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產業的內涵
老年產業,國外多稱為銀色產業。在我國,稱謂較多,有老年產業、老齡產業、老年市場、老齡市場等。老齡產業是根據人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慣,從生產,經營和服務三方面為老人提供產品或勞務,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種行業的統稱。老齡產業的發展,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社會進步,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
關于老年產業的概念,在認識上還存在大量分歧,筆者比較認同的是老齡產業是橫跨第一、二、三次產業的綜合產業體系,只要是為滿足老人的各種消費性需求提供生產和服務的行業均屬于老齡產業。老年產業應該側重于為老年人提供消費產品,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
有的學者認為老年產業也涵蓋了把老年人作為勞動力的市場,但是筆者認為中國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齡,大部分都進入頤養天年、盡享兒女福的階段。只有少部分繼續作為勞動力活躍在勞動力市場上。據統計,城市老年人仍從事有收入工作的人員僅占10%,愿意從事有收入工作的老人占30.2%,不到1/3的老年人口有再成為勞動力的需求。所以這部分老年人是少數的,老年產業不應該將其包括在內。另外,我國勞動力供大于求,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已成為當前重要的問題之一,所以短時間內,老年勞動力市場的開發應暫緩,而應大力發展以老年人消費為主的老年產業。
二、影響老年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老年產業發展的因素比較多,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老年產業的效益問題,另一方面是社會各界的支持程度。前者主要由老年人消費市場決定,現代營銷學認為:市場規模=人口+購買意愿。所以筆者把影響老年人消費市場規模的因素歸結為三大要素:第一是老年人口的規模。沒有一定數量的老年人口,就無法形成有規模的老年消費市場,老年產業就難以為續。第二是老年人的消費意愿。如果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消費觀,那么即使有再龐大的老年人口,也無法形成老年人消費市場;第三是老年人的消費能力。這牽涉到老年人的收入和身體狀況。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則無法完成自己的消費意愿;不同的身體狀況則對不同的老年產品有需求,直接影響到老人消費市場。而后者則是外部因素,即社會對老年產業的重視程度,包括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企業的積極參與及各個家庭社區對老年人的關心照顧。
三、中國發展老年產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 中國擁有龐大的老年人消費市場。老年產業商機無限
首先,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數量龐大。2000年我國大陸人口達126583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6.96%,而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超過10%。2005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超過1.4億,占總人口比例的11%。
其次,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老年人口的購買力正逐步提高。根據2000年的調查,城市老年人年平均收入達到8496元,較1992年的2053元增長了3.1倍;農村老年人達到2232元,較1992年的832元增長了1.7倍。事實上,由于老年人比中青年群體的負擔輕、積蓄多、無長期債務,所以其可支配收入會更多。
再次,中國老年人口消費意愿不斷更新,需求的增長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價值觀、消費觀及生活方式也將不斷更新,老年人對老齡產品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需求層次越來越高,不僅限于基本需求,還將追求發展和享受方面的需要,從而為發展老齡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進而導致老年人口需求總量的更快擴張。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總量約為3000億元,到2010年將達到10000億元以上。另有資料顯示,50年內,我國老齡市場將達到50 000億元。這預示著我國老齡人口需求無論是在規模、結構方面,還是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會為我國老齡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此可見,中國老年產業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老年產業的商業無限。
2 發展老年產業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發展老年產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進晚年生活的幸福。對于老年人而言,他們不僅希望吃飽穿暖,而且希望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使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使自己能夠不斷地完善提高,以實現自我價值。而這些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老年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老年產業為其創造條件。老年產業的發展,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社會進步,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再一方面有利于刺激需求,增加供給,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老齡化,使社會對老年產品及勞務需求增加,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老年消費市場,并由此而刺激老年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老年人需求范圍的擴大和需求層次的提高,為商家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使老年產業的市場份額在國民經濟的各行業中不斷上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還有助于擴大就業領域,緩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要解決就業問題,就需要創造就業崗位,而發展老年產業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
3 中國老年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老年生活用品業發展不足。目前各大城市的綜合商場里,基本上都以青年人的服飾、鞋帽、日化等作為主要經營品種,專門向老年人出售的商品很少,而這少量的商品中絕大部分都是營養品和藥品。
(2)老年服務業發展滯后。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落實,現代生活競爭性、流動性的加大,年輕人大多離開父母,或學習或工作,對老年人的照料力不從心,因此,急需老年服務業的發展。但是,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才剛剛起步,不僅層次較低,而且覆蓋面也較窄,老年療養院等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老年人的需求,無法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這些都使得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3)老年醫療保健業專門化程度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也急速下降,生理機能的衰退,疾病的產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由于老年人發病率高且持續時間長,患各種慢性病的比率也高,使其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脆弱群體,在農村,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保健基本是依靠子女,沒有參與醫療保險,很多老人都不同程度存在沒錢或不夠錢看病的情況;而在城市,即使享有醫療保險的部分老年人,也不同程度地反映醫藥費過高、報銷難的問題。同時大部分醫院還沒有開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關門診。這些都使得老有所醫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4)老年教育業的發展不能滿足老有所學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許許多多老年人以前沒有聽說或者沒有接觸過的事物,老有所學已經逐步成為老人們的共同追求。各大城市均開設有老年大學。然而,目前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老年大學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5)老年娛樂業設施不足,參與者少。當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老年人對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目前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專門為老年人提供娛樂的場所非常少,老年人最多的閑暇活動是看電視、散步和帶孩子,活動范圍基本停留在居住地。目前在一些大型的居住小區里雖設有老人活動中心,但也是非常簡陋的,難以滿足老年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中國老年產業的發展正處于全面發展的起步階段,目前仍存在較多的現實問題,所以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老年產業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老年產業的發展對社會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大力發展老年產業是非常迫切的。