其次是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6分),而這些知識均是生物學的核心和主干知識,對于每個學生而言,都應該是必須掌握的。
1.4試題內容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試題在考查基礎知識同時,努力做到生物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對“葉綠體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之一”這一知識點進行考查時,就給了一個現實生活中具體情境:“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某生物細胞,發現有葉綠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由此可判斷該細胞可能取自哪些生物?”從而能檢測出:①你頭腦中有無該理論知識;②在此具體情境中能否應用理論知識來分析。這雖然是簡答理論在簡單情境中的初步應用,但這較幾年前會考的直接提問式“以下哪個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已經是邁出了一大步,這不僅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從考后統計來看,該題正確率極高,說明新課程改革在我省取得了初步成果。
1.5試題內容注重學生能力
試題在堅持基礎性的前提下,也適度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考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規律時,問學生“為了使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盡可能多地流向水稻,同時又要保護環境,你會向農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至少兩條)”,這是應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除了要分析出能量流動的來源和去路之外,頭腦中還要有解決的基本方法,并注意該方法是以不污染環境為前提的。
1.6試題內容統籌并兼顧不同教材
江蘇省在實施新課程中,不同地區使用了人教版和蘇教版2個版本教材,試題充分整合兩種教材的內容,其一不強調對概念的準確表述,避免了不同教材對同一概念的表述存在差異性的矛盾沖突,側重于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其二試題主要對兩種教材共性的主干知識進行考查,從而對不同教材統籌兼顧。
2 試題內容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①教學時依據《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和《江蘇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②以一種教材為依托,另一種教材作補充,做到增減有序,做好“用教材教”的工作。③在必修科目的教學上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掌握。④在全面復習基礎上,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⑤題型、題量基本固定,后期復習中可適當增加學生對試卷的熟悉度。⑥結合實際,改進教學教法,積極推進新課程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新課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學習,要讓全體學生有初步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衡量新課程實施到何種程度的一個有效指標。雖然2007年生物學業水平測試(必修)試題在實驗考查中,如40題是一道驗證性的實驗題,注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4、35題也不例外,但初步探究問題的能力未能嘗試。所以,“初步探究問題的能力”可能會納入以后的考試范圍之內,值得大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